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军事地理学,在军事制度统筹下,考虑明长城沿线聚落的军事防御价值,提出4个影响军事聚落军事防御价值的评价指标,即高程、坡度、到长城距离、到水距离.研究北京地区21个军事聚落的空间特征并进行分类,定义优势设防型、主动设防型和被动设防型3种性质的聚落,进行军事防御空间价值研究,完成对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历史、建筑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2.
罗建平 《华中建筑》2013,(10):142-146
安顺屯堡的前身,是明朝军屯时期按军事编制序列建立的各级军事组织.防御性与屯堡聚落选址和形态、民居单体形态密切相关,并影响了聚落与民居的发展状态.论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方志梳理,从防御性角度分析了防御性与整体布局、聚落形态、民居单体演变的相互关系:屯堡区聚落建立之初即从选址、内部结构、单体形态等方面以防御为目的;单体住宅的“堡化”(即户自成堡)起到了关键作用,增加了聚落的防御层次,使聚落级防御延伸至单体;引入碉楼,使防御性由平面朝立体方向发展,强化了聚落的防御性.  相似文献   

3.
段诗乐  林箐 《风景园林》2021,28(6):107-113
宁夏镇的明长城军事聚落奠定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城镇的发展基础。通过史料分析与实地踏勘,对宁夏镇军事聚落的层级构建与分类、总体分布规律、选址类型及其特征等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宁夏镇军事聚落具有镇、卫、所、堡4级层次,可分为中心聚落、沿边军堡和腹地屯堡3类;聚落总体分布受军事战略与屯田开发的影响,表现出分路与分层的规律,屯堡分布则受灌渠制约;聚落选址以安全因素为主导,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从军镇–聚落2个尺度对宁夏镇军事聚落展开研究,丰富了明长城军事聚落的研究内涵,对宁夏地区的城乡规划与古城遗址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贵州传统军事聚落的景观 格局正在遭遇被破坏的困境。通过梳理史料与实地勘察,结 合ArcGIS的数据分析,对明代贵州军事聚落的层级构建与分 类、分布规律、布局与选址特征等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明代 贵州有着严密的军事制度,可分为“都司-卫-千户所-百户所- 总旗”5个层级;聚落沿驿道呈线性化分布规律,局部以点式 补充;其布局展示出纵深化与环绕状的军事戍防、占平坝与近 水源的农事相地、临驿道与织网式的交通组织等特征;根据聚 落规模大小及功能属性,可分为卫所聚落、屯堡聚落和功能聚 落3类;聚落选址以军事戍防为主导,充分利用贵州特有的景 观资源。从宏观至微观全面认知军事聚落的布局与选址,对于 保护贵州传统军事聚落的景观格局与未来城乡规划的发展具有 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景观反映人们为了生产生活改造自然的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试从太行山地区的文化区位分析入手,探究了太行山地区地域文化与其传统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街巷空间、传统民居及公共建筑等几个方面概括太行山传统聚落的形态、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6.
翟静 《城市建筑》2014,(12):32-32
本文首先界定了聚落空间和聚落形态的概念,对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川底下古村为例,从聚落选址环境、聚落整体空间环境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沟谷型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梳理总结聚落空间特征图谱,是聚落空间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在地性保护的关键手段。研究通过样本采集法、建筑测绘与图示法、空间句法、类型学分类法、聚落平面形态量化方法等技术手段,对14个典型贵州屯堡样本聚落整体及内部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并建立特征图谱数据库。研究表明:屯堡聚落作为汉族传统聚落在贵州地区的典型代表,整体空间体现了中国传统汉族聚落选址、中轴布局、类里坊制空间体系秩序、高建筑密度、高分维值、较高贴线率等空间特征;在微观空间上体现了汉族合院建筑平面形制特征,建筑立面装饰等细节。而碉楼、箭楼、堡寨墙等则体现了典型军事聚落空间特征。最后进一步提出贵州屯堡在地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山西的民居聚落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颗历史明珠。本文所探讨的右卫古镇是曾经的军事重地、商贸集散地,通过对其区域特征和历史背景的分析来探讨右玉的聚落形态特征和民居形态特征。聚落形态特征鲜明,选址合理,"用险制塞"、"择水而居";布局严谨,从"点、线、面"出发;街道秩序井然,以十字街为中心;防御建筑俱全,易守难攻。就其民居形态特征而言,多为砖木结构,墙体和屋顶较为厚重,院落基本为四合院形式,艺术形态丰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黔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的整体形态进行规律性总结与抽象化概括,将其归纳为团块型、条带型、组团型以及复合型四种基本形态类型,并基于与空间形态相对应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探讨。依据对黔南地区水族传统聚落的田野调查数据,采用Bigmap、Coogle Earth、LocaSpaceViewer以及Global Mapper等软件对黔南地区水族传统聚落进行分析和模拟,以16个水族最为典型的样本聚落为例,分别对上述模型结构进行实证。此外,以“点—线—面”为线索,对水族传统聚落要素进行空间特征上的探究。并从客观与主观两个层面对黔南水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成因进行探究,明晰了其聚落空间形态,体现其对客观自然环境的选择、利用与应答以及对农耕文明、社会经济、风水学说、榔团治理、家支结构、民俗文化、信仰崇拜等主观文化的思量。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西江流域虽远离中原的政治中心,却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明代开始建设了大量的军事防御型聚落,这些聚落既具有符合防御原理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与西南地区水系密切相关的乡土聚落个性。以类型学和比较方法研究该类型聚落,总结出该类型聚落的两类选址方向,并对聚落形态的5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西江流域军事防御型聚落5个层面的防御策略。西江流域众多的军事防御型聚落从选址到形态形成,均体现出多层次、多向度的防御策略。各聚落扼守着水陆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依据先天和后天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综合运用多层级的防御策略,通过宏观层面围蔽、迷宫、集聚等原理与微观层面城垣、城门、护城河、瓮城、炮台、碉楼、瞭望孔、射击孔等军事防御设施的组合运用,形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聚落防御形态。聚落的系统完整,抵抗力稳定性高,形成了较强的防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