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面包虾生产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规律,测定了不同温度(10、14、18、22、26、30、37℃)下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运用Origin8.0软件和DMFit软件,分别采用修正Gompertz模型、修正Logistic模型、Baranyi模型对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建立初级模型。应用平方根模型对由最适生长模型得出的最大比生长速率进行拟合,建立二级生长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检验比较,修正Gompertz模型模型对7种温度培养条件下的拟合度较好(决定系数=0.9917),进一步拟合所得二级模型拟合度较好(决定系数=0.9687),得到了最适生长方程,可用于10~37℃温度条件下的面包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预测。   相似文献   

2.
贺群  黄和  刘亚  蒋志红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2014,(20):107-110,116
为探讨pH对面包虾生产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规律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5.5、6.0、6.5、7.0、7.5、8.0、8.5)下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运用Origin 8.0软件和DMFit软件,分别采用修正Gompertz模型、修正Logistic模型、Baranyi模型对生长曲线进行拟合,选择决定系数最高的方程建立初级模型,并求出最大比生长速率。应用修正Arrhenius模型拟合最大比生长速率和pH之间的曲线建立二级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检验比较,修正C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决定系数=0.99),进一步拟合所得二级模型拟合度较好(决定系数=0.98),偏差因子为0.99,准确因子1.0,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表明模型能较好的预测面包虾中副溶血性弧菌在pH为5.5~8.5环境下的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控制模拟蟹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运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法,本文分别研究了在温度10~37℃条件下模拟蟹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规律,建立了一级和二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在此温度范围内都呈典型的S型,故本文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二级模型采用常用的平方根模型拟合,拟合方程为U=0·01578(T+7·294)。通过模型验证,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在±0·04范围内,偏差因子和精准因子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模拟蟹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运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法,本文分别研究了在温度10~37℃条件下模拟蟹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规律,建立了一级和二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在此温度范围内都呈典型的S型,故本文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二级模型采用常用的平方根模型拟合,拟合方程为U=0·01578(T+7·294)。通过模型验证,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在±0·04范围内,偏差因子和精准因子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建立不同贮藏温度(4~30℃)下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分子预测模型。将四株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接种于即食虾中,利用Real-time PCR定量4~30℃下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数量,选用Gompertz模型拟合得到10~30℃下副溶血性弧菌最大比生长速率,并用Linear、Square Root和Ratkowsky模型拟合获得二级分子模型,然后对其验证;选用Weibull、Log-linear及Logistic模型拟合4℃及7℃下副溶血性弧菌的失活曲线。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R2均在0.97以上,可较好地拟合Real-time PCR定量的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数据;二级分子模型的R2均在0.94以上,准确因子(Af)和偏差因子(Bf)均在接受范围内,可较好地描绘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速率与贮藏温度之间的关系,其中Linear模型为最适二级模型;但Real-time PCR方法不适用于建立低温下副溶血性弧菌的失活模型。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可以建立可靠的一、二级分子预测模型,为实际样品中目标菌株的预测模型建立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的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规律,测定了4~40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副溶血性弧菌的初级和二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10~40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适合用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拟合;当温度在4~10 ℃时,适合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副溶血弧菌的温度模型符合Ratkowsky3式,根据预测模型,副溶血弧菌的最低生长温度Tmin为5.5 ℃,最高生长温度Tmax为47.3 ℃,最适生长温度为34.6 ℃.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运用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real-time qPCR)方法建立副溶血性弧菌在即食虾中生长预测模型.首先构建质粒标准品,梯度稀释后建立标准曲线,然后用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数量,最后建立37℃下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涂布计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eal-time qPCR方法和传统计数方法均可建立Gmo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和Richards模型,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以上.基于Real-time qPCR方法省时省力、特异性好等优点,用Real-time qPCR方法建立微生物预测模型是未来预测微生物学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蛤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对从水产品批发市场到销售终端过程中,因食用文蛤感染副溶血性弧菌而引发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预测出每年、每人因消费生文蛤而导致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可能平均值被估计为1.48×10-8。同时对文蛤的另一种食用模式-烧烤,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因其所导致的风险很小,可以不做为评估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科技》2013,(08):108-110
