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添加比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勇  倪永年  朱惠芳 《食品科学》2007,28(6):116-1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配制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方法,并提出了测定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含量(以总氮计)的公式。对测定酱油中乙酰丙酸含量的两种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有机酸柱法在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和样品前处理的简便性等方面均优于C18柱法。利用计算公式对市售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含量(以总氮计)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酱油生产设备、采用黑豆淡水醅发酵工艺酿造调味油,用来调配酱油、鱼露等产品。成品品质自然,无毒无害,提升等级,增鲜减盐,使产品质量更完美。  相似文献   

3.
酱油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发酵调味品,在餐饮和食品工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酱油起源于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发酵食品的重要代表。该研究通过对酱油(主要为豆酱油)的历史、技术和产品形式的发展进行介绍,分析出自北魏以来酱油一直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它是酱油独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说明酱油“美味来自原料”的特性。此外,对酿造酱油和配置酱油的定义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引出原酿造酱油的定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原酿造酱油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微生物选育、混菌发酵以及新型酶制剂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我国酱油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以面粉和小麦粉混合发酵酱油(FWSS)和纯小麦粉发酵酱油(WS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分析两类酱油风味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除总酸外,其他理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FWSS酱油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高于WSS酱油,差异较大的为谷氨酸含量(FWSS=21.11%,WSS=20.35%)。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结果显示FWSS酱油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其中酱油中常见的香气活性物质4-羟基-5-乙基-2-甲基-3(2H)-呋喃酮(HEMF,焦糖香),4-乙基愈创木酚(4-EG,烟熏香)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与感官评价结果中FWSS酱油其烟熏香味、焦糖香味更加丰富的结果一致。表明在工业生产中,加入40%的面粉替代小麦粉发酵酱油(FWSS),可明显降低酱油中总酸含量(FWSS的总酸含量为1.15 g/100 g,WSS的总酸含量为1.24 g/100 g),提高酱油的香气饱满度和滋味特征。本研究可为高盐稀态酱油的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灭菌设备对酱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选择不同的灭菌设备进行试验,分析其对酱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灭菌设备的选择,灭菌温度、时间对酱油色泽和香气影响较明显,若灭菌时间过长,则酱油产品色泽发黑、发乌,红亮度较差,酱香和酯香偏淡,焦糊味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2A级致癌物,除了酒类,发酵豆制品中也有检出。本文以EC含量较高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发酵过程中EC形成与尿素和瓜氨酸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酱油乳酸发酵时期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积累EC前体瓜氨酸的情况。结果显示酱油发酵液p H为4.8时EC开始形成,且与瓜氨酸含量显著相关,分离该阶段酱醪的乳酸菌发现Weissella confusa为主要菌株,其积累瓜氨酸能力差异很大。瓜氨酸在不含Na Cl培养基中主要在稳定期后释放,而在含18%Na Cl培养基中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盐胁迫是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的主要原因,适宜的p H和高浓度的葡萄糖也能促进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  相似文献   

