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蒙大纳州西南的蒙大纳燧道处,有一个总体可采的金-银矿床,正位于一火山角砾岩筒的中心部位.这一火山角砾岩筒是沿着安山岩火山碎屑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侵位的.计有晚白垩世的EIkhom火山岩,以及一套石英安粗熔灰岩,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中始新世的低地湾火山岩.一组走向为北北东的石英安粗斑岩岩墙群是在火山作用减弱阶段中侵入并定位的.有两个最大的岩墙,年代为45至50百万年(中始新世),是在矿化和角砾岩化停止之前侵入火山角砾岩筒的.火山角砾岩筒的面积在地表为1km~2,由钻探得知为陡倾斜向下延伸至少310米.其中主要岩石类型是一种富基质的角砾岩.它的特征是由一种砂粒大小的以石英安粗岩成分的凝灰质基质、以邻接的火山围岩接触后产生与来自晚白垩世Boulder岩基所派生的侵入岩作为碎块物质.下面潜伏有岩基,该岩基被推测为下伏在蒙大纳地区.不同状态的火山围岩的塌陷岩块紧靠着火山角砾岩筒壁和位于火山角砾岩筒里面,由Elkhorn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在它们下沉到火山角砾岩筒里面以后发生了水压角砾化作用.把岩块解释为由火山碎屑岩底面起伏沉积物(由地表凝灰环形成)以及古地表的部分碳化木(下沉到火山角砾岩筒里面)组成.火山角砾岩筒被-北西西走向的斜交滑动断层切割成不等的两部分.在火山角砾岩筒的角砾岩基质里硫化物以浸染状产出.而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硫化物则以更为稀疏的呈多方向网脉以及在Elkhorn山火山岩角砾岩块的基质中分布.各种矿化都含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以及伴生着以锰方解石为脉石的稀有银金矿、菱铁矿和少量的石英.硫化物和脉石矿物的碎块和碎屑粒是常见的,并不证明是多次角砾岩化和矿化交替穿插形成的.在矿带里面有大量的锰方解石和菱铁矿并伴随着普遍的绢云母蚀变,不过只有弱高岭石化和硅化.绢云母化向外超出矿带为绿泥石-蒙脱石-碳酸盐蚀变,这一组合也是火山角砾岩筒里晚期矿脉的内部特征.金赋存在银金矿里面,纯度约550,在黄铁矿和闪锌矿里呈<200μm的包裹体.银金矿和方铅矿包裹体是一同沉淀的.银主要是在方铅矿中呈固溶液.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热液 Sn、W 矿床是以与浅成高分异花岗岩侵入有关的脉岩和角砾岩为主岩.流体包体与同位素证据表明,矿液与接近岩浆温度的岩浆源岩相平衡.并可能含有大量原生岩浆流体成分。成矿作用在一变化的、通常是低温区间内发生.大多数矿床在400℃以下形成,某些可低至250℃。矿脉共生演化时.一般伴随着温度下降。文章还描述了热的、高盐度流体与冷的、盐度较低的天水发生沸腾和/或混合的现象。长英质主岩的围岩蚀变一般含有白云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斑岩铜矿床中角砾岩的构造特征在地表没有显露,它们是在采矿作业中被发现,然后才进行调查的.这种爆发角砾岩的形状呈等轴状和线状延长体,称前者为角砾岩室(chamber),后者(与另外的矿床类比)为砾石岩墙和砾石岩脉.爆发(侵入)角砾岩由不同成分的碎屑物质  相似文献   

