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兼具时代感与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生动诠释,其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历史阶段都蕴含着具体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进行了探索发展,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的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30年,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投下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剪影;改革开放30年,让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人民群众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并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新时代如何继续坚持这一传统,如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武装的新内涵,了解理论武装的对象、内容与形式,分析理论武装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深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提高大众对理论武装的认同感,创新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坚持守正创新和问题意识,探析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心、走实的路径选择,有助于为新时代的理论武装提供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践行。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需求,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出发,全面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方向推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内涵出发,回顾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如何统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行动指南再到党的指导思想转变的进程中,李大钊、陈独秀居功至伟。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在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发展中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新的时代为社会主义如何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制。对于这理论和实践只有达到哲学层面的自觉,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是这一理论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的概括,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有着一系列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由诸多特有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勇于实践,又勇于理论创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可分为学科酝酿准备、学科初创试点、学科系统建设、学科整体性发展4个阶段.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学科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作用紧密相连,是该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只有自觉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并以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学科功能满足这种需要,才能使学科成长获得强大生命力.加强整体性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境界和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完整丰富,包含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可从政治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路径导向和干事导向这"五大导向"出发,学习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分析这五大导向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母体、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为直接来源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借鉴国外经济学理论中的有益成分并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而形成的。其主要内涵包括: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人民性等基本特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这一思想具有理论、实践、时代和国际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国人特有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生成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古代中国"世界中心"论是明清时期的文化自负;近代频繁的战争打开国门,中国人面对西方文化出现文化自卑;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人开始形成文化自觉;改革开放后,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表明:文化自信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飞跃和实践突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到新时代发展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和实践路径,以"新跃升"应对"大变局",是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科学制定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战略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基石。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作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和社会现实需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要旨进行的创造性运用和转化。"新时代"着重体现为举旗定向、主要矛盾、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与基本方略、历史使命,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所蕴涵的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强调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强调科学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中国特色施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重大贡献是概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理论财富,是我党实践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传承中,以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为主体核心、主体范围、主体动力以及主体战略来进行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更符合当今时代、更符合人民需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永葆生机的源泉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必须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成果,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概括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形成过程、理论根据、实现途径、现实意义等,认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必将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