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交通流预测在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预测方法无法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复杂时空相关性,为进一步挖掘路网道路网络数据的时空特性以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多时空图卷积网络(multi-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MST-GCN)模型。首先,利用切比雪夫图卷积(ChebNet)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构建时空组件以深度挖掘节点的时空相关性;其次,分别提取周相关、日相关、邻近时间的序列数据,输入三个时空组件以深度挖掘不同时间窗口间的时间相关性;最后,将时空组件与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结构(encoder-decoder)融合组建MST-GCN模型。利用加利福尼亚州交通局(Caltrans)性能评估系统中高速公路数据集PEMS04和PEMS08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性能明显优于门控循环单元模型和最近提出的扩散卷积循环神经网络(DCRNN)、时间图卷积网络(T-GCN)、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ASTGCN)和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STSGCN)模型。  相似文献   

2.
交通流量预测是建设智慧城市中一项重要性高且挑战性大的任务。准确预测需要考虑如节假日、相似节点和天气等多种影响因素组成的时空特征。为了准确捕获到路网路口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时序算法Prophet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预测模型,以实现考虑空间结构、相似节点、节假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路口流量的准确预测。首先,为降低相似节点影响引入Pearson相关系数,改进时序算法,实现时间特征的捕捉;然后,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空间特征的捕捉;最后,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图卷积网络和时序算法的融合权重,得到时空融合预测的结果。最终基于成都市出租车轨迹数据分析提取出路口流量数据,并进行了流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准确性优于大多现有的基线方法,与T-GCN、ASTGCN、AGCRN模型相比,MAE分别降低了1.623、0.724、0.161,精度分别提高了0.144、0.068、0.021,验证了该模型在交通路口流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交通预测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技术,实时准确的交通预测有利于规划路线,提高出行效率。为提高交通速度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网络的短时交通速度预测模型。首先对交通速度数据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然后结合数据空间特性构造可学习的邻接矩阵来建立图卷积网络,同时考虑到交通数据的时间特性,因此在图卷积的基础上又添加了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来共同构建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同时考虑了交通速度数据的时空特性,本文模型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传统模型和单个模型,验证了提出的模型预测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交通对象(如站点、传感器)之间存在的复杂局部时空关系使得这项研究颇具挑战。尽管以往的一些研究将流量预测问题转化为一个时空图预测问题从而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它们忽略了交通对象们跨时空维度的直接关联性。目前仍缺乏一种全面建模局部时空关系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时空超图建模方案,通过构造一种时空超关系来全面地建模复杂的局部时空关系;然后提出一种时空超关系图卷积网络(STHGCN)预测模型来捕获这些关系用于交通流量预测。在四个公开交通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ASTGCN、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STSGCN)等时空预测模型,STHGCN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这三个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更优的结果,不同模型运行时间的对比结果也表明,STHGCN有着更高的推理速度。  相似文献   

5.
时空序列预测任务在交通、气象、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站点风速预测作为气象预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结合降水、气温等外部因素,学习不同数据的时空特征。气象站点的不规则分布和风本身的固有间歇性成为实现高精度风速预测的挑战。为考虑多站点空间分布对风速的影响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预测结果,提出一种基于图的动态转换注意力网络(Graph-DSAN)风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不同站点之间的距离重新构建它们的连接;其次,使用局部采样的过程建模不同采样大小的邻接矩阵,实现图卷积过程中邻居节点信息的聚合与传递;接着,将时空位置编码(STPE)处理后的图卷积结果加入动态注意力编码器(DAE)和转换注意力解码器(SAD)以实现动态注意力计算,从而提取时空相关性;最后,利用自回归的方式形成多步预测。在纽约州15个站点的风速预测实验中,将所设计模型与ConvLSTM、图多注意力网络(GMAN)、时空图卷积网络(STGCN)、动态转换注意力网络(DSAN)和时空动态网络(STDN)进行比较,Graph-DSAN的12 h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28.2%、6.9%、27.7%、14.4%和8.9%,验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公交客流量预测只考虑时序特征而忽略空间维度特征的缺点,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长短期记忆单元预测模型(AGLSTM)来预测公交站点的客流量.该模型运用图卷积网络(GCN)对每个时刻的公交站点客流量进行空间维度的特征提取,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公交站点客流量进行时间特征的提取.为了更关注公交站点客...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交通速度预测是现代智慧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解决交通拥堵和保障公众出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的交通预测模型存在对交通速度中长期预测任务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基于残差时序图卷积网络深度学习框架RSATCN。首先利用可学习的遮罩矩阵和图卷积网络相结合来捕捉空间特征,再利用时间注意力提取时间序列的动态相关性,最后用残差时序网络捕捉时间特征和速度特征。在两个真实世界的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在预测交通速度中长期任务方面优于最新的基线。  相似文献   

8.
