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乙醇柴油的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乙醇柴油的相溶性、十六烷值、密度、运动粘度、凝点和冷滤点、腐蚀性、闪点和馏程等性质。考察了乙醇含量及助溶剂对乙醇柴油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升高相溶性变差,在50%左右相溶性最差;加入助溶剂能明显改善乙醇和柴油的相溶性。十六烷值随乙醇体积分数升高而减小,乙醇体积分数为10%时十六烷值减小约5个单位;加入乙醇后,柴油的密度、运动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腐蚀性和凝点变化不大。乙醇柴油的闪点接近乙醇的闪点,初馏点接近乙醇的沸点。最后对乙醇柴油产品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大豆油基和地沟油基生物柴油BD100及其调合燃料BD5、BD10、BD20中的饱和水含量以及水含量对油品其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储存的生物柴油BD100及其调合燃料中的水含量没有达到其饱和水含量,在高湿条件下具有持续吸水性能;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中的合成海水存在吸水性能,易使油水分离;生物柴油及其调合燃料中混入的较多水分很难全部自行析出;温度较高会使生物柴油BD100及其调合燃料的饱和水含量增大;生物柴油BD100及其调合燃料中不同的水含量对液相锈蚀、铜片腐蚀和热值性能基本无影响;随着地沟油基生物柴油油水混合物静置过程中水分的减少,其氧化安定性反而变差;使生物柴油BD100及其调合燃料B5产生乳化的临界水含量分别为0.2%(体积分数)和0.4%(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3.
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介质,研究了在亚/超临界条件下杜氏盐藻直接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工艺,探索了乙醇-水介质中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化温度对盐藻液化率和产油率的影响,采用FT-IR和GC-MS方法分析了生物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在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中,当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液化温度为320℃时,杜氏盐藻的液化率为98.24%,产油率高达64.68%。在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下,杜氏盐藻中各主要生化组分都能被有效液化。以亚/超临界乙醇-水为介质直接液化杜氏盐藻制备生物油时,随着介质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所得生物油中的酸性物质含量显著减少,酯类物质含量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生物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参照ASTM D6422-99方法对12种单质型乙醇汽油添加剂对乙醇汽油相分离温度的改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筛选出9种可以使乙醇含量为10%(E10)的乙醇汽油相分离温度降低到-25℃以下的添加剂.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开发出6种复合添加剂,均可使E10乙醇汽油的相分离温度低于-30℃(添加剂用量为3%).并通过实验确定,当乙醇汽油中乙醇比例达到20%时,不加添加剂也可使其相分离温度在水含量为0.8%时低于-28℃,远高于国标中对乙醇汽油水含量的限制,有利于乙醇汽油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含乙醇质量分数10%和正丁醇质量分数5%的乙醇柴油(简称N5E10)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十六烷值改进剂(CN)或消烟剂(XY),考察其对乙醇柴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在YZ4DB3柴油机上分别燃用这些燃料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N或XY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和05%的N5E10的稳定性良好。与燃用柴油相比,燃用乙醇柴油及含添加剂的乙醇柴油能降低NOx排放和排放气烟度,但CO、HC排放体积分数总体上升高,低负荷时较明显。多数工况下,乙醇柴油中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可降低柴油机的CO、HC排放和烟度,而柴油机转速对NOx排放的影响明显。乙醇柴油中添加消烟剂可以明显降低柴油机排放气烟度,而CO、HC和NOx的排放受柴油机工况的影响;当转速为1800 r/min时,能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HC和CO排放量增加;转速为2900 r/min时,能降低HC和CO排放,但却导致NOx排放增加,甚至超过原机排放。在N5E10燃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十六烷值改进剂或05%的消烟剂,可以得到最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乙醇具有亲水性,车用乙醇汽油容易出现分层的问题,以92号乙醇汽油(E10)为例,实验考察了含水量、储存温度、静置时间等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水量小于0.404%(质量分数)的样品,无论静置储存于室温(15.5℃±2.0℃)还是低温(2.0℃±2℃)环境中,上层溶液中的水分测定值随静置时间变化不明显,即水与乙醇汽油充分互溶,几乎不存在水分析出;对于含水量大于等于0.404%(质量分数)的样品,无论静置储存于室温还是低温环境中,含水量越高,随静置储存时间的增加,水分沉降析出越明显,并且储存环境温度越低,水分析出量越多,越容易发生分层现象;储存在低温环境中的含水量大于等于0.404%(质量分数)的样品中有乙醇随水分一起析出,即低温环境不仅促进水分的析出,也会促进乙醇的析出。  相似文献   

7.
