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楚 《当代矿工》2001,(11):59-59
“阿红快过来,看你大哥戴红花了。”矿上橱窗那边传来大嫂的高声。当时我正与同事说着事儿,大嫂却忙不迭地叫着我。起初我还以为哥被评上先进工作者了呢,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大哥今年因全年未出一次事故而受了表扬。 “过去他常因为出事歇班,今  相似文献   

2.
冯奇 《当代矿工》2001,(11):35-35
20年前,我们一家在煤矿住了半年的临时房.那是一间土房,是用片石垒起来的,四面墙和地面有无数的石缝.土房周边环境很差,常有老鼠钻过石缝来家打搅.我用过夹子灭之,但上套的老鼠甚少,有时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与屋主人毫不畏惧地对视.  相似文献   

3.
一次回家探亲,方知我的老师早早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他的亲朋好友而去了。他走得太仓促,而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悲伤、痛惜和哀叹交织在一起,一次次地袭上我的心头,撞击着那尘封的回忆。屈先生(家乡对已逝男人的尊称)是我初三的一位语文教师。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沉默寡言、严肃沉稳,那古板而又聪敏的面孔时时刻刻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仿佛是古时身着长袍、手持戒尺、满口“之乎者也”的私塾先生,班里的学生都怕他,但他从不训斥学生。论身份,他当时只是一位民办教师;论学历,他仅是一位返乡的高中生。然而,他的教学水平却远远超过了这些。他的语…  相似文献   

4.
牛冰 《当代矿工》2001,(4):57-57
千脚虫、俗名"钱串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毛毛虫,曾一度成为老婆的"宠物".  相似文献   

5.
那还是日本鬼子在徐州贾汪开办煤窑的时候,一天,窑场里又来了位日本人,此人名叫龟山一郎,是上司派遣来督促煤夫的大班头。龟山一郎为人狡狯阴险,心狠手辣。对中国煤夫视如牛马不如,想打想骂想杀全由他便。他每月下井巡视一次,每次下井煤夫们都提心吊胆,心惊肉跳。因为龟山一郎形成这样一个习惯,每次下井,总要拿一人开刀问斩,轻者  相似文献   

6.
红蜻蜓     
人家不订做,因为没有那么大的楦头。这也罢了,有时还甩下一句:“哪个女的长那么大一双脚,脚大就穿男娃儿的鞋嘛。”  相似文献   

7.
遗憾     
人们常说,外表看上去很厉害的人其实心好。这话有点道理。  相似文献   

8.
病中的老陶     
魏之 《当代矿工》2001,(6):56-57
几年前他和我谈起想出一本画册,因为需要一两万元,他正在发愁。当时我想,一个堂堂的矿区工会主席,怎么处理不了一笔画册的费用……  相似文献   

9.
黑白风景     
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男子,他尚未休息,抽着一支烟。男子很热情,问我:“遛遛?”我说:“遛遛。”他给我一支烟,我接过不客气地点上,他说:“到屋里坐坐?”我说“不了。”  相似文献   

10.
荣祜生 《当代矿工》2001,(10):56-56
四处眺望,见有人在捞取浮在水面上的瓜菜和锅盆案板;又看到一头猪在吃力地游水……  相似文献   

11.
她,叫张学凤,现已75岁,是位孤寡老人。六年前,她嫁给了淄博矿务局机关丧偶的离休老干部岳×(副局级),前年八月,老岳不幸患病住院,病危期间没有留下遗言便去世了。 岳×前妻所生的在矿务局外单位(南定热电厂)工作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印象中只听说过衣服损坏了可以缝补,但没有听说过电线、电缆损坏也可以修补的新鲜事儿,然而,在石壕煤矿就有一个专门修补电缆的班组,班组的职工们用灵巧的双手,用科技  相似文献   

