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福煦 《园林》2009,(8):36-39
上海近代文化,人称海派文化。在每个文化领域,都有海派特征。上海的公园也不例外。但所谓海派,旧上海的“花花世界”固然使人纸醉金迷,荣华享乐,浑浑噩噩,乃至使人堕落;但上海毕竟是新兴的,它有活力、聪慧、革新、进取,它敢于冒险,有竞争意识,从而使人奋发,跟上时代,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4)
王安忆所著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展示给人们的不只是一个具有传奇人生的上海女子,更深层次展现的是上海这座大都市中的文化故事,还有生活在上海城市中所有和王琦瑶这类人类似的人生悲剧。作者以王琦瑶为线索,写尽上海这座城市五六十年的变迁,该小说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上海小市民的生活环境,弄堂、鸽子、阁楼等等,而这些恰恰是老上海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单瑞琦  薛晟 《城市建筑》2022,(12):103-105
本文基于文化城市相关的既有研究确定分析指标,采用多源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各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建筑密度与文化设施万人拥有量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上海各中心城区的行政区内创意产业企业的数量与各区新式里弄总建筑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合原因机制和近期政策文件分析推断,目前上海的历史建筑资源对文化城市建设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彰显。未来应结合城市更新政策,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引入,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建筑资源对文化城市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向全球城市的上海文化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设施到文化空间,是当前国内外城市文化规划的重要趋向.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文化规划前沿经验的借鉴,结合当前上海文化空间的现状评估,形成面向全球城市的上海文化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即促进城市空间体系与文化空间体系相对接、促进文化空间适度集聚与均等化布局相协调、促进文化空间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促进政府能力建设与社会活力激发相互动,力求对上海在新时期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全球城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海派与上海近代建筑形态所谓海派,一般指的是文化艺术的一种风格、流派,一是有创新之意,二是也指上海的。例如,京剧中的“麟派”,也称海派,在绘画中,海派可以上推到晚清的赵之谦,以后有任熊、任颐、吴昌硕诸人,形成连续的一派。其实,海派多为形式和风格,其组织形式是十分松散的。而正因为它是海派,所以海派即“无派”,其实质在于不拘一格,凡可以立新,均可兼收并蓄,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派却有某种当代文化的特征;或者说,是当代的一种文化形态需求。海派,也指近代以来的上海的文化形态。这  相似文献   

6.
速递     
《现代装饰》2007,(10):16-25
宫廷影子 上海殖民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赋予了这座大都市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基底,数以百计的新巴洛克式建筑沿外滩拔地而起.充分证明了上海的特殊身份地位。如今,上海人仍然坚持从不同的文化艺术,从世界各个地方吸收营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方交融的品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新天地为例,分析了它的成功建设源于对上海里弄建筑文化的保护和文化上的创新。上海新天地的成功经验对重庆市打造地域特色建筑文化和重庆城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1843年被迫开埠后,西方列强破门而入,在“不自觉”中为上海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强大的舶来文化叩破了传统文化的坚城,全面渗透而无孔不入;经历欧风美雨几十年熏染的本土文化表现出以日益开放、积极、平和的心态来接受新时代的异质文化@。租界园林作为最早出现在上海的近代园林,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文化魅力的探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 城市形态演化的本质观———城市的记忆1 1 上海城市形态演化缘由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 ,远在春秋时代的吴越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长江下游杭嘉湖苏平原的良渚文化奠定了上海城市形态演化的根基。尽管上海历经近代一百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幻 ,历尽了繁华与沉寂 ,吴越文化的底蕴无论是在明末清初形成的上海老城厢、青浦朱家角镇的水乡街巷 ,或者松江醉白池精典的江南古典园林中都能寻觅到踪迹。而城市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 ,就其本质而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 ,上海城市形态亦秉承了吴越文化的“精髓” (图 1)。首先吴越文化是水之文…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人文之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新背景下,城市文化专项规划亟需在编制思路和编制方法上进行转变。城市文化承载空间由文化设施向文化空间转变,城市文化空间专项规划应聚焦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进行文化空间的界定。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专项规划的定位,形成对上海浦东新区文化空间专项规划的思考和探索,提出在宏观层面文化空间格局应与城市空间格局相契合,中观层面应聚焦文化集聚区明晰特色定位、提升文化密度,微观层面应强化分类引导与品质提升,以发挥“文以载城、文以化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