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民治  陈廉  刘盛炎 《金属学报》1983,19(2):35-152
到现在为止一直认为,白点的形成过程是先有一孕育期形核,然后再长大的过程。 我们运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声发射和超声波等多种手段对钢中白点形成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一、不论白点大小如何,其上总有表面平滑的显微空隙条带。对比试验表明,去氢的无白点断口上仍有同样类型的显微空隙条带。这证明它不是轧制后形成的,而是凝固过程留下的枝晶间隙,或微小氢气泡未被轧合的充氢空隙,这些空隙就是钢中事先存在的白点核。 二、热轧后空冷到一定温度,白点从空隙处开始长大。随时间增加,白点断续地缓慢长大,有的白点约二、三十天后长大才逐渐停止。声发射实验表明,不存在白点孕育-长大开裂的声信号峰,只有白点长大的峰。 三、白点断口显微形态主要有三种:(1)穿晶的准解理;(2)沿晶的波状条纹;(3)平滑的显微空隙条带。 综上所述,白点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没有一定形核期只有长大的过程,核是钢中原来未经轧合的充氢空隙。这一机制还可以用来解释铝合金大型锻件中“亮片”(即氢白块)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拉伸断口分离现象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拉伸断口分离问题,对热轧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纵向常规拉伸实验和三主轴方向短试样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纵向和横向取样的拉伸实验中均发生了断口分离现象,分离面均垂直于厚度方向,即平行于轧面.通过对断裂试样分离裂纹的SEM观察发现,分离面具有明显的低塑性解理断裂特征.利用三主轴方向短试样拉伸实验证明了原始钢板在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上具有相似的强度和塑性性能.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颈缩过程中侧向拉伸应力的水平进行了估算,发现即使在颈缩程度非常严重时,侧向拉应力仍远小于主拉伸应力.由此提出了拉伸过程中沿厚度方向由塑性到脆性的转变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断口分离并非意味着钢板沿厚度方向存在性能差异,而是由于贝氏体自身特有的力学性能导致的,是经严重的拉伸塑性形变后织构状态演变、晶界重分布以及三向应力状态出现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AE技术对超高强度钢37SiMnCrNiMoV在3.5%NaCl 溶液中的SCC行为进行研究.证明在裂纹的稳定扩展区内,裂纹是间歇,跳跃式的扩展.发现 腐蚀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处于0.7KIC和0.23KIC时,平均每次声发射事件 对应的裂纹扩展量相近;应力强度因子处于035 KIC时,平均每次声发射事件对应 的裂纹扩展量较大;声发射事件的发生频率随应力水平的增加,有很大的增加.腐蚀裂纹扩 展的全过程存在两种不同的声发射信号.还证明了37SiMnCrNiMoV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过程 中,氢脆起着主要的作用.提出了计算腐蚀裂纹稳定扩展区内声发射事件累积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王习术  梁锋  曾燕屏  谢锡善 《金属学报》2005,41(12):1272-1276
采用扫描电镜原位观测了数微米大小夹杂物对超高强度钢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法解释了夹杂物尺寸和形状对疲劳裂纹萌生及初期扩展的影响程度,得到了超高强度钢低周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特性和夹杂物对疲劳破坏的关键尺寸的估计值.同时,讨论了现行实验方法对确定铁基材料裂纹扩展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强钢中最大夹杂物的尺寸估计与疲劳强度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描述了两种估计高强钢中最大尺寸夹杂物的方法——统计极值(SEV)和广义Pareto分布(GPD)统计方法,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估计了不同体积的ADFl钢中最大夹杂物的特征尺寸,并根据估计的夹杂物尺寸预测了不同体积的ADF1钢疲劳强度,同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随着节能减排和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高强钢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作为国内主要的汽车用钢供应商,鞍钢研制开发了以980 MPa级双相钢、TRIP钢和TWIP钢为代表的系列先进高强钢,以700 MPa级大梁板为代表的热轧高强汽车用钢,以及1 500 MPa级的热冲压成形钢和系列内高压成形钢。同时,鞍钢开展了高强钢的回弹、焊接性能、高速拉伸性能等应用技术研究,为客户提供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等一系列的EVI技术支持,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低碳钢氢蚀后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氢蚀前后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AE)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蚀使低碳钢拉伸过程事件数明显减少,但是高幅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明显增多,声发射源以显微裂纹长大与连接为主。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计算双相钢在两相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相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混合定律预测了双相钢的抗拉强度;而后分别借助金相分析与拉伸性能测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其令人满意的吻合程度表明采用TC软件可以为双相钢的性能预测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用于超高临界压力锅炉的20Cr-25Ni系奥氏体钢,要求在高温高压下具有高的持久断裂强度。本文研究了Nb、Ti和C添加量对20Cr-25Ni系奥氏体钢持久断裂强度的影响和在该成分下钢的金相组织,并进行了Nb、Ti和C最佳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增福  滕晓梅 《焊接》2000,(2):18-21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正火处理对SA387Gr11CL2钢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提出了SA387Gr11CL2钢正火间接接头合理选用焊接材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轧后控冷终冷温度对高强度管线钢屈强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一定的轧制制度和轧后控冷速度下,通过控制终冷温度得到不同微观组织的管线钢,从中研究了显微组织对管线钢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终冷温度下得到的板条状贝氏体型管线钢比较高终冷温度下获得的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具有更低的屈强比,而板条贝氏体型管线钢中细小弥散的析出对降低屈强比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高强钢应力腐蚀门槛值随强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恒位移试样测量表明,40CrMo钢在3.5%NaCl水溶液中应力腐蚀(SCC)门槛应力强度因子KISCC随屈服强度σs指数下降、即KISCC=1.38×106exp(-8.26×10-3σs).动态充氢时氢致开裂(HIC)门槛应力强度因子KIH随试样中可扩散氢浓度C0(10-6)的对数而线性下降,即KIH=31.1-9.11nC0. SCC时也遵循这个规律.发生HIC型SCC的临界氢浓度Cth随σs指数下降,从而可导出KISCC=ak1exp(-k2σs);其中a=3RT /2(1+ν)VH,RT是热能,ρ是裂纹止裂时的曲率半径,VH是氢在钢中的偏摩尔体积,ν为Poission比,k1和k2则是和成分及组织有关的常数.  相似文献   

