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碳中铬合金钢衬板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碳铬中合金钢衬板的试验研究情况.衬板采用正交设计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高碳中铬合金钢衬板的硬度为HRC46~52,冲击韧性ak为15~25J/cm~2,耐磨性是高锰钢的3~5倍.它具有与高铬铸铁相近的耐磨性,而韧性是高铬铸铁的2倍,稀有金属消耗仅为其一半.  相似文献   

2.
高永超  程好  杨淑平  庄维伟  蔡渊  张国栋 《表面技术》2014,43(2):105-108,155
目的研发一种适合工业生产连续带材的非接触式电化学抛光方法。方法采用以磷酸-硫酸为主要氧化剂的环保型电化学抛光液对金属基带进行电化学抛光,研究阳极电流密度(JA)、电解液温度(t)、基带与电极间的距离(L)和走带速度(v)对基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优化抛光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如下:JA为1500~2500 A/m2,t为40~80℃,L为4~12 mm,v为0.5~1.8 m/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电化学抛光,极为有效地降低了金属基带的表面粗糙度,光亮度达到镜面状态,原子力显微镜测试5μm×5μm范围内的表面平均粗糙度值低于1.0 nm。结论该抛光工艺实现了千米级基带的连续性抛光,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磁流变效应即效微磨头平面抛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流变效应即效微磨头对光学玻璃进行了抛光试验,研究了磁感应强度、加工间隙、工具转速、加工时间等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磁感应强度、加工间隙、工具转速等对抛光质量的影响规律相似,都是随着参数值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加工时间的影响略有不同,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表面粗糙度迅速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参数选择是提高磁流变效应即效微磨头抛光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对进口的P5、718合金钢,进行的电解超声复合抛光试验,探索了阳极电流密度、抛光持续时间、电解液温度以及磨料种类、浓度等因素对抛光效果的影响规律,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仿天然骨的多孔钛骨科植入物具有广阔的前景,等离子抛光技术作为表面技术的一种,可有效去除3D打印多孔钛零件表面附着的颗粒物,降低表面粗糙度。采用三重扫描激光显微系统分析了不同等离子抛光时间下多孔钛零件外表面及内层孔结构外表面的表面形貌并测量其表面粗糙度值。结果表明,抛光时间越长,表面越顺滑,表面粗糙度越低,抛光时间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抛光时间与表面粗糙度的拟合曲线,得出了在保证零件内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最优值范围下的抛光时间区间。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抛光在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电化学抛光的各项技术参数 ,表明能明显减小金属制件的表面粗糙度 ,将Ra值减至 0 .16μm以下 ,达到镜面光洁度。将此工艺用于注塑模具 ,使难以用机械方法抛光的复杂表面明显光亮。从而 ,将使其制成的塑料产品增强销售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以45钢为抛光工艺研究对象,针对抛光中抛光头压力、转速、移动速度、轨迹间距和抛光介质等相关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对抛光表面粗糙度值的测量和工艺参数分析以及显微形貌观测,以获得适用于机器人模具型腔面抛光工艺参数的主次关系和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Cr-W-Mo-V高碳中合金钢加热至α(=)γ温度区附近,M23C6和M3C会逐渐溶解于基体中,缓冷过程逐渐析出M23C6、M3C,并在α(=)γ温度区发生M23C6(=)M6C转变,而球状VC则变化不大,其碳化物超细化主要由溶解、形核的转变过程所引起的.碳化物细化及不均匀程度依赖于碳化物类型及其比例,因此,合理的成分设计是常规锻轧和热处理工艺下获得超细碳化物高碳中合金钢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氧化镓晶体具有高禁带宽度、耐高压、短吸收截止边等优点,是最具代表性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之一,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氧化镓晶体抛光过程易出现微裂纹、划痕等表面缺陷,难以实现高质量表面加工,无法满足相应器件的使用要求,且现有的氧化镓晶体抛光工艺复杂、效率低。固结磨料抛光技术具有磨粒分布及切深可控、磨粒利用率高等优点。采用固结磨料抛光氧化镓晶体,探究抛光垫基体硬度、磨料浓度和抛光液添加剂对被抛光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抛光垫基体硬度适中为Ⅱ、金刚石磨粒浓度为100%、抛光液添加剂为草酸时,固结磨料抛光氧化镓晶体的材料去除率为68 nm/min,表面粗糙度Sa为3.17 nm。采用固结磨料抛光技术可以实现氧化镓晶体的高效高质量抛光。   相似文献   