4.
提供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巨大的Porgera金矿床从与岩浆有关的深成中温热液活动向大气降水的浅成低温热液活动转换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金-银两个主要矿化期反映了这种转换:第一期为产于绢英化蚀变带中的浸染状含金黄铁矿;第二期为与断层有关的石英-钒云母-胶结状的热液角砾岩和局部含有大量自然金及金-银碲化物的矿脉.矿床在空间和时间上与晚中新世(6Ma)浅成侵入杂岩共生,杂岩在早上新世大陆-岛弧碰撞前就侵位于陆壳中.第一期成矿部分与岩浆成因流体有关(~200->500℃;w_(NaCl),7%~12%和31%~58%;δ~(18)O=8.1‰~9.4‰,δD=-50‰~-32‰),似乎是一种与大陆-岛弧碰撞环境中的富挥发分、镁铁质、碱性岩浆和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化作用,它是一种富金、贫铜的新型斑岩矿床类型.第二期脉状矿化切过早期浸染状矿体,矿化在2~3km深处,由于低温、低盐度和同位素交换的地下水条件形成(~18℃;w_(NaCl),3%~10%;δ~(18)O=3.1‰~6.4‰,δD=-62‰~-34‰),类似于其它的金-银-碲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晚期脉中的金可能从深处的第一期矿化中活化析出.稳定同位素和结构证据说明金的沉淀为构造诱导流体相分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Lemland侵入体是产于芬兰西南地区的四个造山期后花岗岩类侵入体之一,侵入体主要由斑状花岗岩和基一中性岩组成,它们显示出双峰式岩浆作用的性质,引起网脉化,形成混合岩. 近来对Lemland侵入体南边部分的研究揭示,基一中性岩形成一环状构造,在环状构造中,岩石可暂分为三个组合:(1)斑状花岗岩中的细粒镁铁质枕状体;(2)混杂基体中含镁铁质包体的混合岩;(3)中粒镁铁质岩。本文认为这种具不同单元的环状构造是从搅动的带状岩浆房中侵位形成的,而不同的岩石组合是由于岩浆的物化性质不同造成的. 岩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基性岩浆侵入到上覆的酸性岩浆中,并在其中形成基性枕状体开始,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基性岩浆留在后面的地方,基性的和酸性的岩浆迅速地混染和混合,形成的混合岩浆侵入到镁铁质枕内,这种镁铁质枕在靠较冷的酸性岩浆一侧形成一隔离边。环状构造中部的中粒镁铁质岩被认为与细粒镁铁质岩为同一种岩石,其较粗的粒度取决于较长的结晶时间.这种岩石被混合岩浆回复脉入和角砾化,形成巨形角砾。在这之后,酸性岩浆继续活动,在镁铁质岩石和混合岩中形成切割的岩墙.  相似文献   

6.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可能是由大陆伸展期间的深成活动引起的。韧性变形脉冲在由侵入的深成岩体、岩床或岩墙的热导入所引起的短期热事件期间已经发生。这种侵入作用可能是变质核杂岩构造剥蚀期间下盘差异抬升的根本原因。据~(40)Ar/~(39)Ar视年龄推断的快速冷却在岩浆到达期后可能已经发生,而并非快速侵蚀或者构造剥蚀的结果。~(40)Ar/~(39)Ar视年龄的不均匀性可以由形成于岩床(或岩墙群)的热晕内地壳浅层次的变形糜棱岩的快速冷却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很清楚等温减压轨迹实际上可以连接在岩浆活动期以及期后的瞬变矿物生长记录的p-T点。  相似文献   

7.
高加索板块内褶皱的火山机构是由若干个古生代至新生代增生到欧洲大陆边缘的地体构成的。沉积相、生物古地理分析、岩浆演化类型和古地磁资料表明,他们分别隶属于欧洲板块、特提斯区和冈瓦纳大陆。但仍有些地体来源不明。海西运动在这些保存完好的增生事件中,年代最老。在中石炭世,辽阔的北特提斯占生代岛弧体系的一部分——大高加索复式地体与欧洲地台相撞,使东欧大陆斜坡和陆隆沉积(志留系至石炭系燧石、泥质岩和浊积岩)变质和变形。由此而产生的逆掩褶皱带(前高加索岩系)成为年青的赛特期(Scythian)地台的基底。其上覆为上古生界至  相似文献   

8.
最能提供气体与碱性岩浆活动有关资料的直接例子可能是Mount Nyiragongo(Zaire)活火山。它的喷发形成了一个黄长岩-霞石岩的熔岩湖。熔体化学和流体静压差两方面资料表明;熔岩湖直接与地幔的岩浆源区相连,熔岩湖的喷火和连续的搅动是气体通过岩浆柱释放的结果,这样,该火山成了当地大陆地幔的排气口。在最早的观察中已发现有稠密的,紧靠地面的CO_2流体。在第一个直接采取的岩浆气体的样品中,也报道有高浓度的CO_2。以后,直接收集到气体样品的工作很少成功,因为难以保持高温,并排除大气的混染。从新鲜的玻璃中熔化提取气体,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间接研究的方  相似文献   

