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小,来自上游的泥沙在库区大量落淤,直接威胁着水库的使用寿命和大坝安全.采用一维恒定非均匀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计算了红水河上岩滩水库1994-1999年的冲淤过程,得到了河床纵剖面淤积形态、干流累积淤积量等结果,并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表明,在模型参数按常规经验取值条件下,计算的库区淤积量远小于实测值.然后分析干密度、水流挟沙力参数、恢复饱和系数等参数调整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结合库区实际来沙及淤积情况调整了这些关键参数的取值,使得库区泥沙淤积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基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入库水沙、水库运用及相应库区泥沙淤积的变化特征。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平均入库水量为225.23亿m~3,沙量为3.19亿t,入库水沙与历史多年平均值相比显著减少;汛限水位和运用水位则逐步抬高,目前,前汛期和后汛期汛限水位分别为230、248 m。至2015年4月,库区泥沙淤积总量为30.48亿m~3,其中干流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80.9%;水库平均排沙比约为21.0%,库区淤积物从库尾至坝前沿程细化。库区干流淤积纵剖面基本呈三角洲形态,随着水库的运用,三角洲淤积形态缓慢向坝前推进;上窄下宽的特殊库区地形对调整库区淤积形态有利。库区横断面淤积形态初期为水平淤积抬升,后期宽河段库区则受坝前水位下降期脱离回水的影响,形成有滩、有槽的复式断面形态。库区支流淤积形式主要为干流倒灌淤积,纵剖面淤积形态总体呈锥体变化,横断面呈水平淤积抬升。分析库区泥沙淤积特征有助于小浪底水利枢纽的科学调度运用。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和资料解释分析的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采集信息丰富并且探测精度高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全站仪测量空间坐标数据进行地形校正,针对采空区的复杂状况,选用不同的极距,在复杂的采空区地表布设了5条测线,完成了3 679个测点的测量.结合测区地质状况和异常的特殊形态,通过数据处理,确定了采空区的分布位置,取得了良好的探测效果,证明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当今工程地质勘察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白石水库库区大凌河与牤牛河交汇流河段为例,基于模型试验,研究了干支流不同遭遇洪水所产生淤积量与淤积分布.结果表明,受到水库蓄水、支流牤牛河来沙量较大等因素影响,库区交汇河段发生淤积,而干支流洪水不同遭遇对淤积量及其分布影响十分显著:干支流洪水同时发生时交汇区淤积量最小,淤积主要集中在支流河段,淤积厚度沿程减小;干流洪水先于支流发生时交汇区淤积量最大,淤积厚度沿程先增大后减小;干流洪水晚于支流发生时,淤积发生在干流河道与交汇区内,表现出淤积范围大但厚度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水库、航道等水域的水下地形测量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针对传统方法采用人工测船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下地形监测方法.该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无线水深测量节点,首先采用二维定位算法计算节点平面坐标,并利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获得垂直深度坐标,然后利用所有节点的三维坐标进行曲面拟合,重建水下地形.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三维数字地形图在库区冲淤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状大多数水库库区水下地形复杂、缺乏详尽地形资料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ATLAB的两种地形高程插值方法,并阐述了综合运用这两种插值方法制作库区三维数字地形图及误差分析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适合现状水库地形测量资料,操作简单,程序实现容易,所得三维数字地形图可以满足工程上对水库冲淤分析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GPS、RTK技术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及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一般步骤,并结合南方测深仪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通过对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影响精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重测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GPS和全站仪测量技术在小浪底库区测图中的高程控制测量作业方法。即在GPS网中联测 4个四等及以上水准点作为高程约束条件 ,经过网平差对整网进行高程拟合计算 ,求出待定点的高程值 ,然后采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加密控制 ,求得测站点的高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先进的GPS-RTK技术配合内置导航软件和测深软件的全数字测深仪进行作业.既可满足精度的需要,也简化了作业过程,提高了效率.在对南海涂围垦工程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水下断面测量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中,分析论证了影响水下地形测量精度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由此凸显出GPS-RTK配合全数字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作业的极大优越性,并证明该项技术手段先进,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体积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数值方法,建立了一维溃坝水沙数学模型,基于新集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演算成果,分别对其在蓄水初期进行纯水溃坝计算和淤积一定年限以后进行水沙溃坝计算,合理地模拟了溃坝后断面流量和水位变化过程、河床冲淤变形等结果,并分析了泥沙因素对溃坝洪水波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GPS RTK技术在昭平台水库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GPSRTK定位设备与数字测深仪组成的水下地形自动测量系统的工作模式与测深方法,结合实际应用证明该项技术优于传统测深方法,是一种采用GPS卫星技术的先进测深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含水松散层固结对地表沉陷的影响,基于固结沉降量对预计参数确定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含水层固结的因素,包括渗透系数、松散层厚度、采动程度和采煤方法.