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话尤其适用于PC行业.2005年之前,PC处理器都是单核的,当时的主流舆论是:谁的主频高,谁就最牛,直到高主频卡到了高发热的瓶颈上,芯片厂商的目光才由单核转到了双核处理器.到了2005年,"真假双核大战"开打,双核处理器迅速上位并占领大部分PC市场. 当时笔者认为,双核处理器至少能"火"个四五年,因为单核处理器之前已经"主流"了十几年.但,芯片厂商的创造力远高于我的想象.才过了两年多,四核处理器与三核处理器就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器核数竞争的驱动下,国产平板电脑主控芯片处理器架构从单核快速发展到双核,又由双核迅速过渡到四核。到目前为止,包括海思、炬力、全志、瑞芯、晶晨等在内的本土平板主控处理器厂商都推出了四核产品。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四核处理器出来以后核数竞争将逐渐放缓,提升内容和用户体验将成为国内平板电脑厂商下一步该走的路。  相似文献   

3.
手机处理器"核战争"愈演愈烈,从单核、双核到四核,甚至八核处理器也已出现。作为多核处理器市场的后来者,博通另辟蹊径,既避免了产品同质化竞争,同时达到相似的用户体验。经过短短两年,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主流配置就已完成了从单核到双核的过渡,如今四核手机也开始批量出货。不久前,一度在手机处理器市场淡出人们视野的老牌通信半导体厂商博通再度  相似文献   

4.
《世界电信》2011,(12):80-80
高通公司近日宣布,Snapdragons4系列移动处理器新增MSM8625和MSM8225两款芯片组。这两款芯片组提供主频最高达1GHz的双核CPU、高通Adreno203图形处理器以及集成的3G调制解调器。MSM8625和MSM8225芯片组与MSM7×27A和MSM7×25A系列芯片组硬件和软件兼容,使终端厂商能够...  相似文献   

5.
《IT时代周刊》2005,(12):12
2005年6月7日消息,苹果电脑正式宣布将在Mac计算机中采用英特尔处理器,同时放弃PowerPC架构,结束同IBM长达10多年的合作关系。多年以来,苹果一直以“特立独行”著称。从1981年开始,苹果就一直采用不同于大多数PC厂商的架构,并籍此在全球PC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终,苹果向主流妥协,开始采用英特尔处理器,同时也放弃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同IBM和摩托罗拉共同开发的PowerPc架构。  相似文献   

6.
买电脑.要多核! 这当然不是笔者在做广告.而是对现下社会PC消费潮流的客观表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多核心(multicore)处理器渐成市场主流。从单核到双核,从双核再到四核以及今后可能的六核、八核等等,新产品频频地在抢夺着人们的眼球,消费者也在不断地将电脑更新换代.向“多核时代”看齐。但在不久前举行的“2008英特尔中国多核技术学术论坛”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郑炜民教授当着英特尔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很多人使用多核电脑实在是种浪费!”语惊四座。  相似文献   

7.
PC 的利润江河日下,处理器的价格成了成本控制的最大权重,所以才出现了众多国内 PC 厂商众星拱月不敢对英特尔说“不”的局面。对于规模采购的处理器芯片来讲,英特尔每颗芯片微小的让利在整体上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差额。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几家主流主控处理器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四核芯片,今年的平板电脑市场全面迎来了四核时代。在已有的几款四核产品中,全志的A31可谓有些特立独行。去年12月,单核时代的黑马全志直接跳过双核平台推出了四核芯片A31。与其他方案普遍采用ARM Cortex-A9内核不同的是,该芯片并没有采用性能更高的Cortex-A9,而是采用了具有功耗优势的Cortex-A7内核;除CPU与众不同外,A31的图形处理单元也并没有  相似文献   

9.
凌华科技发布Ampro by ADLINK系列最新的军用宽温级高性能低功耗CoreModule 745计算机,该产品符合PC/104-Plus规格。CoreModule 745可搭载1.66 GHz处理速度的英特尔双核Atom D510或单核N450处理器,通过采用双芯片Atom处理器  相似文献   

10.
Tiger 《数字通信》2007,(16):74-77
个人电脑领域,选购双核的处理器已经成为常识,在MP3随身听上,双核也会带来对实际性能的提升。对于MP3随身听来说,其实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即可满足从设备控制到音频解码的所有需求,不过对于追求音质的用户来说,显然采用独立的芯片组合,各司其职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于是主控芯片 独立音频处理器的所谓"双核"MP3才会应运而生,并越发诱人。  相似文献   