9.
天台山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内。矿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火山岩系,中酸性岩浆侵入强烈,化探异常重现性较好。区内已发现20条矿化蚀变带,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其内圈出Pb、Zn(Ag)矿化体12条和Pb矿体1条,与化探异常吻合。矿区具备了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岩性组合和较好的控矿构造及赋矿空间,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较好,应关注与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及岩浆热液有关的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花岗质岩浆是在重力和水平构造活动的综合作用下侵位于上部地壳的。自然界侵入体具有与其上升和侵位的动力学历史密切相联的各种构造型式。为了系统解释所包含的侵位机制,就必须将自然界的构造型式与实验和数值模型进行对比。根据对自然界的、实验的、数值模型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我们得到了有关地壳内花岗质岩浆上升和最终定位问题的重要结论。本文将评述有关文献曾提到过的主要侵位机制,即穹窿作用、底辟作用、气球膨胀作用、岩浆顶蚀作用、破火山口陷落和岩脉扩展作用。岩脉扩展是岩浆从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向上迁移的最有效的作用。根据现代岩脉扩展理论,在地壳深部也能发育使岩脉扩展和岩浆上升的张性断裂。在造山区,如果在岩浆侵位期间有区域变形作用同时活动,岩浆将通过狭窄的通道或容脉裂隙到达上部地壳,并呈不整合的上地壳深成岩体或气球膨胀深成体的形式聚积于最终的储存库内。  相似文献   

11.
洛夫蒂山脉东部含红柱石和矽线石变泥质岩保存了反映聚敛变形期矿物平衡的证据;变质温度约550~600℃,压力为300~500 MPa;纤状矽线石首次出现的地方(即纤状矽线石出现的等变线)侧向地温梯度峰值为10℃/km。变质历史的高温段似乎是等压的。所推测的等变线几何形态明显形成于变形期,这说明变形持续时间大约为0.3_(0.3)~(+0.7)Ma。这些因素说明,同峰期变质作用有关的热扰动基本来自岩石圈内局部的热对流。由峰期变质所达的温度、聚敛变形和侵入作用之间的密切联系可推断:至少在现在所暴露的地壳层次上,有花岗质岩浆的热对流。明显短暂的变形期说明,变形是由岩浆热上升时岩石圈热弱化所触发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金伯利岩岩浆作用的一种深成阶段底辟-裂隙模式.在地幔中由于化学对流形成了垂向延伸的热底辟上涌.这种底辟提供了在高压条件下裂隙形成和扩展的必要条件,即产生高的差异张应力和足够量的熔体.裂隙扩展是从200-300公里深处底辟顶部的岩浆房开始的.但只有在软流圈底辟体上部没有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地区,即只有在地盾区,裂隙才能到达地表.裂隙宽度大约是1-5米,裂隙中岩浆粘度η~10-10~3泊时,岩浆流动速度约为10-30米/秒,这样的速度足以使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保持准稳态.岩浆的多次爆发特别是金伯利岩岩浆多次爆发可以由岩浆房围岩应力衰减过程来解释.本文也讨论了金伯利岩的侵入机理中挥发份的作用及受剪切的捕虏体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最近审批了12个新立的科研项目,目前现有的科研项目有55项。 234项:西非前寒武纪火山-沉积杂岩(1989) 项目负责人:I.Yace.这个项目暂定为一年。它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108项/144项(西非的前寒武系及其与巴西的对比)的后继项目。这项科研将研究西非和有关地区太古代和元古代杂岩的地质年代、构造关系、金属成矿作用、火山和沉积学。 253项:更新世的结束(1989)  相似文献   

14.
红色的镁铝榴石是云南最重要的宝石资源之一。由于其粒度大、裂纹少、产量较多,开发利用十多年来国内外市场情况良好。镁铝榴石形成于滇东南晚第三纪岩筒状的玄武质次火山角砾岩中,角砾岩成分复杂,其中包含有镁铝榴石和铬透辉石等可作宝石材料利用的角砾和晶屑。角砾岩通过地表风化,成为可以开采利用的宝石矿床。研究得知,Cr^3 离子是红色的主要色素离子,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含铬镁铝榴石、微铬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  相似文献   

