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合精神.吴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和拓展之地,是和合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最集中、最典型地域.正是崇尚这自古以来源远流长的和合精神,苏州也成就了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文化,传统和合文化成为了现代苏州城市精神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部分,是最有生命力的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战争题材优秀影片将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的仁义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充分的凸显和表达,这对于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对西方腐朽文化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装饰画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中最有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中国装饰画能够在世界产生影响,正是它独特的民族风格之所由,我们应积极研究、学习、发扬、创新,使之闪现出它不朽的异彩。  相似文献   

4.
<正>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最崇高的感情,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住.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上下延绵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方面激发着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为振兴中华奋斗拼搏,另一方面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论是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社会信仰、价值观念、文学艺术,还是语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确保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的涵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从来就是最具凝聚力的一面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实践性与发展性、包容性与开放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对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感悟水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育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水文化。水无处不在,人逐水而居,水深深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人师于水,形成了一种文化。人是水文化的主体,水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将水的精神和品质内化于人的心灵,外化于人的行为。孔子的"夫水者,君子比德焉",以水比喻君子之德,倡导人们应该像水那样无私、仁爱、仗义、智慧、勇敢、明察、包容、善化、正直、知足、不懈。老  相似文献   

8.
“汉之飞将军”李广的形象,既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存在,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审美创造的典型结晶。“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是理解《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留诚信于身后”是陶源明对这一形象的独特理解。按照这个轨迹,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持续不断的集体审美创造过程中,李广的形象超越了世俗强权和毁誉的羁绊,沿着精神文化的独特轨迹发展和丰满起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最为光辉动人的军人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探讨和借鉴美国民族精神,对加深中关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完善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应该借鉴:美国致力于培养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美国民族精神促进其独特企业精神的形成;美国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解读;美国民族精神与法律、道德体系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居安思危的优秀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意识是基于忧患的自警自励;忧患意识是基于自信的居安思危。中华民族对自信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辩证理解与亲身践履,无疑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是高职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自觉把文化建设过程和文化育人过程有机结合,在师生文化自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推进高职院校文化自觉机制建设,丰富高职文化内涵,形成高职教育自有特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来南通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南通文化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借鉴苏南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前瞻性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强力聚集文化资源与要素,扩大南通文化品牌影响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文化人才战略创新等构建南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区域自治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要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建设等更为广阔的民族问题视野下来研究,创新和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繁荣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文化立法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实现公民文化权益、推动文化和谐发展、形成文化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关于文化立法的基本原则,在认识上存在不同观点和研究缺失,在实践上也是在不断探索和提炼之中。针对当前我国文化发展进程,文化立法应当遵循文化主权原则、文化人权原则、文化和谐原则和文化公序原则等四个基本原则,以保障文化立法的顺利开展并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相促进。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与城市品牌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产业有助于城市品牌的塑造,城市品牌则有助于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基于上述规律,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因,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国家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当代青年的主流文化意识总体呈现积极的、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时代发展要求的良好形态。但在文化认知、文化价值追求、文化安全意识等方面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培育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需要国家社会、学校、青年个人三位一体,共同构筑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乐山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系统地保护现存的文化遗产,尽量保护其本真性和原生态,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价值能否得到传承和永续利用。本文根据乐山市文化遗产很多都分布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特点,提出应从整体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来制定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并结合乐山实际情况,对如何处理遗产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以及文化遗产原生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形成文化生产力,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尤其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要有自己的新思路,这样才能够形成文化的中国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化交融的进程中,各国都更加重视本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其中桥梁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综合活动的遗产,具有交通遗产、建筑遗产、城市规划遗产、工业遗产等的诸多属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是,就目前来看,相对于其他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对桥梁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实践都还不成熟,并未形成体系。通过对中国近20年古桥、古桥文化及其相关研究的统计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桥梁文化遗产研究的整体现状。并且,基于对2020年度桥梁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阐述和总结了2020年度桥梁文化遗产研究进展情况,对未来桥梁文化遗产的规划和保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