时空预测任务在污染治理、交通、能源、气象等领域应用广泛. PM2.5浓度预测作为典型的时空预测任务, 需要对空气质量数据中的时空依赖关系进行分析和利用. 现有时空图神经网络(ST-GNNs)研究所使用的邻接矩阵使用启发式规则预定义, 无法准确表示站点之间的真实关系.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层图卷积神经网络(AHGCNN)用于PM2.5预测. 首先, 引入了一种分层映射图卷积架构, 在不同层级上使用不同的自学习邻接矩阵, 以有效挖掘不同站点之间独特的时空依赖. 其次, 以基于注意力的聚合机制连接上下层邻接矩阵, 加速收敛过程. 最后, 将隐藏的空间状态与门控循环单元相结合, 形成一个统一的预测架构, 同时捕捉多层次的空间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 提供最终的预测结果. 实验中, 我们与7种主流预测模型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获取空气监测站点之间的时空依赖, 提高预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现有多变量时间序列(multivariate time series,MTS)预测方法模型主要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取MTS的复杂时空特征,这些方法对MTS变量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的捕获能力不足。图卷积网络对复杂数据的空间特征提取能力较强。为此提出一种融入图卷积网络、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的三通道网络框架模型,将该框架模型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国际汇率这一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要优于目前较先进的几个基线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通流预测模型中路网表征结构难以进行刻画和交通流数据中动态时空相关性难以进行建模以及其中时间特征捕获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时空图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模型(ASTG-CRNN)。首先,通过定义节点相对邻近度来确定路网表征结构的关系权重;其次,通过在时空维度上引入注意力机制对动态时空相关性进行建模,再采用图卷积捕获交通流数据中的空间特征;最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神经单元的组合模块共同捕捉时间特征,从而能更好地表达交通流的时空特性。在两个公开交通流数据集PeMS04和PeMS08上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ASTG-CRNN模型的预测结果均优于其它模型,与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模型(STSGCN)相比,在未来1h内预测结果的MAE、RMSE和MAPE在数据集PeMS08上分别降低了2.71、2.69和0.87%。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面气象站点分布稀疏影响站点间关系以及站点间的关系强度推理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联合MOD11A1和地面气象站点数据的多站点温度预测深度学习模型(GDM)。GDM包括时空注意力(TSA)、双向图神经长短期记忆(DG-LSTM)网络编码和边-点转换双向门控循环网络解码(EN-GRU)模块。首先使用TSA模块提取MOD11A1图像特征并形成多个虚拟气象站点的温度时间序列,缓解地面气象站点分布稀疏对站点间关系的影响;然后用DG-LSTM编码器通过融合两组温度时间序列来计算地面气象站点间和虚拟气象站点间的关系强度;最后用ENGRU解码器通过结合站点间的关系强度对地面气象站点的温度时间序列关系进行建模。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长短期记忆全连接网络(LSTM-FC)、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扩展网络(LSTME)和长短记忆与自适应提升集成网络(LSTM-AdaBoost),GDM在10个地面气象站点24 h内温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减小0.383℃、0.184℃、0.178℃和0.164℃,能提高未来24 h多个气象站点温度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股票数据共线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并对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进行了预测。该模型首先采用CNN提取特征向量,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利用GRU神经网络学习特征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股指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与GRU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和CNN相比,该模型能够挖掘历史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有效提高股指预测的准确率,并可为股指交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股票预测方法大多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忽视了股票之间复杂的关系,并且该关系往往超出成对连接,例如同行业板块内股票或者基金持仓多支股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序超图卷积神经网络(HGCN)的股价走势预测方法,根据金融投资事实构造超图模型以拟合股票之间的多元关系,该模型包括两大组件: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和超图卷...  相似文献   

14.