15.
碳酸岩和金伯利岩是认识最深部地球化学作用的信息源之一.这两类岩石的研究关系着上地幔的结构、成分以及地幔岩浆的形成条件这样的基础问题研究的进展.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碳酸岩和金伯利岩的比较研究法是最有前途的.人们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这两个生成于最深部的岩浆建造发育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也运用于表现形式极不相同的地幔岩浆作用的每一种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准噶尔沙克玛地区已发现6个金、铜矿(化)点,矿化类型分别为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角砾岩型。通过激电测量,划分出9个低阻异常区、9个高极化率异常区。通过土壤(岩屑)测量工作圈出5个综合异常区。通过探槽、钻探等地表揭露和深部验证工作,显示出物、化探异常与矿化部位相吻合,显示出良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序言指湖(Finger Lakes)地区的金伯利岩是Vanuxem(1842)首次在文献中报道的.从那时起,在一个约25公里宽、45公里长的地区内巳鉴定了82个岩墙和一个小火山通道。很多工作者已对这些岩墙在野外的产状作过描述,Foster(1970)列出了已知产地的完整目录。纽约伊萨卡附近的金伯利岩产地见图1。在这次研究中鉴定的标样大部分取自Cascadilla Gorge岩墙,Taughannock Creek岩墙以及Poyer Orchard火山通道。Glenwood Creek岩墙位于Poyer Orchard火山通道正北的小湾处。Zartman等(1967)测定的标样取自Portland Point露天岩墙。  相似文献   

18.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田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弧盆系(Pt3-Pz)、伊春-延寿岩浆弧(Pz1)之伊春陆袁海盆(∈1)北段、乌云-结雅火山沉积盆地(K1-E)边缘隆起区。加里东中期、印支晚期、燕山中期构造-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多旋回、多期、多阶段的铁多金属成矿作用显著,形成了以矽卡岩-斑岩型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9.
新法曾达和塞拉达岩基以及托里塔马侵入体在巴西东北博尔博雷马省的东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地块。NE—SW走向的新法曾达左旋平移剪切带(FNSZ)切割了3个花岗岩体之间的接触带,3个岩体的内部及靠近它们附近的岩石发生了变形。塞拉达Japeganga的南边是右旋东西向的东伯南布哥剪切带(EPESZ)。新法曾达的塞拉达Japeganga杂岩向上长英质单元组分逐渐增多,杂岩的内部构造反映了岩浆房中垂向上呈展状的原始岩层。局部强烈不协调的接触关系,围岩中普遍缺失与剪切有关的变形,以及在远离FNSZ和EPESZ处侵入体的内部岩浆组构不受剪切带控制,这些特征表明岩浆侵位先于剪切带的活动。但是,岩浆的结晶与剪切带的活动同时,这可以从在靠近剪切带处岩浆叶理发生旋转以及岩浆逐渐过渡到固态变形组构中看出来。在侵入体结晶期间或之后,剪切带控制了后续岩浆囊的上升和侵位,然后在FNSZ和EPESZ中形成了岩脉群。岩脉中的镁铁质岩脉占主导,表明在剪切带的活动期间,剪切带向下延伸到了上地幔。以前的观点认为,断层带控制着侵入体的上升和就位方式。但是,本文报道了一个用于解释花岗岩与走滑断层普遍共生的新观点。博尔博雷马省的几个陆内剪切带的成核作用是由于与先存岩浆房伴生的热异常的结果。不完全结晶的岩浆体造成了地壳流变的明显不均一性,这可能引发了应变局部化和剪切带的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矿床成因研究是根据1200多个矿床的资料进行的.这些资料包括所记录的金属与金属矿物、沉积岩与火山母岩的年龄和岩性以及任何有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的性质.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斑岩矿床金属的双峰态来源.铜、钼源于原生花岗岩类熔融体,铜/钼比值则反映了此熔融体的成分.铅、锌、银、金产于斑岩侵入体周围的脉中,这些脉的金属含量受脉围岩的岩性控制.岩百学的制约意味着花岗岩类主要是深源地壳熔融成因.这样,我们就运用斑岩的分布与各不相金属比值来确定地壳深部构造图,因此就构成了构造模式.两个主要的火山-深成弧(海岸的:侏罗纪-早第三纪;Takla:三叠纪)产于两个俯冲带上.伴生底板的深熔作用产出了含铜斑岩.山间带的铜-钼斑岩是由混合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碎屑沉积岩的深熔作用而产生的.这些岩石是在侏罗纪时期沉积于由两个岩浆弧圈闭的洋壳碎片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