乙醇柴油对不同添加剂感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醇类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乙醇柴油容水量和相分离温度的影响,考察了加入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柴油添加剂后乙醇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性和低温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醇类助溶剂中正癸醇对乙醇柴油的助溶效果最好,亲水亲油平衡值为5~10的表面活性剂对于改善乙醇柴油的容水稳定性效果较好。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抗氧化稳定剂,加有表面活性剂的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润滑性添加剂,但可加入流动改进剂和十六烷值改进剂。  相似文献   

8.
甲醇汽油使用性能的测试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和GB 18351-2004《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对甲醇汽油的各项性质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了甲醇加入量对汽油抗爆性、馏程、蒸气压、热值、铜片腐蚀等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含量和增溶剂对汽油相分离温度的影响.测试表明,甲醇体积分数10%~15%的甲醇汽油各项性能与一般车用无铅汽油相当,可使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提高1.5~3.5个单位;添加2%增溶剂可使甲醇体积分数为30%、水体积分数为1.0%~1.5%的甲醇汽油在10 ℃的环境下不分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生物柴油-乙醇-水三元稳定体系中的最大含水量,分析了生物柴油-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得到了稳定的单相区和两相区。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乳化剂质量分数以及乙醇的含量对体系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中m(油酸)∶m(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7,乳化剂用量为油重的15%,乙醇用量为油重的40%时,体系含水量可达8.82%。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芳烃抽提工艺,需要使用1.0~3.5 MPa的高温(180~240 ℃)蒸汽,存在能耗高和高温导致溶剂性能加速恶化的弊端。采用常压低温液-液萃取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脱除多环芳烃试验,对萃取脱芳烃 (萃取溶剂为环丁砜,A 剂)、芳烃回收(回收溶剂为B剂)、反萃取(反萃取溶剂为C剂)和溶剂再生等操作单元进行操作条件评选,结果表明:在评选出的最佳萃取脱芳烃条件(A剂/催化裂化柴油体积比1.5、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5 min、相分离时间5 min)和芳烃回收条件[B剂/(A剂+芳烃)体积比0.2、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4 min、相分离时间3 min]下,混合芳烃产品收率29.29%,混合芳烃质量分数为93.71%;在最佳反萃取条件[C剂/(A剂+B剂)体积比0.2、反萃取温度40 ℃、反萃取时间3 min、相分离时间3 min]和78 ℃减压蒸馏条件下,对溶剂进行再生,再生溶剂与新鲜溶剂的萃取效果基本保持不变。最后提出了催化裂化柴油液-液萃取脱芳烃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As an alternative fuel, ethanol is used possibly asblending stocks for gasoline when petroleum runs short.Gasohol programs were started in Henan Province andJilin Province in 2001 and, more recently, also inseveral other provinces. Conside…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立式圆筒形储油罐中静电电位的超松弛迭代格式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储油罐内静电电位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储油罐结构及运行参数对储油罐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油罐径高比在0.6~1.7时,静电风险较大,从静电安全性和储油罐稳定性方面来考虑,径高比应当大于2.0;储油罐内静电电位随其体积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迅速增加;储油罐内的电位与油品电荷密度成正比且随着油品介电常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加载油品到储油罐体积的73%时,油面中心的静电电位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气、水介电常数的差别来确定各相界面相对罐的位置,并提出用油水过渡层内相对介电常数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含水率作为过渡层内的平均含水率,使油罐中储油量的计量得以实现,为计算油罐中储油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大型储罐设计、建造技术迅速发展,储罐大型化已经成为原油储运专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国外大型储罐单罐容积已经达到20万m3,国内大庆油田在南三油库建成了规模最大的15万m3储罐群。