11.
时之扉 《新潮电子》2006,(5):202-203
进入2006年,移动计算领域更进入了双核元年,眼下英特尔(Intel)Yonah双核处理器已经成为最为热门的词汇。在使用了那么多年的单核处理器之后,双核技术让人感到万分神秘。双核处理器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仅仅是原来单核处理器的壳内塞入两个处理器的内核?是不是双核便意味着两倍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2.
英特尔推动多核技术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处理器厂商都不遗余力地通过不断提高主频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但是随着处理器的发展,单处理器核心内部晶体管的集成度已超过上亿个,主频提高带来的功耗及发热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传统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瓶颈日益显现.于是,另一种全新的芯片构架诞生了,这就是多核处理器,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多个个处理器内核.  相似文献   

13.
In-Stat最近预测:PC芯片组(PC chipset)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将保持到2009年,从2005年的69亿美元增长到103亿美元。PC需求的持续上升和新标准的出现,将推动该市场的迅猛发展。但供应商也面临挑战,需要满足市场日益提高的性能要求,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集成更多的功能。在术来几年内,新型芯片组将需要支持多内核处理器、新型前端总线、新型外设接口和越来越多的功能.如虚拟和安全。预计支持AMD处理器的芯片组生态系统(chipset ecosystem)将会增多,而支持英特尔处理器的芯片组生态系统则将萎缩,因为英特尔在努力销售芯片平台。另外,具有集成式内存的X86处理器所占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70%。  相似文献   

14.
《电子设计技术》2007,14(7):33-33
高速、高带宽、指令执行优化、工作电压和频率可调,在这些特性方面处理器产品厂商需要满足越来越苛刻的市场需求.IBM公司推出了新的65nm工艺双核POWER6处理器,主频达到4.7 GHz,处理带宽为300Gbps,并同时推出了基于POWER6处理器的高性能System p570服务器.  相似文献   

15.
《电子设计应用》2008,(1):18-21
图形芯片生产商Nvidia公司的总裁兼CEO Jen—Hsun Huang指出:“目前,图形芯片具有的浮点运算性能已经大大超越了处理器。如果能够灵活运用,随着图形芯片的发展,将会涌现出各种各样新的应用。”在占据PC及服务器主流地位的x86处理器中,围绕GPU(图形处理单元)展开的相关研发工作突然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6.
凌华科技发布Ampro by ADLINK系列最新的军用宽温级高性能低功耗CoreModule745计算机,该产品符合PC/104-Plus规格。CoreModule745可搭载1.66GHz处理速度的英特尔双核AtomD510或单核N450处理器,通过采用双芯片Atom处理器架构,在处理器上整合内存及绘图核心,以约9瓦特的超低功耗提供优异的整体性能,特别适合应用于传导式散热的小型密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新潮电子》2010,(6):106-106
作为面向主流PC笔记本市场而推出的PC一体机,海尔乐趣Q7采用了标准台式机平台,搭载的全新英特尔45nm四核处理器Q8300,与此前一体机普遍采用较低端的处理器相比,在性能上显然是有了“质”的提升,让乐趣Q7拥有了当前PC一体机中最为强悍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 芯片竞争何其烈 低端高档不相让 低档PC机拥有广阔的市场。自1997年初起,1000美元以下的低档PC机畅销,至1998年11月,全世界低档PC机销量占电脑总销量的59%。在低档PC机处理器芯片市场上,AMD公司和Cyrix公司推出了廉价的处理器芯片,挤占了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市场。去年1月,AMD公司又推出了主频高达330MHz的K6-2处理器的移动版本。为了争夺低档PC机市场,英特尔公司于1998年春推出廉价赛扬芯片,今年3月和第二季度又分别推出主频为433MHz和主频为466MHz的最新赛扬芯片。  相似文献   

19.
多内核处理器近年来已成为支持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无线基站以及媒体服务器等设备的主流处理器。在短短5至7年的时间里,业界多内核处理器已从双核发展到领先硅芯片厂商正在开发的128核了。随着多内核处理器的快速发展,软件开发人员也面临着众多挑战。虽然有各种挑战,但开发人员不必担心,因为相关解决方案可帮助应对多内核软件开发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据通信》2011,(24):49-54
知名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lnsider近日评出了2011年度最佳十款智能手机。文章称,短短12个月的时间,智能手机的描述已经从4英寸、单核处理器,扶摇直上到了4.5英寸、双核处理器。下面为详细排名与简单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