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检验,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诸多指标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本文试图梳理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与辅导员工作的关系,并着重阐述其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专业教育评估不仅是对高校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的检查,也是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完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起到“以评促建”的作用。通过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历程与成效的回顾和分析,认为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对于地方院校来说更有利于专业发展定位、内涵提升和扩大影响力。地方院校应针对自身优势,以评估为契机,精心凝炼办学特色,全面客观展现专业发展水平,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探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明确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部分本科高校面临的新课题。转型本科高校,只有深刻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办学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办学导向,以提高能力为办学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办学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才能切实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文章阐述了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分析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转型高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129-130
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新建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阐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思想,从办学定位、实践教学内涵和体系、实践教学规划、实验资源利用、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结合近5年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探讨了专业教育评估在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分别阐述其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指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9)
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专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好坏自接决定专业教育的水平。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促进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7.
质量工程是一项旨在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程,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志。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了师资培养、团队建设、精品教材建设等,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将"成果导向"(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与"问题导向"(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相结合,根据行业能力需求反向构建具有应用型特色的课程体系,而后通过PBL教学法正向实施课程教学来实现地方高校教育范式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的转变。研究表明,OBE教育模式与PBL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可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范式转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7年以来,开展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我系根据学院的部署,在3年内对8门课程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评估,其中3门为技术基础课,5门为专业课。现已评审完5门课程,其中3门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被评为院的优秀课程,2门课程(供热工程和通风工程)被评为合格课程,供热工程的毕业设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构建"双主体"产业学院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的重要载体。理想模式的"双主体"产业学院具有"三园合一"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双主体"的运行机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推进"双主体"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中要做到:明确建设内涵与规范,树立标准基线;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构筑保障底线;搭建强有力的桥接组织,延伸发展长线;建立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把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