在分析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流-固耦合计算的方法,对覆岩内部位移场和渗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含水层固结压缩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冲积层含水时,地面最大沉陷值为1220mm,考虑冲积层含水时,最大沉陷值为1306mm,下沉量增加86mm.地面沉陷盆地的外缘,沉陷量显著增加,增加量为160mm,最大沉降增加量为7%;走向方向和倾向方向松散层含水条件下均比不含水条件下水平移动量大,走向方向最大相差122 mm,倾向最大相差105 mm.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S-PDA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采集系统集成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GPS-PDA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系统需求与目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讨论了基于软硬件一体化集成方式的GPS-PDA集成系统的构件组成、数据接口、数据格式、功能框架、数据转输与GPS数据差分解算方式,以及功能实现和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为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采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实际需求,提出基于GPS/PDA集成技术的土地信息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方案设计、组成、功能以及用于土地调查的作业流程。并通过案例证明GPS/PDA土地调查系统外业定位精度高,数据记录准,定位精度均匀,现场成图,录入属性,数据均以数字化形式保存,所获得的调查数据更加准确。操作流程更加简单,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土地信息更具实用性,是一项内外业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新技术,对完善国土资源科技支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LJ船用微机测流系统是能自动完成测深、测速、流量计算等一系列工作的水测验仪器。经过哈尔滨水站检验,证明该系统可以在大中河流测站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回波测距法中斜面测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证准确地进行斜面测量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并通过大量试验资性,证实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回波测距法提供了又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GPS对超长大坝垂向变形进行监测,为获得大坝监测点精确的垂直位移.方法通过优化高精度GPS分析软件中各种误差改正与精密解算模型,对参数选取进行实验以获得最优解算参数组合;利用二等水准测量结果,对GPS监测结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得到的GPS监测变形量与水准测量变形量差值中误差〈1mm,且GPS所测大地高变形量与二等水准测得的变形量间存在一个较小的系统偏差,其值在0.5—1mm之间,该系统偏差不影响垂向变形监测的结果.结论平原地区超长水坝可用GPS监测代替精密水准测量对坝区的垂向变形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GPS定位、水准测量、三角测量、电磁波测距、重力测量、雷达测地及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技术,精确确定了珠峰顶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介绍了珠峰高程控制网和GPS控制网的测量概况,阐述了利用常规大地测量和GPS技术确定珠峰高程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局部重力场精化等技术,为进一步研究珠峰地区板块运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合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实际,讨论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GPS控制网的布设、外业作业和内业数据处理等问题,并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GPS控制网的实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GPS技术,不仅可以快捷地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工作,而且还能同时得到具有较高精度的高程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库水位上升对库岸边坡的影响程度与水敏性地层位置、水位、滑面倾角等多个因素有关。为了研究白鹿塬鲸鱼沟水库蓄水过程中库水位升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据水库区的边坡演化、地层结构、库水位与地层的关系等因素,对库区内的51个边坡剖面进行统计和分类,可将鲸鱼沟内的边坡分为第三系砂泥岩边坡、黄土-砂泥岩陡坡、黄土-砂泥岩陡坡和残坡积土-砂泥岩缓坡等四种类型,并选取4个典型的边坡类型建立起地质模型,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了库水位升高过程中不同边坡类型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任何库水位条件下,鲸鱼沟内的第三系砂泥岩陡坡、黄土-砂泥岩陡坡和残坡积土-砂泥岩缓坡的稳定系数均高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设计安全系数。黄土-砂泥岩缓坡由于Q2-3黄土披覆于整个坡面,导致其稳定性差,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稳定系数下降率大,易形成滑坡和库区塌方,经计算可知危险水位下黄土-砂泥岩缓坡滑移方量约占库区总滑移方量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