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资本化与商业性地质勘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飞 《中国矿业》2006,15(3):9-11
本文从资本化地勘企业制度出发,探讨了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发展需要资本化运作,地勘企业如何通过市场来调整自己的资本结构以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指出地勘单位企业化改制的关键在于资本化地勘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
选取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OP法测算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企业视角分析土地出让市场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异质性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出让市场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对位于中西部地区、所在省份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所在城市财政压力较小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作用更大;土地出让市场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此,为了使土地要素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制定方面要运用土地出让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化出让水平,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土地融资功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3.
梁金久 《中国煤炭》2000,26(7):40-42
通过创新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和知本运营水平,达到了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企业在煤炭市场疲软、销量减少的情况下,提高了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4.
《矿业快报》2006,22(9):82
为盘活甘肃省国有地勘单位矿业权,保证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矿业权合作、合资、转让等行为规范有序运作,省政府日前发出通知,明确规定,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的探矿权合作、合资、转让(包括协议及招拍挂方式转让)等行为,须报省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对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掌握探矿权但长期没有投入或不出成果的区块,由登记机关依法注销收回探矿权,视情况重新配置探矿权;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空     
《中国煤炭》2007,33(11):87-87
我国设立中央地勘基金鼓励矿产资源勘查;我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展开;商务部出台新规规范焦炭出口秩序;淮南新探明煤炭储量8.5亿t;11家煤企技术中心晋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6.
地勘单位的发展划分为传统地质勘查服务、资产经营运作和资本经营三个层次,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经验理念和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能够发展为现代化矿业企业的国有地勘单位风毛麟角。地勘单位要向高阶段发展,必须创新经营理念,建立"产品加工厂"的顶层设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配置优质、优势矿业权,必须走以优质矿业权为基础的现代矿企探、采、选、冶和期贸一体化开发之路,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的矿业资本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7.
许璞 《中国煤炭》2005,31(7):26-27
分析了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资金的重要性,提出了既要做好企业内部的核算与控制工作,优化要素资本的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又要面向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做好包括投资和筹资在内的外部理财工作。  相似文献   

8.
《矿业快报》2007,23(9):93-93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矿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矿业开发持续升温,但作为源头的矿产勘探却未能适应矿业快速增长需求。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商业地勘发展滞后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当务之急是改革传统探采分离的矿业开发模式,加快探矿权市场化改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地勘领域。  相似文献   

9.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4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装备》2006,7(5):41-4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增强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提高矿产资源管理宏观调控水平,加大国家财政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有关规定,中央财政设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以下简称地勘基金)。为加强地勘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科技》2006,31(2):31-32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企业,变革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建立开放式的信息沟通系统;培养企业内部社会资本;选拔富有变革精神的人员配置在中高管理层上;组织机构设置具有灵活性等一系列提高企业的变革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对我国矿山企业供应链管理不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矿山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提高矿山产品质量,保证矿产资源生产供应;降低库存成本,节约企业流动资金,降低矿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等效果,从而使我国矿山企业更好地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中国工业部门中的39个工业行业采用聚类分析,将39个工业行业划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11年中国工业部门横截面数据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工业部门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FDI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生负向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后,文章建议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应谨慎引入外资,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加大对外商利用力度,同时应保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化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竞争力做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日益成为企业持续成长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竞争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针对国有企业面临人才的流失,必须深思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各种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分析,就如何做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工作,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立足区队现场安全生产实际,促进煤矿企业不断健全和优化区队自主安全技术培训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区队安全技术培训设施,发挥电子教室作用,提高区队自主培训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5.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功率因数,对煤矿企业可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吨煤成本,对煤矿企业的节资降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意义,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高压集中补偿、低压成组补偿、低压分散补偿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吴树畅  于静 《煤炭工程》2020,52(9):183-187
随着煤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逐步开展,其绩效评价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基于此,文章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煤炭企业2015—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炭企业平均技术效率为0.731,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技术进步拉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短时间内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绩效显著,但存在下滑的趋势。煤炭企业只有保持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提高新旧动能转换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某些企业由于装备水平低,设备陈旧老化,工艺和技术手段落后,因而竞争能力弱。对这些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已势在必行,但由于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缺乏政策导向,投资资金难于形成良好循环,以及科技体制和用不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又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为此,文章提出:应明确投资主体,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煤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丹 《煤》2009,18(11):5-8,19
人力资本是决定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文章立足于煤炭企业人力资本现状,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改善煤炭企业目前人力资本落后状况的作用。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煤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乏力所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安全成本加大、技术升级延缓等不良影响,从定量角度运用生产函数法具体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煤炭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得出煤炭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提升人力资本投资资金利用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固定资产投资、市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五个因素为解释变量,对1990~2002年中国不同地区矿业城市经济增长作了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投入仍然是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制度因素对东、中部矿业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说明西部矿业城市仍需要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浅议国有煤炭企业的增值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有煤矿技术装备落后,煤矿安全投入欠账,这些因素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国有煤炭企业现状,结合煤炭企业增值税改革历史研究,指出国有煤炭企业增值税税负过重,提出对国有煤炭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改革,以提高国有煤炭企业设备和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