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系统研究不同单体配比、单体总浓度等条件对P(AA-AM)吸湿性能的影响。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其最高吸湿率达1.05g/g。吸湿实验结果发现P(AA-AM)共聚物的吸湿性能优于其相应的均聚物和传统的无机吸湿材料硅胶和分子筛。采用红外光谱法确定共聚物组成,再由Fineman-Ross方程计算单体竞聚率。得知丙烯酸的竞聚率大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且均1,表明聚合物有共聚趋势。SEM照片显示加脲后,共聚物生成孔洞结构,其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增加。TGA分析进一步证明P(AA-AM)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与顺酐的共聚合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丙烯酰胺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共聚反应的条件,测定了单体的竞聚率。用IR、SEM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得到了单体转化率高,性能好的吸水性材料。  相似文献   

3.
尼龙-6膜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系列实验选择以(NH4)2(NO)6/HSO4为引发剂,了尼龙-6膜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反应,通过改变单体浓度,反应温度,(NH4)2Ce(NO3)6浓度,H2SO4浓度,尼龙-6膜在甲酸中的溶胀时间等因素发现,接枝膜的接枝率与单体浓度有关,。随单体浓度的改变,接枝率有一个极大值,单体浓度高于或低于此浓度,接枝率都较低,通过改变(NH4)2Ce(NO3)6和H2SO4浓度也得到类似规律,反应温度对接枝膜的接枝率也有影响,温度过高(>70度)或过低(小于40℃)都得不到较高的接枝率;将尼龙-6膜在20%甲酸中溶胀,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接枝率。  相似文献   

4.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利用阳离子型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备无皂MMA/St共聚阳离子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对共聚合初始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MA]和温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大;随着[AIBA]的增加,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得到单体浓度([MMA])和引发剂浓度([AIBA])影响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为:RP=kP.[MMA]0.68[AIBA]0.77,测得共聚合表观活化能Ea=40.7 kJ/mol。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壳聚糖(Cs)作为高分子金属催化剂载体,制得负载稀土金属化合物的高分子金属催化剂,应用于环氧乙烷(BO)和环氧丙烷(PO)的共聚合反应.研究发现以三异丁基铝(Al(i-Bu)3)为助催化剂,乙酰丙酮(Acac)为第三组分时,该体系的催化活性高达192 kg*copolymer/mol*Y,比非负载型稀土催化体系活性提高1个数量级以上.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竞聚率r 1(EO)、r 2(PO)分别为2.75±0.02和0.55±0.01;并用13C-NMR谱和DSC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用间异丙烯基枯基异氰酸酯(TMI)与对特丁基苯酚反应合成出保护的α-甲基苯乙烯型单体(BTMI),并且研究了其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合,考察了单体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求出了共聚合的竞聚率rBTMI=0.13,rBA=0.22以及共聚物中的构型参数σ=0.33,并计算了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和序列分布长度.实验表明,BTMI的反应活性较BA低.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半间歇式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P(NIPAM-co-AAc)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FR法、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结果表明,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0.4416和0.2558,两种单体都倾向于与另一种单体聚合形成交替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研究了丙烯腈(M1)和烯酸乙酯(M2)的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和乳化剂浓度增大,单体的转化速度加快,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乳液更为稳定。用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了20℃聚合中乳胶粒子大小的变化,发现聚合过程中的成核和增长均在胶束中进行,以及单体液滴在高转化率时仍存在。这两种单体的乳液共聚合物竞聚率也得到确定:r1=1.90,r2=1.00。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丁酯和丙烯腈乳液共聚合的研究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转化率、乌式粘度计、凝胶渗透色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粘弹仪、^(13)C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研究了(NH_4)_2S_2O_8/Na_2S_2O_3引发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乳液共聚合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与以(NH_4)_2S_2O_8单组分引发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转化率和特性粘度随氧化剂、还原剂和温度的变化服从大多数水溶液聚合,本体聚合氧化还原引发的规律,以(NH_4)_2S_2O_8/Na_2S_2O_3和(NH_4)_2S_2O_8单组分引发,二者所得聚合物在特性粘度、分子量分布、乳胶粒子的形状和大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且随(NH_4)_2S_2O_8/Na_2S_2O_3摩尔比不同,粒子的结构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   

10.
桐油/豆油与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本体法将桐油或豆油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出支化和交联聚合材料。探讨了苯乙烯、桐油(或豆油)和引发剂的相对含量对凝胶前聚合物分子量以及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出了支化材料中桐油基与苯乙烯基的比例。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交联聚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尼龙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醇溶性尼龙在乙醇中的接枝共聚反应 ,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在 BPO 引发下的共聚合。竞聚率 r_1和 r_2分别为0.91±0.02和0.46±0.01。测试了不同组成共聚物的热、光、力学等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Kelen-Tudos方法, 测定了丙烯腈(AN)与丙烯酸(AA)共聚合反应体系中单体竞聚率,探讨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当转化率小于20%时,两单体的竞聚率同DMSO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随转化率的增加,AN竞聚率增加,AA竞聚率减小,当转化率超过50%后,两单体竞聚率变化不明显.在H2O/DMSO混合溶剂沉淀聚合中,当水含量超过80%后,两单体竞聚率向水相悬浮聚合结果靠近.随溶剂极性增大,rAN与rAA值均减小。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0[M]^1.49CE^0.73exp(-6116/T),M^-,∝[I]^-1.60[M]^-1.22CE^-1.43exp(3496/T);rst=0.55,rBA=0.23.  相似文献   

16.
明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溶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胶(Gel)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制备了明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与蒙脱土(MMT)插层复合对接枝反应产物溶胀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及与MMT插层复合可以显著降低明胶的溶胀度.  相似文献   

17.
软段结构对聚酯型聚氨酯结晶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3种聚酯二醇PEA、PBA、PHA和MDI,以溶液聚合法合成了3个系列的线型嵌段聚氨酯胶粘剂(PEAU、PBAU、PHAU)。以X-Ray衍射法测定了3种聚酯和3个系列聚氨酯的结晶度,讨论了聚酯类型、聚酯分子量、聚氨酯中硬段含量等因素对聚氨酯结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硬段含量不高(<25%)情况下,聚氨酯中的结晶部分主要是由聚酯软段引起的,而聚酯结晶能力大小的次序为PHA>PBA>>PEA,增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氯代酯CH_2=CHCDO(CH_2)_nCl(n=2、3、4、6)和(CH_2=CHCOOCH_2 Cl用AIBN引发可以和苯乙烯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在本工作中,控制转化率小于10%,用YBR方法求初值,YM二元线性回归法系统测定了60℃时各单体对的竞聚率。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T_1<1和T_2<1,表明共聚属于无规共聚。接着用Q-e方程估算了丙烯酸氯代酯的Q和e值,00。本文讨论了烷基链长对丙烯酸氯代酯单体的活性以及Q和e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运用 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开发耐热有机玻璃过程中 ,研究了本体法、溶液法和悬浮法 3种共聚方法对共聚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耐热性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3种共聚方法在开发耐热有机玻璃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elen—Tudos方法测算丙烯腈(AN)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自由基共聚合单体竞聚率,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转化率小于18%时,两单体的竞聚率同DMS0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转化率较大时,同容液聚合结果偏差较大。H2O/DMS0混合溶剂悬浮聚合时,当水含量超过60%(质量比)后,单体竞聚率向水相悬浮聚合结果靠近。溶剂的极性增大,rAN与rNVP值均减小。随反应温度升高,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