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配电网电压问题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 以辐射状结构配电网为研究对象,从电压降落角度研究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前后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变化,分别分析了单个和多个光伏系统并网对配电网电压的改变,探讨了改变电压分布的各种因素,包括接入容量、接入位置、负荷大小、工作方式和接入方式. 通过美国PG&E69节点系统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得出线路电压随光伏系统并网而升高,且升高幅度与负荷分布和光伏出力有密切关系的结论,并提出了配电网电压越限的治理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逆变器的剩余容量吸收无功,有效解决了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引起的电压越限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DG)接入的电流保护约束、电压约束、总容量约束,以及潮流等式约束等约束条件后,可以确定DG的候选站址;建立了含多个DG接入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模型,并在MATLAB中对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了算例验证。结论表明,合理规划分布电源的接入,能有效降低系统网损和提高系统的电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分布式光伏并入配电网对电压偏差的影响机理,得出光伏接入后将提高线路电压水平,且线路某点电压变化量与相对光伏并网点位置、光伏容量及负荷大小有关。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IEEE-14节点配电网网络和分布式光伏并网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容量及并网点位置对配电网电压偏差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光伏接入容量越大对电压偏差影响越大,光伏并网点越接近线路末端对电压偏差影响越大,越接近并网点的节点则电压偏差受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需对此进行深入分析,选择合适的并网运行方案,从而实现配电网运行特性的改善。文中基于中压配电网辐射状结构,采用负荷恒功率模型,对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配电网造成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推导出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系统损耗及电压变化与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接入容量、功率因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定量分析得到分布式电源最优配置计算公式。仿真验证表明,通过合理调节分布式电源的各种并网参数,可实现对配电网系统网损和节点电压的控制,从而得到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配电网的最优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后对馈线电压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DG接入的馈线电压分布算法。对节点电压公式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扩充,把该公式拟合为一除接入点外连续且可导的函数。通过对拟合函数求导,可计算出各DG接入后馈线各节点电压的变化量,利用叠加原理可得到馈线电压分布。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该算法可用于计算多DG接入时的最佳位置与容量,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节点电压越限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布式电源(DG)越来越多的引入配电网系统,DG将对电力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对配电网谐波的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电力行业中能源利用领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建立DG的谐波计算模型,理论分析DG接入理想配电网后谐波电压畸变情况;并仿真计算33节点链式配电网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负荷的时序特性及分时电价,本文研究了可再生能源DG并网对配电网网损费用的影响及可再生能源DG的优化配置。选用节点有功网损灵敏度指标作为可再生能源DG的选址依据,以配电网的网损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在系统DG总安装容量确定的基础上,对各待选节点的DG容量进行优化,最后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IEEE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的选址方法及目标函数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对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因具有就地消纳、运行灵活、可降低网损等特性,其并网规模迅速扩大,而随着分布式光伏并网渗透率不断提高,其对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针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发电并入配电网所引起的电压越限问题,对国内外无功电压控制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各个模块的控制原理、数学模型及控制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源有功功率输出及并网逆变器无功功率输出对配电网无功电压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传统电压越限控制方式及新兴无功电压控制方式,并对各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定量分析了分布式电源DG对配电网网损和电压产生的影响。简述了DG的类型和潮流计算模型,以及各种潮流计算模型的处理方法;应用PSASP软件对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定量分析DG的位置和容量对配电网网损和电压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并网位置相同时,并网容量越大,对系统节点电压和有功网损的影响越大;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相同时,并网位置越靠近系统末端,对系统电压的提升作用越明显,且对并网位置及其附近处的电压支撑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s, DGs)并网位置与容量大小优化问题,提出一种解决多DGs选址定容问题的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该模型中上层模型结合损耗灵敏度和电压稳定指数挑选并网位置,下层模型获得并网位置后以有功损耗、电压偏移指数、电压稳定指数为优化目标函数调整DGs容量。其次,由于下层模型中含有非凸的DistFlow潮流方程,通过二阶锥凸松弛技术将下层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并运用多权重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易于处理的单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在PG&E69节点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DGs在最佳位置接入特定容量,可显著降低配电网有功损耗,改善电压分布、提高电网电压稳定性。与现有文献中优化算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此外,还分析了测试系统接入DGs的最佳数目和渗透水平。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学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结构,并就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内涵做了比较全面地论述,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砾石尺寸及强度特征对砂砾岩裂纹扩展模式和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岩石破裂过程模拟系统RFPA,建立了非均质的砂砾岩岩心模型,研究了砾石尺寸及力学性质变化对砂砾岩岩心抗压强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弹性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砾石尺寸的增加,岩心模型的泊松比与杨氏模量逐渐增加,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且不同砾石尺寸的岩心裂纹形态基本一致;随砾石强度的增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由基质强度决定。研究结果真实再现了砂砾岩裂纹萌生、扩展过程,得到了砾石尺寸及强度对岩心破裂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涂鸦文化进入中国已有十年之久,但其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并没有被大众真正认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碍。本文以匡正人们对涂鸦艺术的偏见为目的,将涂鸦艺术与城市形象联系在一起,并对涂鸦文化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呼吁城市管理者给予涂鸦艺术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SP是由农作物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低浓度的SP对提高酵母细胞的增殖、SCP产率和糖化酶活力都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改善增强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探讨了预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A-151处理和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提高到92.6Mpa和78.0Mpa,在45℃、5%NaOH溶液中加热0.5h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最大。  相似文献   

16.
掺气分流墩墩头的动水压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掺气分流墩墩头的动水压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以求了解墩头的抗空蚀性能及动水压强特性 .试验结果得出 :时均压强P/Pmax沿墩高和时均压强系数Cp 沿横断面的分布规律 ;墩头轴线与来流有夹角时Cp 沿横断面的分布规律 ;墩头壁压脉动压强特性以及探讨了柘林掺气分流墩 (墩头的θ =75°)的安全使用范围 ;在墩后充分供气时 ,墩头的空化特性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数据库设计的角度出发,对XML数据的约束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路径表达式和树模型的XML函数依赖。对于利用XML实现异构数据库的交换技术上,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价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罗布麻生物酶脱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罗布麻韧皮纤维成分的特性进行脱胶,并以温度、时间、pH值、浴比为控制条件,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的优先等级为温度>时间>pH>浴比,时间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残胶率和失重率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了罗布麻的最优脱胶控制参数为:脱胶时间48 h,浴比1/30,pH=8,θ=34℃。同时对脱胶后的纤维进行了检测:纤维强度5.48 cN/dtex;断裂伸长率4.25%;纤维支数2339支;回潮率10.2%。为罗布麻韧皮纤维采用酶法脱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空区建筑物抗变形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采空区地基土对场地地震属性及建筑物平面布置对结构抗变形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空区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及构造措施.阐述了采空区建筑结构设计与选型的原则,并就墙体构造措施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早期破坏成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水损坏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清青路面的一种常见破坏形式,通过从规范,施工,设计三方面分析,认为我国的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集料尺寸不匹配,结构层厚度稍薄,集料尺寸显得偏大,易使混合料产生离析;施工中对压实度的控制认识不足,和现行规范中对压实度的控制标准不足以准确反映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大小;同时设计时没有考虑好结构层的内部排水,使得沥青路面的防水排水能力不足,渗入水聚集在基层顶部,这些是使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