13.
方钢纵向磁化稳定状态的退磁场强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仲维畅 《无损检测》2001,23(3):108-110
根据方钢纵向磁化稳定状态下的磁荷分布规律(磁荷均布于各条棱线),给出了方钢内任意点退磁场强度的解析表达式和某些典型空间分布曲线,它们与磁化瞬间的对应曲线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特点,数值计算退磁场既有负值(传统意义的退磁场),也有正值(有效磁场大于磁化场)和零值(有效磁场与磁化场相等)。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用高强度IF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守华  李俊 《上海金属》2007,29(5):66-70
由于高强度IF钢兼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深冲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本文就高强度IF钢的强化机制、二次加工脆性的控制作了论述,并对目前汽车用高强度IF钢的开发与研究现状作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高强度IF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德庄 《金属学报》1986,22(5):89-154
<正> 低碳铁素体加马氏体双相钢的强度和塑性取决于马氏体的数量和分布,这与亚温区加热过程中奥氏体形成的特点有关。由于奥氏体的形成是在高温下进行,速度快,难于直接获得有关形核的信息。本文研究低碳钢中奥氏体形成的部位,以及预先冷轧的影响。 试验用低碳1.5Mn钢,其化学成分为(wt-%):C 0.08,Mn 1.45,si 0.21,Al 0.045,N 0.005。经高频感应电炉熔炼成45kg的钢锭后,热轧成2.5mm厚的板材。在真空炉中经过1200℃均匀化退火24h。然后,在盐炉中900℃加热15min后空冷,获得铁素体加珠光体型的正火原始组织。另将一部分正火的坯料进行厚度压下量  相似文献   

16.
17/5/6 Cr-Ni-Mo不锈钢经1100℃水淬后含40%的δ-铁素体。高温保留下来的铁素体极为不稳定,加热至550°—1000℃在δ—铁素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δ-铁素体分解产物的性质视加热温度而定,在700°—1000℃主要为X-相,在550°—700℃主要为Fe_3No_3C及(Cr,Fe,Mo)_(23)C_6。 X-相形成的形态及其机构亦随加热温度而有所不同。在900°—1000℃δ-铁素体通过共析转变方式分解为X-相及奥氏体γ′δ-共析组织先在γ/δ,δ/δ相界成核然后逐渐向铁素体内部推进。在1000℃粒状的δ-共析组织居多,温度稍低则出现较多的层状组织。在700°—900℃ X-相成核后,奥氏体γ′未能及时成核,因而当X-相的沉淀进行到一定阶段后,δ→γ′的转变才开始。 在600℃保温观察到在奥氏体基体有马氏体的形成,这个现象可能与碳化物在低温的沉淀有关。  相似文献   

17.
1.IntroductionInindustrialmediumcarbonsteelormediumcarbonalloyedsteelmixedmartensiteformedinvariedtemperatureusual.Theeffectofausteniteonformationofmartensitehavebeenreported.〔13〕Thispaperdescribetheformationsequenceanddistributionofmixedmartensitea…  相似文献   

18.
耐蚀鳞片胶泥在脱硫烟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概 况鳞片胶泥防护层烟道是江西贵溪冶炼厂硫酸车间的一段主要工艺管道 ,位于净化工序的电除雾器和干燥工序的干燥塔之间。其作用是将经过净化工序净化的主要含 SO2 的铜冶炼烟气输送到干燥工序 ,经浓硫酸脱水干燥 ,再送往转化器反应转化为SO3。鳞片胶泥防护层烟道是随贵溪冶炼厂成套设备从日本引进的 ,除烟道各焊接接头的鳞片内衬是在贵溪冶炼厂现场施工之外 ,其主要部分的胶泥防护层全部在日本制作。鳞片胶泥防护层烟道于 1 986年4月投入生产使用 ,效果良好 ,但由于使用环境恶劣 ,从 1 987年大修开始 ,每年均发现有鳞片胶泥防护层鼓…  相似文献   

19.
SiC纤维的强度与表面微观形貌SCIE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射频加热CVD法制备出连续SiC纤维。观察和研究了纤维表面微观形貌的种类以及与纤维强度和制备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强度与纤维表面光滑性、晶粒大小及均匀性有直接关系;而CVD过程的温度、反应气体的组分、流量以及钨丝载体清洁与否等是决定SiC纤维表面微观形貌的关键因素。在SiC纤维外表面涂敷一层保护涂层有效地提高了纤维的光滑性,缓解了SiC纤维的表面损伤敏感性,提高了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1INTRODUCTIONThetensilestrengthisanimportantpropertyforengineeringmaterials,andthesamefortheporousones,sopeoplehavebeenthi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