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套设备包括IGC6 5 0HCW冷带轧机主轧机组、一条成品剪切线、一组罩式光亮退火炉、一条半连续酸洗线。可将来料厚度 2 5~ 4mm、宽 5 5 0mm热轧带卷加工成厚度 0 12~ 2mm的精密带钢 (是电工、家电、汽车、双层管等行业的原料带 ) ,通条带厚差可达± 0 .0 0 2mm。自主研制的高精度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和主轧机组的综合技术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主轧机组的特点是 :1 采用的工作辊 ,是一种既可弯辊又可轴向调节的可逆式四辊轧机 ;兼有HC6辊轧机 ,控制板形能力强和 4辊轧机结构简单 ,刚度大、又能实现内辊缝控制、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热轧板带钢粗轧立辊轧机的主传动型式,归纳了各种型式立辊轧机的主传动结构和特点,总结了各种主传动型式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R1四辊可逆粗轧机在热轧带钢生产线中的轧制工艺、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钢厂热轧板坯轧机主传动接轴扭矩的测试与计算分析,得出其主传动接轴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莉 《中国重型装备》2010,(3):13-14,18
介绍了二重自主设计制造的1 580 mm F1E立辊轧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和技术特点。该设备应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6.
介绍武钢2250热连轧机组中E2立辊轧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轧制设备组成、轧机宽度自动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7.
轧机振动一直是困扰板带轧制发展的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无法解释几种轧机振动内部的影响关系。轧机的异常振动包含轧机垂直振动、工作辊水平振动和主传动系统扭振,这三种振动形式复杂且交叉影响,增加振动模型的建立的复杂程度,不利于理论分析。通过分析轧制力对轧机水平刚度的影响,建立轧机系统垂直振动、工作辊水平振动和主传动系统扭振间相互影响的函数关系,建立轧机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轧机耦合振动机理;分析振动特性,分析轧机系统各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对照生产测试数据验证耦合影响的存在,分析实际生产中振动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1580热轧机组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热轧薄带钢时频繁发生异常振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热带钢轧机线性变凸度工作辊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改善轧机的板形调控性能,在分析连续变凸度(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CVC)辊形技术的板形控制特性的基础上,开发出用于热带钢轧机的线性变凸度(Linearly variable crown,LVC)工作辊辊形技术及其相应的板形控制模型。LVC技术的板形调节能力与窜辊量成线性关系,同时与带钢宽度成近似线性关系。在满足宽带钢板形控制要求的同时,提高轧机对窄带钢的板形控制能力,使轧制各种规格带钢时所需弯辊力处于合理的的幅值。在1 700 mm热带钢轧机上一年多的工业应用表明,采用LVC工作辊后,板形控制精度提高30%以上,尤其是轧制高强度钢种时,凸度下降显著,轧制公里数一般都大于55 km,磨损辊形和轧辊消耗与常规工作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超宽六辊CVC轧机的凸度调控能力,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不同带钢宽度下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和CVC中间辊窜辊对板廓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和中间辊窜辊均具有相似的调节效果,对于1000mm的带钢,工作辊弯辊的调控能力最强;对于1500mm的带钢,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窜辊的调控能力相当;对于2000mm的带钢,中间辊窜辊的调控能力最强。因此,对于超宽轧机,CVC窜辊对窄带钢的凸度调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会导致轧制窄带钢时出现凸度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凸度调节域进行分析,发现该轧机对四次凸度的控制能力较弱,难以控制超宽带钢生产中的边中复合浪形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36号,以下机械行业新标准2019年5月1日实施。1)JB/T 13525-2018《热轧用矫直机齿轮箱》为首次制定标准,规定了热轧用矫直机齿轮箱产品的常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及验收规则、标志、包装、以及产品的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宽厚板轧线热矫直机齿轮传动箱。2)JB/T 13526.1-2018《连轧二辊粗轧机第1部分:性能参数》为首次制定标准,规定了热连轧线二辊粗轧机设备的基本型式和性能参数。