10.
硫酸甲醇体系中电解抛光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甲醇体系对钽进行电解抛光,并对其抛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配比时电解液中钽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电解液配比和电压对钽表面质量的影响.在搅拌速率为16 m/s、电解液温度为0℃、时间为3 min、硫酸甲醇体积比为1:7时,电压在20 V左右抛光效果较好、钽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q小于30 nm,不仅能够满足钽材表面精饰加工需求,而且能够满足EOS靶用标准材料薄膜对表面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减小304钢的表面粗糙度,以满足工程应用中对高质量表面的需求。方法 提出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抛光(Plasma Electrolytic Polishing,PEP)技术实现304钢表面精整改性,结合高速摄影技术,研究等离子体电解抛光放电过程。通过对比304钢在不同电解液中形成钝化膜的电化学特性,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抛光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工艺方案,阐释抛光前后表面微观形貌与浸润性、耐腐蚀性能及硬度的关系。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电解液体系中304钢表面钝化膜的电化学特性表明,304钢在(NH4)2SO4溶液中的腐蚀电位最低,钝化膜更容易被击穿,因此选用(NH4)2SO4作为电解液。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304钢在抛光电压370 V、电解液温度80 ℃、电解质质量分数7%、抛光时间6 min的条件下获得最小的粗糙度(~0.050 mm)。各因素对304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电解液温度>抛光时间>抛光电压>电解质浓度。表面性能结果显示,抛光后304钢的表面光洁度显著提高,呈镜面光泽,接触角由35.09°提升至78.52°,耐腐蚀性有所提高,表面硬度略有下降。结论 通过等离子体电解抛光实现304钢表面粗糙度减小及表面质量的显著提高,该技术具有抛光效率高、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微量Cr对高碳钢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Cr元素的合理加入量,结果表明,加入微量Cr优化了材料组织结构,减少了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量,增加了索氏体量,使线材抗拉强度增加了75MPa~1OOMPa,综合性能得到提高,Cr元素的合理加入量应控制在0.18%~0.24%。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变形条件下低碳微合金钢中的贝氏体相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低碳Mn-Nh-Ti钢进行了奥氏体区变形和变形后的冷却试验,借助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变形和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形变量的增大,奥氏体向铁素体的相变增加,向贝氏体的相变减少,贝氏体中的铁素体和小岛由细长条状逐渐向近等轴状变化,铁素体板条间的小岛逐渐变化为存在于某些铁素体的晶界上。随着变形后的奥氏体冷却速度增大,铁素体量减少,贝氏体量增加,粒状贝氏体也逐渐由板条贝氏体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热轧工艺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热轧工艺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得出在此类针状铁索体型钢中.降低终轧和卷曲温度,可以获得细小弥散的M-A组织和析出物,从而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韧性,特别是改善DWTT(落锤撕裂试验)性能。但抗拉强度将随卷曲温度的降低而有少量损失,而屈强比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锻造态非调质钢35MnVN进行1000℃以下的正火处理可有效地改善材料的韧性,强度稍有损失,是可取的韧化处理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段海栋  孙桓五  纪刚强  杨冬亮  李思雪 《表面技术》2022,51(6):346-353, 389
目的 研究不锈钢经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后,表层元素化学形态的变化及机制,为材料去除机理、表面性能、工艺参数、抛光液处理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表面粗糙度测试仪、扫描电镜分别对加工前后试样表面粗糙度、形貌变化进行测试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加工前后试样表面及抛光液沉积物中主要元素的组成、化学态、分子结构进行测试表征。结合加工现象及材料去除机理,分析加工过程中固、液、气、等离子体之间的界面反应。结果 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后,试样表面平整光亮,预处理中粗磨的痕迹已被完全去除。Ra平均值由0.311μm降低至0.045μm,Rq平均值由0.442μm降低至0.059μm,Rz平均值由3.260μm降低至0.369μm。与抛光前试样相比,抛光后试样表层检测到S+6和Ni+2,沉积物中的Fe均为Fe+3,Cr主要为Cr+3,含有少量Cr+6。抛光后试样表面及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主要为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结论 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316LVM不锈钢有显著效果,抛光后试样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7.
碳含量对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碳含量的钒微合金化非调质钢MFT8,在5%-50%的减面率范围内进行冷拔,研究了冷拔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减少,铁素体含量增加,强度和加工硬化率降低,塑性升高,因而变形抗力降低,临界压缩比升高。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降低碳含量有利于改善钢的强韧性和冷加工性能。冷拔减面率达到γe之后,由于鲍辛格效应,试验钢的压缩真应力下降。随着碳含量的降低,压缩真应力降低的幅度变大,且开始下降所需的减面率γe降低。超过γe,由于加工硬化率增大,压缩真应力又重新上升。因此,最佳减面率受碳含量的影响,应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选取鲍辛格效应较大,而加工硬化率没有明显上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用模拟热机械加工(TMP)和在线加速冷却过程(OLAC),以及热膨胀测量和观察金相组织的方法,研究了一种超低碳微合金化钢形变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特征,测出了该钢在81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  相似文献   

19.
高锰钢和高碳钢的焊接由于化学、物理、力学等性能差距较大 ,所以焊接难度较大 ,论文Ⅰ和Ⅱ分别将高锰钢和高碳钢各自的焊接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 (SEM)分析、能谱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检验 ,确定出了高锰钢焊接及高碳钢焊接的方法 ,为高锰钢产品的焊接或高碳钢产品的焊接提供了实用可行的焊接工艺。论文Ⅱ还对这两种材料进行了直接焊接、加单侧过渡层焊接、加双介质过渡层焊接的试验研究 ,制定出了高锰钢与高碳钢焊接的最佳工艺规范 ,同时进行了力学性能的试验 ,为高碳钢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控轧控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贝氏体转变机制问题。结果表明.控轧控冷代替常规轧后回火工艺的途径是可行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粒状贝氏体的扩散型长大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