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本文基于弹性力学空间轴承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研究了轴对称圆柱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迭代方法来计算刚体与幂次硬化材料结合的界面端的弹塑性应力奇异次数.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当界面端角度减小到45°时应力奇异性消失,当界面端角度增大到135°时将出现两种应力奇异性;在平面应力条件下当界面端角度减小到54.7°时应力奇异性消失,当界面端角度增大到125.3°时,将出现两种应力奇异性.当界面端角度趋于180°时,应力奇异次数与界面裂纹的奇异次数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研究正交异性双材料反平面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问题.采用复合材料断裂复变方法,得到应力奇异性指数λ的特征方程;利用Matlab,经过图形分析,得到双材料界面端楔形角θ1和θ2以及双材料参数对应力奇异指数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造特殊应力函数,利用复合材料断裂复变方法,对正交异性双材料平面平板搭接界面端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特征方程组的判别式Δ1〉0和Δ2〈0的情形下,推出了平板搭接界面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应力场及位移场的理论公式,其结果没有振荡奇异性及裂纹面没有相互嵌入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复合材料断裂复变的方法,对各向异性与正交异性双材料Ⅲ型平板搭接界面端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复合材料弹性力学知识,建立了Ⅲ型界面端的控制方程.引入含待定系数的位移函数,采用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解决了一类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得到了两种情形下的平板搭接界面端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应力强度因子的理论表达式,并讨论了它们的应力奇异性.获得了当(Q45)1=0时正交异性双材料Ⅲ型平板搭接界面端的应力场、位移场,与已有文献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正交异性双材料反平面界面裂纹问题。采用复合材料断裂复变方法,构造了特殊应力函数,通过求解一类偏微分方程组边界问题,推导出界面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确定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结果现实裂尖附近应力具有r^-1/2的奇异性,但没有振荡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各向同性与正交异性双材料Ⅲ型非对称界面端问题。利用复合材料断裂复变方法,根据任意角度的界面连续条件,求解一类调和方程组的边值问题,讨论了非对称情况下含奇异指数的特征方程,得到了Ⅲ型非对称凸角、凹角界面端的应力场、位移场、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以及斜平面角界面端应力场奇异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界面力学理论计算了不同形状的含铅/无铅焊锡接点界面应力奇异性指数,建立了焊锡接点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线弹性、弹塑性和Johnson-cook材料模型的界面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焊锡接点接触角的增加,界面应力奇异性增强;Sn37Pb/Cu界面比Sn3.5Ag/Cu和Sn3.0Ag0.5Cu/Cu界面的应力奇异性明显;弹塑性变形和应变率效应降低界面应力.  相似文献   

9.
三相异弹模薄板界面裂缝缝端应力奇异性与应力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相异弹模薄板界面裂缝缝端奇异性与几何边界条件和弹性常数的依赖关系 .采用原点设置在缝端的极坐标系统 ,用复势函数方法推导了缝端应力场的表达式 ,求得应力强度因子 .算例表明 ,本文的解答是正确的 ,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相异弹模薄板界面裂缝缝端奇异性与几何边界条件和弹性常数的依赖关系。采用原点设置在缝端的极坐标系统,用复势函数方法推导了缝端应力场的表达式,求得应力强度因子。算例表明,本文的解答显正确的,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应用于大跨径钢箱梁桥,研究双材料界面的力学性能. 采用无切口单边对称加载复合试件,研究UHTCC与钢材界面剪切型裂缝扩展过程. 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验证该方法用于定量测定双材料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可行性,探究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对复合试件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UHTCC-钢材无切口单边对称加载复合试件,结合DIC技术可以实现界面纯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定量测试;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对UHTCC与钢材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影响均较小;UHTCC与钢材界面具有较高的剪切断裂韧度,抗剪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的避障环境中,Tangentbug算法表现的非常鲁棒,但当避障环境中有对称障碍物的时候,Tangentbug算法容易产生路径的死循环,从而导致终点不可到达.