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质,其摄入人体后影响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荷尔蒙的合成和分泌能力,从而抑制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但我国关于高氯酸盐污染的研究基本没有开展,这里介绍了高氯酸盐的污染特点、毒理效应等,并且讨论了几种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高氯酸盐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近十年来,国外学者已经对其在饮用水中的来源、存在、检测、安全阈值及去除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调查。文章参考大量文献,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采用离子色谱法和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饮用水中高氯酸盐进行检测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饮用水中高氯酸盐标准制订的现状,以及在中国开展此方面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6.
高氯酸盐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春市某河道的底泥中筛选出能够降解高氯酸盐的一组菌群。经PCR扩增及DGGE分离后,对V3区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群主要由Pantoeasp、Klebsiellasp、Enterobactersp、Citrobactersp、Erwiniasp、Sulfurospirillumsp、Epsilon proteobacterium等细菌构成。驯化后,该菌群能够高效降解高氯酸根,在最佳接菌量为2%、p H为7.0,高氯酸根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1 000 mg/L时,其对高氯酸根的降解半衰期为5~30 h,降解动力学均为零级反应。利用离子色谱测试分析该菌群降解高氯酸盐的代谢途径,得出最终降解产物为氯离子,无其它中间产物的存留。 相似文献
7.
美国开发破坏地下水中高氯酸盐的新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催化》2007,15(3):40-40
新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开发成功一种可有效地利用氢气去除和破坏被污染的地下水中所含高氯酸盐的新型催化剂。在水中,高氯酸盐看作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环境污染物,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为治理这种污水造成很大的困难,使用天然微生物或现有的泵处理,不仅过程复杂、能耗大而且耗费时间长。新催化剂含钯和铼,以活性炭为载体,在常压下该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为室温,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两种活性炭纤维(ACF)对水中TOC、UV254、CHCl3三种痕量有机物指标的去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与颗粒活性炭(GAC)进行了对比。吸附速率线表明,ACFl对TOC、CHCl3的吸附速率较快,对UV254的吸附速率三种吸附剂相差不大;吸附等温线表明,ACFl对TOC、UV254、CHCl3的去除效果最好,在相同的平衡浓度下,ACFl的吸附容量最大;对CHCl3动态吸附穿透曲线进一步验证了静态实验的结论:ACFl去除水中CHCl3的效果最好,且当原水流经吸附柱的流速V=2.OL/h时,其饱和吸附量最大,为151.73μg/g。本实验的研究还表明,ACF及GAC对于TOC、UV254、CHCl3的吸附性能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10.
11.
饮用水除氟技术开发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饮用水中过量的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现有的人工除氟方法主要有:吸附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方法,膜分离法等.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处理效果和优缺点等比较发现,吸附法较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但不同吸附剂均具有局限性,生物质类吸附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混凝沉淀法较多应用于含氟废水处理,因为易引入其它离子等缺点,在饮用水的降氟处理中应用较少.电化学方法和膜处理技术是较为清洁的除氟方法,但是过高的能耗和昂贵的膜组件是其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开发一种既能克服传统除氟方法的缺点,又能全面改善饮用水质的除氟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材料,碳纳米管( CNTs)在水处理中可能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CNTs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就CNTs对水中有机物、藻毒素和细菌多种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前混凝沉降、砂滤、氯气消毒等常规水处理工艺已经较难达到饮用水的最新国家标准,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势在必行。本文在自行设计的2吨/小时的中试水处理装置上,以山东省东营市某水库水为原水,先采用混凝沉降、砂滤两步常规工艺,在随后的深度处理中依次通过精密过滤、臭氧氧化消毒、活性炭纤维吸附净化、紫外杀菌四步处理,考察活性炭纤维等深度净化技术对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发现,该组合工艺净化出水完全符合饮用水最新国家标准。通过本试验,为活性炭纤维在饮用水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生物作用所占比例的测定方法,预O3-BAC与BAC饮用水处理工艺全流程中生物作用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预臭氧化增强了工艺单元生物作用的去除效果,使后续单元对CODMn、UV254、BDOC、NH4^+-N的去除量增大,预O3-BAC工艺中生物作用去除的绝对总量大于BAC工艺;增加了工艺单元的生物量,在沉淀、煤滤、炭滤单元,平均生物量分别为BAC工艺的2.18、1.47、2.12倍。不规则活性炭PJ上生长的生物量是相对规则的柱状炭ZJ-15的2.31倍,为充分利用生物作用,宜选用不定型破碎炭。 相似文献
17.
18.
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水协会(IWA)于2004年6月在韩国汉城召开了主题为”水环境.膜技术”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35篇,还有69篇招贴论文。会议就膜技术用于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膜污染和模型建立等方面展开交流。本文主要介绍了该会议报道的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动态。所有报道表明用微滤/超滤及其与其它工艺组合生产饮用水是非常有前景的水处理技术,对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和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还能去除藻类及DBPs等。文中最后介绍了防止膜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调查了淮南市某自来水厂原水、各处理工艺单元出水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DMP、DEP、DBP、BBP)。结果表明,4种邻苯二甲酸酯在原水中均检出,质量浓度为0.010~0.142μg/L;DMP和DEP仅在部分水样中检出,在管网水中没有检出;DBP和BBP在各水样中均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1.702~2.897μg/L、0.248~0.676μg/L,说明现行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不能完全去除邻苯二甲酸酯,需要进行深度处理。研究采用臭氧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和臭氧-活性炭技术对该水厂原水中的2种邻苯二甲酸酯(DBP、BBP)去除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技术不能完全去除原水中的DBP和BBP,去除率为61%~65%;活性炭吸附技术能够完全去除原水中的DBP和BBP;臭氧-活性炭技术对原水中的DBP和BBP去除率达到100%。该技术可以作为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去除DBP和BBP的主要单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