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预测蚀坑腐蚀疲劳寿命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仲  吕国志  葛森 《机械强度》2004,26(Z1):226-228
蚀坑腐蚀引起的疲劳损伤过程包括七个阶段,蚀坑形成、蚀坑扩展、蚀坑转变为疲劳小裂纹、小裂纹扩展、小裂纹转变为长裂纹、长裂纹扩展和断裂.用一阶可靠性方法(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FORM)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计算铝合金蚀坑腐蚀疲劳寿命,得到疲劳寿命的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同时研究几个随机变量及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对预测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风力发电机组用变桨轴承外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断裂,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断裂原因。结果表明:轴承外圈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螺栓孔内表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产生点蚀坑,形成应力集中点,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在应力集中明显的点蚀坑处萌生裂纹并诱发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3.
综合采用宏观形貌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断口扫描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某台内燃机车柴油机高压油泵的一组四根连接螺栓的断裂现象进行了断裂原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内侧两根螺栓安装时预紧扭矩不足,造成工作时螺栓与其连接部件有相对滑动,发生磨损腐蚀,导致该两根螺栓产生疲劳裂纹直至断裂,进而引起其他两根螺栓也萌生疲劳裂纹,并扩展至断裂。  相似文献   

4.
某螺纹连接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失效,通过对故障件化学成分、断口、显微组织、硬度等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螺栓断裂形式为疲劳断裂,裂纹源位于表面.形成裂纹根本原因为产品表面氧化处理时,腐蚀过度,使螺纹表面形成点腐蚀,机车运行时,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最终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5.
某核电厂一台主给水前置泵振动超标,检查泵轴存在裂纹,通过理化分析、断口检查及成分分析发现泵轴裂纹为疲劳扩展,裂纹源为缝隙腐蚀产生的腐蚀坑.本文就该泵轴裂纹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预防该型号前置泵轴出现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高压聚乙烯装置脉冲阀螺栓发生断裂的情况,采用断口宏观分析、微观形貌分析、能谱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螺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断口形貌表现为腐蚀疲劳的特征,疲劳裂纹的起源为弱酸性含Cl介质造成的螺纹根部腐蚀凹坑,腐蚀凹坑的存在使应力进一步集中,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了腐蚀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螺栓表面微裂纹对延迟断裂及疲劳断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螺纹根部微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_I 表达式的基础上,定量地分析和评价了表面微裂纹对高强螺栓应力腐蚀断裂和疲劳断裂的影响,这对高强螺栓的选材、制造加工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雷 《工程与试验》2021,(2):48-49,67
短双扁高强螺栓在车轮径向疲劳试验过程中,出现多根不同程度断裂现象.通过疲劳断裂机理和对失效螺栓进行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等方法,分析螺栓断裂的原因,发现晶体夹杂物、热处理不当、螺栓安装预紧力过小等,造成螺栓表面部分区域强度和疲劳下降,出现应力裂纹,最终导致疲劳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9.
某企业一台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阀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断口分析,化学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弹簧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簧表面防锈涂层破损导致局部腐蚀坑,弹簧在长期交变应力下使腐蚀坑处形成微裂纹并逐渐扩大导致断裂。  相似文献   

10.
对某重载车辆悬挂系统断裂压簧进行了宏/微观断口形貌观察、理化检测、工艺分析和服役环境综合分析,找出了该压簧发生断裂的原因。研究发现,由于采用了支撑圈与第一工作圈相接触的设计形式,服役中两圈接触、碰撞导致磨损,从而使簧丝磷化膜和漆层脱落,造成簧丝表面腐蚀并形成腐蚀坑。腐蚀坑引起的应力集中诱发了疲劳裂纹萌生,并在最大主应力作用下沿垂直主应力方向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压簧的正应力断裂。最后提出了避免发生此类失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