13.
遭遇劫匪     
李星 《当代矿工》2001,(10):57-57
五年前初冬的一个晚上,我陪干家电生意的一位表叔去南方拉一批彩电。 当年的我,二十三、四岁,那次随表叔“出征”,无非是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走的时候,家里的人一再嘱咐我们路上小心些,当时兴奋异常的我,轻松地应允着,并未想到有什么可小心的。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茶     
张嵩 《当代矿工》2005,(1):31-31
一年四季当中,我最喜欢过冬天了。因为每年冬闲时节,在农村的母亲就会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待快过春节时,她再回家去。与其说喜欢过冬天,不如说想念母亲,想吃母亲做的饭了。因为母亲每次从农村来时,都会为我们带些土特产,玉米面、红薯、包粽子的苇叶等。于是从母亲来我家那天起,我们就可以吃上她熬的玉米粥和她擀的面条了,也能尝到母亲炖的猪肉粉条大锅菜了。尽管这些平日里我们也做,但不知为什么,吃起来就是没有母亲做的香。我最喜欢吃母亲腌的咸菜。秋天刚刚下来的萝卜、雪里红、麻山药等等都成了母亲腌咸菜的原料。母亲将这些菜精心洗净切…  相似文献   

15.
何谓较真?查《现代汉语词典》,乃“认真”之意。例:他办事很较真儿。伟人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们所受的教育也告诉我们:只有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获得成功。 然而,理论上说得通的事,回到现实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如今这年头,办事较真越来越行不通了,越来越困难了。近读报纸,就不止一次地读到因工作较真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事情。例如,福建某中学青年教师刘伟,因为不合  相似文献   

16.
放蜂人     
侯念胜 《当代矿工》2001,(12):53-53
放蜂人好像听出了我话里的意思,连忙说:“你尽管拉,运费一分也少不了你,我让你看看真正的河南人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杨焕 《当代矿工》2001,(12):52-52
当我被"评"上先进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的喜悦和激动."趁手气好,赶紧买彩票去吧!"邻居来串门,得知这一"喜讯",立即向我建议,我笑笑,便不再言语.  相似文献   

18.
井下第一课     
三十年前,我还只是个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姑娘,矿机修厂的一名小小学徒工。因为厂小,所以工种的特点并不明显,但厂里的宗旨是:急生产之所急,全力以赴服务生产一线。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次春节前的检修,井下工人运上来一台需修复的JD11.4型小绞车。尽管我跟在同是学徒的师兄后面颠颠地跑着,迅速清理检查设备损坏部位,根据情况到锻工房打造键坯、刨床上加工键槽、钢键,台虎钳上安装加工配件,忙得我是不亦乐乎,但耳边还是不时地  相似文献   

19.
矿工的脚步     
2004年10月19日上午8点半,尽管大雾迷漫,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相声大师丁广泉仍携他的法国洋徒弟李霁霞如约来到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石台矿,对矿工兄弟进行慰问。没有和接待人员进行太多的叙话,丁广泉在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卓安华和石台矿矿长王合作等人陪同下,便直奔更衣室,换上工作服,走向井口。他的洋徒弟李霁霞是第一次下井,特别兴奋,这儿瞅瞅,那儿摸摸,到了井口走入罐笼,她还“吹”起来,说她不怕脏累,不怕危险。罐笼刚向下降,她就捂着耳朵,戛然停止吹侃,尖叫起来,引来一阵笑声。“哇噻,井下比我想像的好多了…  相似文献   

20.
魏人 《当代矿工》2005,(2):35-35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辈子也会把腿摔断!2004年8月6日4时50分,我不慎滑倒在平如明镜的走廊上,导致左小腿旋转式粉碎性骨折,颈骨、腓骨无一幸免。距手术还有一个多小时,我躺在病床上,泪如泉涌,心想老天爷“师出无名”,在下“招谁惹谁”来着?紧接着是手术,颈骨被夹板固定住,刀口缝了16针,手术时间一个半小时。之后是带上肢具,天天输液。三天之后取下引流管。一副双拐终日相伴,直到第14天拆线。老百姓有句老话叫“摊上没法”。经受此难,体会颇深。“摊上没法”一语,看似解嘲,实则蕴含着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里面。既然已“摊上”,呼天天不应,叫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