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简述涤棉阻燃整理概况,给出防静电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并对产品的防静电性能、阻燃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认为该阻燃整理工艺生产的涤棉阻燃防静电织物达到了满意的防静电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2.
杨栋梁 《印染》1998,24(6):51-54
涤棉混纺织物的燃烧性基础研究近二十年中进行了大量工作,促进了阻燃整理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对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工艺技术中的磷氮系部分,就涤棉混纺织物燃烧行为的分析,阻燃现象及其评价和阻燃方法、磷氮系阻燃技术在涤棉混纺织物上的应用开发等作了评述。其中对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的有关新工艺,即:THPN工艺、膦盐-膦酰胺缩合物工艺、Nonnen C-617工艺、Fyrol 76工艺、UF-DAP工艺等作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棉用阻燃剂 FPK8002 对阻燃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利用 CONE(锥形量热仪)法研究FPK8002阻燃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热释放性能、烟释放性能及其毒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FPK8002整理优化工艺为:FPK8002 质量浓度400 g/L,交联剂质量浓度80 g/L,150℃焙烘3 min;测试表明,阻燃整理有效地抑制了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及CO<,2>的生成,而烟释放速率峰值、烟释放总量和CO的生成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着重讨论了环状磷酸酯阻燃剂在棉、涤纶和涤棉织物上的应用,通过实验分析探讨了阻燃剂用量、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对织物阻燃整理效果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整理工艺条件,并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部分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环状磷酸酯阻燃剂整理的织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而且其用量少,对整理织物原有风格和内在质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属镀层织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传统纺织工序中加入真空镀膜工艺,辅以前后整理,来提高织物防静电、阻燃、防辐射、抑菌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磷酸钛(PVA-P-Ti)对涤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阻燃织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纤维形貌结构变化.热性能分析表明,阻燃剂PVA-P-Ti对涤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催化脱水成炭作用.织物经阻燃整理后,阻燃剂通过渗透和缠结作用固着于纤维,使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能,拉伸性能也明显提高,但白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含芳纶系列阻燃防静电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高性能纤维芳纶分别与3种阻燃纤维混纺,并与导电纤维交织形成特定织物,对织物采用特殊染料和工艺进行染色整理.结果表明,所试制的三种织物的阻燃性能、防静电性能、强度及色牢度分别达到了消防员防护服面料、一般阻燃防护服面料和装饰用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有望在相关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阻燃防水涤棉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民  魏治国 《印染》1999,25(10):40-42
探讨了涤棉织物的阻燃机理和阻燃防水兼容模式,研究了改善阻燃涤棉织物耐洗性和手感处理的物理化学方法,给出了阻燃防水涤棉织物的重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接枝一磷酸腺苷单体(AMP-m-GMA)对不同比例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手段表征和分析阻燃整理前后涤纶、纯棉和涤棉混纺织物的化学结构、热性能以及表面形貌,并测试阻燃整理前后织物的燃烧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相较于涤纶,AMP-m-GMA阻燃单体的接枝和交联更多地发生在棉纤维表面,棉纤维含量高的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更易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姗姗  赵敏  周翔 《印染》2006,32(11):1-5
采用涤纶阻燃剂DFR、棉用阻燃剂Pyrovatex CP new及阻燃剂SFR对纯棉、纯涤纶、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比较整理品的燃烧性能,并采用热重分析(TGA)探讨不同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试验结果表明,DFR/CP两步法整理涤棉织物的限氧指数(LOI)值为25.0%,阻燃效果并不理想.CP对棉的阻燃作用主要是凝聚相机理;DFR对涤纶主要是气相机理.SFR整理棉、涤纶和涤棉织物的LOI值分别高达47.1%、51.3%和39.2%,阻燃效果显著.SFR对棉主要在凝聚相起作用,对涤纶主要在气相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纤维的阻燃和抗静电原理,叙述纤维及其过滤材料的阻燃、抗静电整理方法和效果.以阻燃纤维和导电纤维试制过滤毡,用于复合过滤器,既安全寿命又长.  相似文献   

12.
王建庆  李戎 《纺织学报》2011,32(6):95-99
采用自制抗静电剂及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纯涤纶织物进行多功能自清洁整理.研究表明,不同工艺流程的组合对整理品的自清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整理效能的整理条件为:抗静电剂C 3 g/L、Helizarin Binder ET 25g/L、AG710 20 g/L、AG950 20 g/L,试样先经抗静电(130 ℃,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自制整理剂P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工艺和抗静电性能,并对其整理织物的色光、色牢度以及服用性能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测量静电峰值电压、半衰期、接触角分析整理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抗弯长度、透气率和断裂强度,分析整理剂对涤纶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测定整理前后织物的K/S值、色差、耐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研究整理剂对染色织物色光和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P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和耐洗性能.无需焙烘工艺,最佳应用工艺为整理剂P 5 g/L,二浸二轧,轧余率70%~75%,70℃烘干.整理织物手感好,透气率、断裂强力略有降低,不影响服用性能.整理剂对染色织物色光和染色牢度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毛织物抗静电整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毛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采用不同抗静电剂对其进行整理,比较不同类型整理剂的抗静电效果,筛选了三种适用于毛织物的抗静电剂,并研究了整理剂的浓度、抗静电整理工艺条件及环境湿度对毛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剂应在适当的浓度下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避免影响手感;最佳焙烘温度因整理剂的不同而不同;环境湿度增加时,织物的静电半衰期明显减小,抗静电效果明显增强;两性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对环境湿度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种阻燃抗静电织物的研制方法 ,分别是阻燃和抗静电功能整理法 ;隔热阻燃纤维与导电纤维混纺 ;阻燃纤维混纺纱与导电长丝交织后再经阻燃剂处理。并对其中涉及到的整理剂及功能纤维材料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异丙醇铝水解自制氧化铝溶胶,将其用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较佳的焙烘工艺:160℃,1 min.经氧化铝溶胶整理后的涤纶织物半衰期从大于130 s下降为小于0.5 s.对整理前后的织物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氧化铝溶胶整理后,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撕破强力和断裂强力都稍有下降,手感略微变硬.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织物静电的产生和危害,介绍了常用的织物抗静电方法,重点介绍了纳米生色面料优良的抗静电性能。与传统的织物抗静电方法相比,纳米生色面料的抗静电功能来自于纳米生色技术在面料表面形成的镀膜,无需再做抗静电后整理,环境友好、性价比高;而且纳米生色面料表面光滑,手感好,具有更好的穿着舒适性。另外,对某些特殊纤维的面料进行纳米生色处理后,可以用作专业的抗静电服装。  相似文献   

18.
采用18dtex导电丝和20tex棉纱并合成导电纱方式,经纺织加工成抗静电防护织物;按国家标准制成抗静电防护服,对其洗前洗后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抗静电性能达到了国标防静电服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马仓 《印染》2007,33(8):21-22
采用抗静电剂CAS与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同浴处理。探讨了抗静电剂CAS与分散染料及助剂的相容性,CAS用量和染色温度对抗静电效果及对成品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抗静电剂CAS可有效赋予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且与分散染料及助剂有极好的相容性,对成品色牢度也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织物抗静电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织物的静电现象,分析了包括温湿度、摩擦条件、比电阻等影响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因素及在不同条件下测试结果的差别,运用定压法和定时法对15组织物试样进行静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织物厚度、原料组成、后整理工艺对织物的静电性有显著影响。两种测试方法都有各自适应的测试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