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煤层气井试井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甲烷解吸及煤岩易破碎的特征,使得煤层气井试井设计格外重要,煤层与常规储层间贮存及采出机理的不同,决定了煤层气井的试井方法与常规油气井试井方法存在着区别。本文从煤层气井的井况出发,结合煤层压力及渗透率的大小,总结了国外专家推荐的煤层气井测试方法,提出了测试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井试井解释中基础参数的取值对储层渗透率、探测半径、表皮系数和断层(裂缝)距离等的计算影响较大,取值不准确容易造成试井结果与真实储层参数之间偏差较大,不利于指导煤层气试井工程施工和煤层气井储层评价研究。以贵州煤层气参数井试井工程试验和区域煤层测试资料为依据,研究黔西煤田、黔北煤田的煤质特征及煤层孔隙度,模拟不同区域煤层综合压缩系数的取值范围。结果显示,黔西煤田煤层综合压缩系数为6.73×10-5MPa-1、孔隙度为4.89%;黔北煤田煤层综合压缩系数为3.06×10-5MPa-1、孔隙度为5.21%,流体水黏度取值范围为0.5~1.2 m Pa·s、水地层体积系数取值为1。通过区域试井试验和基础参数值优选,提高对储层地质评价分析的准确性,其结果可为煤层气试井解释、工程设计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谈煤层气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奉中 《钻采工艺》2000,23(1):14-16
煤层气是储集于煤层孔隙中的天然气。煤层与一般的油气层相比,埋藏浅,微孔隙和裂缝发育。煤层的机械强度和孔隙度低,易坍塌、易污染。文中根据煤层气井的特点,介绍了一般油气井固井与煤层气井固井的区别,总结了国内目前煤层气井固井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在以后煤层气井固井中应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沁水盆地煤层气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沁水盆地煤层厚,主力煤层分布稳定,储集性好,含气量高,保存条件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是该地区煤层气井固井质量一直不高,影响了煤层气的勘探与评价工作。介绍了沁水盆地煤层气井固井的特点,提出了适合煤层气井的固井技术,筛选出了TG早强降失水剂。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应用上述技术后,到2002年底为止共固井10口,固井优质率90%,合格率100%,解决了煤层气井长期存在固井质量差的问题,并探讨了以后煤层气井固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吐哈盆地煤层富集的地质特性,开展了煤层气试气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开发了煤层微注入测试技术、煤层气大排量注入测试技术和煤层气排水采气工艺等技术,提高了煤层气试气资料评价分析质量,在哈参1井、沙试1井、沙试3井和沙试4井的现场试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主要含煤地层形成于晚二叠系龙潭组,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以薄及中厚煤层为主。特殊的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试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在薄-中厚煤层群等典型地质条件下进行煤层气试井测试,并获得准确的煤储层参数,本文考虑了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的地质差异,从煤层气试井的地质适应性角度探讨了薄-中厚煤层群等典型地质条件试井工艺要求,为煤层气试井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齐奉中 《钻采工艺》2000,23(1):13-16
煤层气是储集于煤层孔隙中的天然气。煤层与一般的油气层相比,埋藏浅,微孔隙和裂缝姨育。煤层的机械强度和孔隙度低,易坍塌,易污染。文中根据煤层气井的特点,介绍了一般油气井固井与煤层气井固井的区别,总结了国内目前煤层气井固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在以后煤层气井固井中应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控制注入/压降试井测试时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注入/压降试井对整个煤层气井施工进度的影响,基于对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测试理论及实际操作的研究,提出控制试井测试时间长短的几个因素,应用实例说明其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在煤层气井况、设备等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对于中高渗煤层,通过提高地面注入压力增大注入量是缩短试井测试时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煤层气井固井技术调研、分析和论证,找出煤层气井固井难点,提出解决对策,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煤层气井固井水泥浆和工艺技术方案,达到有利于煤层气井固井技术施工和提高煤层封固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煤层气井的生产开发来说,要确定一口煤层气井的经济可行性,在该井压裂和投产(包括试采)前,必须对该煤层的生产潜力进行评价,评价所需的储层数据可从试井中取得。煤层气试井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是注入/压降法。注入/压降法试井是一种单井压力瞬变测试,注入排量和压力是其设计最关键的因素。文中简述了该方法的原理、施工步骤及优缺点,并给出了注入/压降法试井常用参数的计算方法、常用的裸眼井和套管井下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