用于在热状态下,轧制黑色金属的热连轧二辊粗轧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4200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进行分支闭合系统的扭振分析.发现了两辊轧制时出现负力矩的原因,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现场测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VC辊轧机在大轧制压力轧制时,套筒塌陷位移抵消VC辊油压凸度、减弱轧机的板形控制效果并引起成品带钢产生双边浪板形缺陷的问题,充分结合VC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了一套VC辊内辊型优化设计技术,通过对VC轧辊套筒内凸式辊型的设计,使得轧机在大轧制压力轧制时,套筒内壁与芯轴表面出现局部接触,从而将套筒的塌陷位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抑制了双边浪等板形缺陷的发生,提高了VC轧机的板形控制范围,进一步拓宽了VC轧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李泽焦  宋树刚 《中国机械》2014,(12):178-179
作为热轧带钢生产中的关键部分,加热炉是将初轧板坯或连铸加热至轧机所需温度,确保板坯产量与加热质量符合轧制要求的一种低耗能热工设备。由于轧机尺寸与能力的不断加大及降耗节能的要求,使得新型板坯加热炉结构越来越复杂,且板坯装备水平也越来越高,传统推钢式加热炉逐渐被具有优良性能的步进式加热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1 概况新钢中板厂2300三辊劳特式轧机建于1978年,2500四辊可逆轧机建于1994年;目前生产方式是三辊开坯四辊精轧。三辊轧机主传系统由2500kW主电机(交流)、14号接手、3.4m减速机(带飞轮)、21号接手(带安全销)、800齿轮座、万向接手等组成(图1),由于该轧机使用年限长,设备陈旧老化,故障隐患较多,加之轧机负载不稳定,对中板生产构成一定威胁。1.轧机 2.万向接轴 3.人字齿座 4.21号安全接手5.3.4m减速机 6.14号接手 7.主电机8.飞轮图1 2300三辊轧机主传动以前,我厂三辊主传动系统的设备是靠21号接手上的安全销及三辊轧机安全臼来保护的,…  相似文献   

15.
冷板带轧机含振动因素的轧制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冷板带轧机振动过程的分析,结合轧机系统结构模型,考虑工作辊和轧件的弹性变形,推导轧机垂直系统振动过程中带钢厚度、张力、辊缝接触弧长及辊缝摩擦状态变化与轧机扭转振动系统中工作辊速度、摩擦系数变化对轧制力的影响公式,建立振动状态下的轧制力模型,运用稳定性判据对含轧制力影响因素的轧机系统运动耦合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仿真对比验证,讨论不同工况下和垂扭耦合对轧机垂直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自由规程轧制中热连轧机的板形调节能力,提出了热轧宽带钢的机型配置方案。新机型的特点在于轧机的上游机架采用线性变凸度工作辊技术,下游机架使用锥形工作辊技术,全机组采用变接触轧制技术和强力弯辊。生产实绩表明,新机型配置方案使得宽带钢热连轧机板形控制性能大幅提高,能够适应自由规程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自由规程轧制中热连轧机的板形调节能力,提出了热轧宽带钢的机型配置方案。新机型的特点在于轧机的上游机架采用线性变凸度工作辊技术,下游机架使用锥形工作辊技术,全机组采用变接触轧制技术和强力弯辊。生产实绩表明,新机型配置方案使得宽带钢热连轧机板形控制性能大幅提高,能够适应自由规程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1420单机架万能凸度轧机(Universal crown mill,UCM)轧制极薄带时,中间辊偏移对正向轧制与负向轧制时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及中间辊窜辊的板形调控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从力学角度分析辊系的受力状态,并运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显示动力学模型,定量计算中间辊不偏移轧制与正向偏移轧制及负向轧制时各板形调控手段的调控特性。计算结果显示轧机中间辊不偏移时,工作辊弯辊力与带钢凸度呈线性关系,随着工作辊弯辊力的增大,带钢凸度减小;当中间辊偏移时,工作辊弯辊调控功效要大于中间辊不偏移时,且正向轧制的弯辊调控功效要优于负向轧制;中间辊弯辊调控特性表现出与工作辊弯辊相似的变化趋势。不同中间辊窜辊的板形调控能力变化不大,不偏移轧制与负向轧制调控能力基本相同,正向轧制在窜辊量为15~30 mm范围内,其调控能力好于另外两种轧制工况。  相似文献   

19.
由于轧制工艺的改进,某厂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需要承受更大的轧制力矩.因此该传动系统的强度如何是问题的关键,文中对轧机的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为轧机承受重负荷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带钢热轧工艺润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润滑条件下特殊钢带热轧实验和分析,研究了工艺润滑与带钢热轧过程中的轧制压力、压下率、带钢厚度的关系,并探讨了热轧油特性,油水混合浓度、使用温度等条件对热轧工艺润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工艺润滑后保证了轧制过程顺利进行,其中,使用高效热轧油轧制Ti-IF钢可以降低轧制压力15%~20%,而在轧制合金钢或轴承钢时压下率明显增加,从而在原有轧机上能够生产出更薄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