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社会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语言本身对社会文化也有建构作用.作为被赋予了意义的特殊符号--语言,它的传播也即意味着意义和知识的传播.本文借语义学和传播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3.
新疆喀什地区为维吾尔民族聚居区,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居住着以维吾尔民族为主体的17个民族,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以维、汉多种语言传播为主,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繁荣经济、维护稳定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任务。多语言新闻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因而准确把握民族地区多语言传播的个性与特征,探究广播电视多语言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于提高广播电视多语言传播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喀什地区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广告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然而英汉广告的翻译显然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要具备译入语国家的语言、社会文化、民俗、心理文化及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必须采用新的策略。本文介绍了广告中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英汉广告互译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字格作为汉语语言文化的精粹,其翻译策略众说纷纭,尽管文艺学派、语言学派、文化学派都能较好的表达其内涵,但是难免失掉其神韵.以何种方式将汉语四字格的“形”与“神”传达淋漓尽致一直是译者争论的话题.文章试图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分析,在汉语四字格英译时做到言内意义、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对应,从而达到文化传播和发扬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与语言交际相互影响制约。社会文化作为首要的因素,在语言名称、词的分类、理性意义、色彩意义、修辞特色、交际准则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语言交际。语言交际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习俗、时代特征、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准确地反映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言变异理论,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出发,在中国英语变体功能的分析模式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中国英语变体在语言、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标记功能,揭示了中国英语变体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变化,也是具有识别其本土化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传播的规律,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 文章分析了语言模因的一些特点,并结合英文外贸函电自身的特点,探讨了语言模因给英文外贸函电教学带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宣传片是多媒体的社交活动下的产物,具有多模态、多符号系统的特点,其语言文字、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单一语言模式的分析是不够的。以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会活动中江西宣传片英文版为例,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视角,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探讨分析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意义,采用弱化文化差异、契合语境灵活处理、多模态融合和声形对应来传播区域形象和文化意义,可促进宣传片语言文本符号翻译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融合,增强受众的认可,推动地域文化传播,从而实现有效对外传播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次上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归结为模因保留、选择、传播、变异及模因创新复合的结果。应该说,模因作用下的语言变异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社会和文化话语意义产生日益复杂化的趋势,语言不再是意义构建的唯一手段,图像、声音和手势等交流模态也不再作为副语言在语言交流中起着辅助作用,而是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从功能符号学的视角,在克瑞斯和斯文提出的视觉语法基础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向读者揭示了会徽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步入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图像并非一般意义上形态、色彩的视觉呈现,其图像语言综合了图像与文字信息,包含着艺术、社会、文化、心理以及传播方面的诸多内容,远比印刷时代的文字语言具有多元性、渗透性、实用性。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从形象到图像,从视觉到视觉文化的加工过程。因此,如何正确把握视觉、图像、图像符号以及形象的内涵,以满足数字图像时代的社会认知需求是视觉传达设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这一视角对比分析中英文广告语言,通过广告实例对广告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的关系作一定的论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广告语虽受文化的制约,却也不断传播和推广文化。同时,了解广告语言的异同能帮助人们了解文化的异同,中英广告语言亦然。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语境对译语文本的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语言,也是翻译文化,而文化对翻译存在一定的制约性。本文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社会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交流程度四个方面探讨社会文化语境对译语文本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传播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文化离不开传播,而传播本身就蕴含了文化的传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传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高校校报、广播台、校园网等作为高校主要传播媒介,对校园文化的传播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高校传媒要在传播校园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实际上,它不再只是狭义的语言层面的转换,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阐释。而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更多的就是一个文化问题,涉及两种文化的互动和比较。该文章将以沈从文的《萧萧》英译本为例,从语境顺应论的角度探讨在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过程中,要动态地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以生动地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表征,以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吸引力为代表的国家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位置日益凸显。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不仅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开辟了新渠道,也为各国多元文化走进中国架起了新桥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孔子学院遍布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语言教学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共通,塑造和展示着中国大国崛起、联通互惠、和平友好、文化自信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可以分为完全可译性、部分可译性和完全不可译性三种情况.分别由于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重合、撞击和渗透程度不同而形成.随着各国之间信息的相互传播.语言、文化的相互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随之缩小,翻译的可译性限度也会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9.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孤立的抽象符号系统,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可以影响语言,而语言反过来也会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在此以"快餐"相关词汇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第一方面论述了汉语的"快餐"由来及发展,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加以区分的。第二方面从语言民族性、语言人文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快餐"诸多词汇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第三方面从文化传统和生活的实际要求看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即传统文化要求的"慢餐"和实际生活中切实需要的"快餐"。第四方面是从"快餐"词汇的变迁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以上四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快速化,必然导致快餐的出现和快餐称谓的不断演变。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它是社会政治、文化影响语言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