城市路网交通速度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卷积网络的预测模型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一阶相邻路段间空间关联程度的挖掘,但在非一阶相邻路段关联度大于一阶相邻路段关联度的情况下,如果仍输入原始的邻接矩阵,会遗失一些相对重要的路段空间信息,无法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为准确挖掘城市路网中的时空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全局图卷积和门控循环单元的城市路网交通速度预测模型G-GCGRU。考虑全局路网下非一阶相邻路段间的空间影响程度,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路段间的关联度矩阵,并作为新的卷积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空间特征的挖掘,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控循环单元方法提取路网时间特征。使用深圳市罗湖区城市路网车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性能优于图卷积网络(GCN)、门控循环单元(GRU)和GCN-GRU混合模型,以均方根误差为评价指标,预测精度分别提高25.3%、4.7%和2.1%。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挖掘多因素数据间的时空特征信息,解决在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下不能准确预测PM2.5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了局部加权回归的周期趋势分解(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based on Loess, STL)算法、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Conv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的PM2.5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TL算法将PM2.5数据进行分解,将分解得到的序列分别与其他因素相融合;搭建ConvLSTM-GRU模型,并利用贝叶斯寻优算法进行超参数寻优;将融合数据传入ConvLSTM网络中进行时空特征提取,再将提取后的特征序列传入GRU网络中进行预测。通过与ConvLSTM-GRU模型、CNN-GRU模型以及GRU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验,证明所提模型具有误差小、预测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在帮助交通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交通控制和诱导手段以及帮助出行者合理规划路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对交通数据时空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LSTM)单元的理论框架下,结合城市交通流量的时空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预测模型——STCAL。首先,采用细粒度的网格划分方法来构建交通流量的时空矩阵;其次,利用CNN模型作为空间组件来提取城市交通流量不同时期下的空间特性;最后,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作为动态时间组件来捕获交通流量的时序特征和趋势变动性,并实现交通流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STCAL模型与循环门单元(GRU)和时空残差网络(ST-ResNet)相比,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分别减小了17.15%和7.37%,均绝对误差(MAE)指标分别减小了22.75%和9.14%,决定系数(R2)指标分别提升了11.27%和2.37%。同时,发现该模型在规律性较高的工作日的预测效果好于周末,且对工作日早高峰的预测效果最好,可见该模型可为短时城市区域交通流量变化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俊伟  曾诚  肖丝雨  乔金霞  何鹏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164-3170
基于会话的推荐旨在根据当前用户的匿名会话的点击序列信息来预测用户的下一次点击行为。现有方法多数都是通过对用户会话点击序列的物品信息进行建模,并学习物品的向量表示,进而进行推荐。而作为一种粗粒度的信息,物品的类别信息对物品有聚合作用,可作为物品信息的重要补充。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会话的多粒度图神经网络推荐模型(SRMGNN)。首先,使用图神经网络(GNN)得到会话序列中的物品和物品类别的嵌入向量表示,并使用注意力网络捕捉用户的注意力信息;然后,将赋予了不同注意力权重值的物品和物品类别信息进行融合后,输入到门限循环单元(GRU)里;最后,通过GRU学习会话序列的物品时序信息,并给出推荐列表。在公开的Yoochoose数据集和Diginetica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增加了物品类别信息后的优势,且实验结果表明了在Precision@20和MRR@20这2种评价指标上,该模型相较于短期注意力/记忆优先级(STAMP)模型、神经注意力(NARM)模型、GRU4REC等8种模型均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交通流预测过程中城市道路路网的空间特征难以充分提取,导致预测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图卷积网络(GC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组合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利用GCN对拓扑结构数据处理的优势,将城市道路路网空间排列结构转换为拓扑关系建模,通过解决拓扑关系问题有效提取出路网间的空间特征。采用GraphSAGE算法改进GCN模型,通过加和聚合算子和图注意力机制(GAT)聚合空间特征,将包含空间特征的输出作为GRU模型的输入提取时间特征。利用真实道路车流量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于不具有GCN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升约8%,均方误差缩小约0.010?37,说明所提模型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及预测精度,可以为大型城市路网提供重要的交通诱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晓  卢先领 《计算机工程》2022,48(2):291-296+305
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部署、规划和运行影响重大,但目前各输入特征对电网负荷情况影响的程度不稳定,且递归神经网络捕获负荷数据的长期记忆能力差,导致预测精度下降。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和GRU网络的预测新模型,利用特征注意力机制自主分析历史信息与输入特征间的关联关系,提取重要特征,并通过时序注意力机制自主选取GRU网络中关键时间点的历史信息,提升较长时间段预测效果的稳定性。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精度指标上表现良好,对比SVR、KPCA-ELM、DBN、GRU、Attention-GRU、CNN-LSTM、Attention-CNN-GRU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2.47、1.14、1.93、1.37、1.04、0.74、0.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