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乘用车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使其在多种工况下都能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需对乘用车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建立乘用车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模型,利用控制律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控制,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乘用车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进行精确控制,控制误差小于5%,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对装甲车辆中发动机其冷却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控制不仅可以精确控制冷却介质的温度,使起步的加温时间被缩短,还可以使发动机其工作的经济性与可靠性被提高,进而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被大大延长。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国内外中装甲车辆的发动机其冷却系统的现状,之后分析了对我国装甲车辆的发动机其冷却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诸多故障。基于此,本文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故障的常见成因、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修策略以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保养与维护的各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与基础发动机相比,发动机集成了电控水泵、电控风扇和电控节温器,通过控制策略来控制相应零部件协同工作,实现冷却系统的智能管理,使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在最佳温度点,降低冷却系统的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文中通过优化电控水泵、电控风扇、电控节温器的控制参数及控制策略,并通过发动机台架和整车转鼓试验,对比了改装前后的发动机及整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智能热管理系统能有效控制水温,能有效降低发动机附件功耗,在CWTVC循环工况下整车综合油耗降幅达到2.33%。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新型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设计构想与实验,即取消节温器、水泵、风扇等组成部分控制的冷却系统设计构想。并基于集总参数法分析整理组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并为同类型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而在此基础上制作适用于后续试验的电控冷却系统模型及非线性控制器。通过试验所得数据比较各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控冷却系统中,变论域模糊控制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控制方法,其更适合应用于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风扇无法自动调节转速以满足发动机散热需求的缺点,设计了一套液压驱动系统。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根据原冷却系统的设计参数选择液压元件。使用电磁比例阀控制液压马达实现风扇转速的无级调速,可以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冷却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很难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且具有大时滞性,因此很难实现水温的快速准确控制。本文以前人设计的发动机热管理模块为基础,进行智能冷却系统稳态工况下的控制算法研究;搭建了智能冷却系统的GT-COOL模型及Simulink控制策略模型,建立了两模型的联合仿真平台;设计了水温的模糊控制器与改进的PID控制器,并在联合仿真平台上完成两控制器仿真试验研究,最终实现了稳态工况下水温的快速准确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某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整车热管理仿真软件KULI建立了冷却系统模型,进行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仿真计算,并与试验数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值吻合较好,仿真模型可靠,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软件仿真可以大大提高冷却系统分析效率,节省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能够通过不断燃烧燃油产生动力,因而汽车的动力输出装置便为发动机。但是,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亦会使汽车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与废气,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要更加精准地设计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核心零件应该为节温器,其能够对冷却液进入到散热器中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对发动机的运行温度会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可以从节温器的设计入手改进并完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于现今的汽车电子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以及新型节温器的设计将可以与智能电控化相互结合。本文目前便从新型电控节温器角度展开研究设计,首先对节温器进行了简介,其次从新型电控节温器流量特征的明确、电控节温器最佳冷却液温度的制定、电控节温器冷却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电控节温器控制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电控水泵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控水泵冷却系统通过单片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电水泵和电风扇实行联合控制,其散热能力可根据发动机的实际散热需要自动调节.根据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前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发动机具有冷启动性能好、暖机时间短、节约燃油、防止过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