然而在机器人避障过程中,对称障碍物是非常常见的.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记忆机器人运动方向的Tangentbug算法.该算法中,机器人每经过一个位置点,就把当前位置点和选择的运动方向记录下来,为后面的更新运动方向做好准备.首先,机器人扫描到障碍物时计算出机器人与障碍物的相遇方向;其次,根据障碍物的边缘,统计局部地图信息,得到局部切线图,找到离终点和当前点距离和最近的点作为机器人的下一个目标点,得到机器人的运动方向;然后,在机器人绕行障碍物时结合记忆的运动方向和局部切线图产生的最小距离和更新下一步运动方向.在整个避障过程中,不停的更新相遇方向和运动方向,最终实现机器人的直行和绕行,从而到达终点.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实现机器人在对称障碍物环境中顺利到达终点,也可以在非对称障碍物环境中达到终点,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轴对称热传导问题是能源动力工程中基本问题之一。对这类问题应用边界元法必然会遇到奇异积分,其有效而准确的计算是关键。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近似方法或积分变换方法将被积函数表示为简单形式的初等函数,处理手段既不统一,又不那么简洁。为此提出使用MAPLE软件处理轴对称热传导问题边界元奇异积分,它将被积函数表示为多项式和椭圆函数乘积形式,能使MAPLE直接算得对应积分的具体数值结果。这一方法程序处理统一,简单明了,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一种新方法 建立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剪力计算公式,研究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界面剪力分布规律.方法 分别计算混凝土板、剪力连接件、U型钢的应变能.利用变分原理建立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剪力微分方程.结果 给出了对称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界面剪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 表明,组合梁的界面剪力随着连接刚度增加而增大,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连接体刚度与钢板厚度是影响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界面剪力的重要因素,界面剪力理论计算公式适用性需要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智能遥控器的红外通信口硬件与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扈文英 《宁夏工程技术》2003,2(4):351-352,355
智能遥控器的红外通信口采用了一种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协议技术,为了与PIC单片机接口,必须采用调幅载波方式,将调制信号解调为38kHz的基带信号。文章分别介绍了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工作原理图与关键元器件的作用,以及完成大容量数据交换所需的通信协议的设计方法,并结合硬件设计与通信协议,以PIC单片机为例,给出了发射一个字节的软件实现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端锚CFRP-混凝土界面剥离全过程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部锚固是一种控制CFRP-混凝土黏结界面剥离和提高界面承载力的有效措施。为研究端部锚固下CFRP-混凝土黏结界面的剥离过程,引入指数型界面黏结-滑移本构,推导了黏结界面剥离全过程的解析模型,得到了黏结界面滑移、黏结应力、CFRP应变和应力分布表达式,上述解析模型得到了试验结果的良好验证。基于解析模型,给出了黏结界面的最大黏结力、有效黏结长度和剥离荷载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不同黏结长度对界面剥离全过程受力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相比纯外贴黏结界面,端部锚固黏结界面的有效黏结长度有所增加,且剥离荷载随黏结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并趋近于纯外贴黏结界面的极限承载力;当黏结长度较长时,其剥离荷载与最大黏结力相差不大,此时端部锚固力很小;当黏结长度较短时,端部锚固会更早地参与承担荷载,其剥离荷载接近CFRP拉断荷载。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多元奇偶函数的概念,并将在对称区间上奇偶函数的定积分的性质,通过定义在区间[a,-a]上的函数F(x)=(x)f(x,y)dy的奇偶性,推广到多元奇偶函数在对称区域上的积分中,从而简化了此类积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端部锚固措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行为的影响,采用解析理论手段建立了温度作用下端锚CFRP-混凝土界面剥离全过程理论模型。结合常温界面黏结理论,引入双线性黏结-滑移本构,推导了界面滑移、界面剪应力以及CFRP正应力分布表达式,给出了界面荷载-滑移响应及界面剥离承载力模型,通过与试验和数值结果对比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纯外贴的CFRP-混凝土黏结界面,端部锚固可提高温度作用下的界面剥离承载力,能有效限制温度变化引起的黏结界面端部的界面滑移和剪应力,提高CFRP在温度作用下所承担的正应力,即提高CFRP的强度利用效率;对于端部锚固CFRP-混凝土黏结界面,在温度达到胶黏剂玻璃化温度前,温升会提高界面的承载性能,而温降会导致加载端界面提前剥离,降低加固界面的剥离承载力;CFRP黏结厚度和弹模的增加会使温度变化对界面黏结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