运用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real-time qPCR)方法建立副溶血性弧菌在即食虾中生长预测模型。首先构建质粒标准品,梯度稀释后建立标准曲线,然后用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数量,最后建立37℃下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涂布计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eal-time qPCR方法和传统计数方法均可建立Gmo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和Richards模型,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以上。基于Real-timeqPCR方法省时省力、特异性好等优点,用Real-time qPCR方法建立微生物预测模型是未来预测微生物学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已经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目前该菌的检测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本文就现有的检测手段进行总结,以便为其检测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上海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情况,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上海市某水产品市场连续两年监测分离获得的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25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实验菌株都对青霉素G和甲硝唑耐药,有高达90%以上的菌株对帕拉西林、新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头孢拉定和土霉素全部敏感;同时发现不同来源的菌株,其耐药谱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菌株多重耐药性与菌株致病因子类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水产品中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并采取更有效措施控制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省份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在海产品中的污染。随着近些年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防控技术研究的深入,总结出了大量的经验,开发出了许多新方法。本文主要从监管、净化、物理、化学及生物控制等方面对现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防控技术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进而为海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省份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在海产品中的污染。随着近些年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防控技术研究的深入,总结出了大量的经验,开发出了许多新方法。本文主要从监管、净化、物理、化学及生物控制等方面对现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防控技术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进而为海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4.
研究模拟蟹肉在4℃~28℃范围内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动力学曲线,采用Belehradek方程描述温度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动力学影响。通过在设计的波动温度下模拟蟹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动态模型而得到预测值,并与在此波动温度下副溶血性弧菌的实测值进行比较,本文同时采用了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来验证模型对波动温度的预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PCR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满足食品卫生快速反应体系的需要,提高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检测效率,本实验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tl基因设计合成引物,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氏菌(Shigella)、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做方法特异性对照,建立了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市场随机抽取的40份水产品进行检测,并用国家标准方法(GB/T4789.7—2003)对该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菌液灵敏度为103CFU/ml,含菌量1~10CFU/g的样品经增菌6h后即可检出。与国标方法相比更加准确可靠,检测周期10h即可完成。说明此方法适合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我国沿海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已经跃升食品中毒事件的首位。因此,为了提高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准确率,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目前,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外,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主流检测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作为浙江省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贝类中。本文结合预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针对浙江省生食牡蛎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4个部分。将暴露评估分为捕获期和捕获后2个模块,推测因食用VP污染的生牡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高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牡蛎中的VP密度最高,达到2.28lgg-1;未采取缓解措施时春、夏、秋、冬四季因生食牡蛎引起的VP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76×10-5g-1、2.30×10-3g-1、2.08×10-4g-1、2.53×10-7g-1;采用温和的热处理、冷冻处理和快速冷藏等3种缓解措施,其中温和的热处理效果最好,可以使危险性最高的夏季感染率降低4个数量级,其余两种措施效果相似,约下降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广西轻工业》2017,(6):30-32
目的:了解南宁市市售对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对虾消费情况,为建立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及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南宁市各大超市、海鲜市场、菜市场和酒店采集鲜活对虾,根据GB 4789.7-2013标准进行对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南宁市居民消费对虾的情况。结果:发现91份对虾样品中,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样品数为50份,总检出率为54.9%。对虾生食的比例平均值为5.57%,居民平均消费对虾的数量为13只/天。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占较大的比例。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食物中毒案例中,有80%是由于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产品造成的。本研究主要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在特定温度下,在2%NaCl TSB及单冻煮蛤肉中生长曲线的测定,并用CurveExpert1.5软件作为辅助工具,选取了四种模型(Logistic模型、Richards模型、Compertz模型、MMF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得出了最适的生长方程,建立了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模型。通过考察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合剂量—反应模型,估计了产品污染后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暴露时间,对产品的安全消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副溶血性弧菌(VP)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虾以及贝类等海洋生物中。人类食用了含有该菌的生的或者未煮熟的水产品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反应性关节炎和心脏疾病。本文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特点等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