7.
豆豉纤溶酶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豆豉枯草杆菌的筛选、发酵及纤溶酶提取、活性测定、理化性质、动物溶栓药效试验进行综述并介绍纤溶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Nisin在酱油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增利  唐平 《食品科学》2003,24(1):139-142
通过对酿造酱油中G^ ,G^-菌组成情况的分析,研究了Nisin对酿造酱油中腐败细菌的抑制效力。对腐败细菌最适生长温度36℃下培养,当Nisin的含量达到100μg/ml时,营养肉汤(pH4.60)中腐败细菌的总数急剧减少,当Nisin的含量达到50-100μg/ml时,即能有效地抑杀酱油中的腐败细菌。这表明Nisin可替代化学防腐剂用于酱油的防腐保鲜,以减轻酱油的巴氏灭菌强度,保持酱油原有营养成分,风味,色泽,延长制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对味精厂大米糖化后以残渣代替部分豆柏为蛋白质原料,以沪酿3.042为菌种,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方法酿造酱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投料比、制曲时间和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花生肽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采用鼠尾体外间接血压测量方法,观察花生肽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单次给药后,花生肽组可以降低SHR大鼠的血压;连续给药14d,花生肽组可以稳定降低SHR大鼠的血压并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单次或连续给药花生肽均对SHR大鼠具有降低血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邹谋勇  朱新贵 《食品科学》2017,38(22):143-148
为研究酱油发酵醪中微生物菌群谷氨酰胺酶活性蛋白的分布和基本特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发酵醪中已鉴定微生物种属的谷氨酰胺酶活性蛋白进行了分类、筛选、信号肽分析、系统进化树分析、理化特性预测和3-D结构同源建模。发现酱油发酵醪中具有谷氨酰胺酶活性的蛋白分为3类,分别参与谷氨酰胺分解代谢、生物合成和谷氨酰胺转氨基作用。分析显示4种谷氨酰胺酶具有信号肽,其余谷氨酰胺酶活性蛋白序列均不含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细菌类谷氨酰胺酶与真菌类谷氨酰胺酶呈现两个不同的进化方向。分泌型谷氨酰胺酶均有一定的亲水性,等电点在4.81~5.99之间。3-D结构同源模建显示阴沟乳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分泌的谷氨酰胺酶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酰胺酶具有结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从豆豉中筛选出的产豆豉溶栓酶的菌株分别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发酵工艺有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豆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包括酶的分子量、酶的等电点、酶的稳定性、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各种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等。酶的分离纯化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对过滤、离心、盐析、超滤、凝胶过滤和层析分离等提取方法进行不同组合。酶活的测定包括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纤维蛋白块溶解时间法、血清板法、肽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相似文献   

13.
豆豉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力 《肉类研究》2007,(9):15-18
本文主要介绍了豆豉纤溶酶菌种的筛选、发酵、理化性质、提取、活性测定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酱油渣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和氨基酸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酱油上清液为对照,以过滤-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了酱油渣。首先,对比研究了酱油渣的常规理化指标。其次,以SDS-PAGE、MALDI-TOF/TOF MS和HPLC法对酱油渣和酱油上清中蛋白质分子量分布、来源与种类及氨基酸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酱油渣(湿渣)主要由15.98%的碳水化合物、10.19%的蛋白质、10.10%的食盐和59.50%的水分组成。SDS-PAGE和MALDI-TOF/TOF MS分析结果显示酱油渣蛋白质主要由分子量约为19.3 kDa(a, 59.40%)、31.8 kDa(b, 12.91%)和12.3 kDa(c, 27.69%)的蛋白质亚基组成,经质谱鉴定分子量为19.3 kDa的多肽(a)为Glycinin G4亚基碱性端B3。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相比,酱油渣蛋白质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和平均疏水值明显高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上述差异是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主要特征,也是酱油渣蛋白质水溶性差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通过对配制老抽类产品存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观察,量化指标、出品率的测定,寻找产品最适沉降期的温度范围。结果表明,在30℃~40℃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沉降。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酿三精品酱油的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是由优质黄豆、脱脂豆粕、破碎小麦、优质小麦面粉等为主要原料分别进行制曲、酿造、压榨、品控而成。为酱油中的精品,深受各个层次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该文阐述了酱油、食醋保持澄清的重要性 ,分析了浑浊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NaFeEDTA在酱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铁强化剂的选择、载体的选择、添加量的控制、添加工艺以及检测等几个方面。试验结果表明,50℃以下在酱油中添加176mg/100mL~254mg/100mL的NaFeEDTA,既可确保营养效应又不影响酱油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蚝油中三氯蔗糖的含量,确定酱油、蚝油样品的最佳前处理方法,有效沉淀蛋白质,去除干扰物质.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示差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此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添加标准的回收率为91.5%~101.8%之间,方法精密度为3.0%~3.2%.  相似文献   

20.
陈伯林 《现代食品科技》2011,(10):1192-1195
通过控制酒精发酵来研究乙醇对酱油发酵体系中蛋白酶系的影响,发现乙醇对碱性蛋白酶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发酵温度为30℃、pH 5.0、乙醇含量在2%以上时碱性蛋白酶失活加剧;乙醇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特别是在乙醇含量大于2%以后,其活力急剧下降,最低降到38%.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酒精发酵对氨基氮生成和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