20万m3储罐设计建造技术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储备技术;促进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技术发展;对大型油库建设的技术经济优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20万m3储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储罐整体强度分析及结构优化;特大型双盘浮顶结构安全技术;储罐"象足"屈曲分析与安全评估;搅拌形式及效果数值分析;大线能量焊高强度钢板焊接;特大型储罐安全监测与诊断;特大型储罐组装与焊接变形控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n the Premixed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PCCI) engine is basically restricted by the in cylinder charged mixture components. Also, the homogeneity of the charged mixture is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and process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combustion which establish the auto-ignition proces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engine experimental setup is equipped with a new suggested modification on the original fuel system device in order to produce a perfect commixture of diesel/ethanol at different blends ratio with the charged air. The obtained laboratory result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simulation's data of the PCCI engine ignition. The prediction is performed using a detailed kinetic reaction mechanism. The simulation study has been achieved to predict the auto-ignition timing and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CCI engine fueled with different blends of ethanol and diesel at different volume percentage.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mixed ratio of the ethanol in the ethanol/diesel fuel blends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auto-ignition timing and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engine air/fuel ratios. Also, the main pathway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the influence of the eng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which including the premixed ratio, fuel–air equivalence ratio on the engine performance,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CCI engine. These effects are studied and trac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result data of the in-cylinder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gas phase heat release at different a premixed ratio of ethanol-diesel fuels blends of 0, 10, 20, 30,40 and 50% (by volume).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油水置换式水下储油舱储存原油有很多优点,但是需要解决水下储油舱与上部平台之间的原油输送问题.介绍了水下储油舱及油水置换工艺,分析了原油注入及输出储油舱时的动力、阻力情况.确定了方式I2、方式O2分别作为原油进入及输出储油舱的方式.以重质油标准和某边际油田的产能为例,研究了原油注入及输出储油舱的阻力△FI与△FO与水深、流速等参数的关系.无论水深多少,对于方式I2,原油必须依靠外力进入水下储油舱;对于方式O2,海水能直接将原油压至上部平台.降低原油流速,减小管路内壁粗糙度,可以降低油水置换过程中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将制革废弃油脂制备成脂肪酸甲酯,再用脂肪酸甲酯制备乙醇-柴油乳化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脂肪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0、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KOH用量为1.0%(与甲酯质量比)、反应时间为5h时所得乳化剂的乳化性能最好.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该乳化剂制得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0~70...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水下油罐的传热分析与数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毓琛  冯旅平 《石油学报》1988,9(2):117-126
本文研究混凝土水下油罐采用油水置换工艺贮存高凝原油的传热规律,它是工艺设计与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这种传热过程比较复杂,本文基于对贮油罐进行模拟试验和温度场变化规律的大量实测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建立油罐的分区传热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对不稳定传热的温度分布和散热量进行数模计算,求得高凝原油在贮存条件下的表观导热系数.为0.325Ti1/2;相应原油的“临界导热温度”Tx为41℃,应用数模计算贮油罐内温度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各节点的实测温度与计算值的平均偏差<±1℃,表明分区传热模型较清晰、合理地反映了贮罐内原油、海水、油水界面、罐壁砂套以及环境温度相互间的传热特征;数模还提供了热油通过罐顶、罐壁和油水界面分别的散热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曲线,计算表明,原油通过油水界面的散热量仅占原油总散热量的2.1~3.1%,由此结果进一步论证了油水置换工艺贮存高凝原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