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杨  陈燕  吕旖旎  李文龙  陈松 《表面技术》2020,49(5):360-367
目的改善H63黄铜弯管内表面质量,缩短加工周期,提高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六自由度机械手臂,拖动磁场发生装置,带动弯管内辅助磁极进行研磨试验。分别采用球形磁极与球形开槽磁极作为辅助磁极研磨,并利用Ansoft软件,分析加入两种辅助磁极后,磨削区磁力线和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探究两种光整加工形式的原理及研磨轨迹。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和超景深3D电子显微镜,对两种辅助磁极研磨试验前后的样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添加球形辅助磁极研磨60 min,H63黄铜弯管内表面粗糙度Ra由原始的0.833μm减小到0.238μm,继续研磨15 min后,Ra降低到0.194μm。添加球形开槽辅助磁极研磨60 min,H63黄铜弯管内表面粗糙度Ra由原始的0.834μm减小到0.172μm,继续研磨15 min后,Ra变为0.176μm。球形开槽辅助磁极研磨加工弯管内表面,效率提高20%。结论球形开槽辅助磁极磨削弯管内表面的轨迹为致密均匀的双螺旋线,能够避免球形辅助磁极研磨时产生的尖点效应。同时,该加工形式促进磁性研磨粒子滑擦弯管内壁时的动态翻滚更新,进而减缓切削刃钝化,缩短研磨时间,解决弯管内壁的原始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2.
曾加恒  陈燕  谭悦  刘顺 《表面技术》2018,47(9):296-302
目的针对镍基合金GH4169航空发动机喷油管进行磁力研磨光整加工试验研究,分析内置辅助磁极磁力研磨对工件内表面及交叉孔相贯线去毛刺的效果。方法利用磁粒研磨内置辅助磁极光整加工对工件内表面及内交叉孔相贯线处进行磁力研磨加工,通过研磨粒子与工件之间的划擦、磨削等运动,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去除内交叉孔相贯线处的毛刺。结果磁轭转速为1000 r/min,加工间隙为6 mm,采用圆柱形辅助磁极及平均粒径为250μm的磁性磨料时,其加工效果比传统的加工效果好,且效率更高,工件表面粗糙度从原始的5.8μm降至0.47μm(Ra0.5μm),内交叉孔相贯线处的毛刺明显被去除,且由于磁性研磨粒子的研磨作用,可对其进行二次光整加工。结论通过磁力研磨内置辅助磁极光整加工方法,原始工件内表面存在的褶皱、微裂纹明显得到改善,交叉孔相贯线处的毛刺也明显被去除。试验选用磁性研磨粒子粒径为250μm时,研磨效果最佳。通过磁力研磨光整加工后,管件能够得到良好的表面效果,提高了管件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喻正好  韩冰  陈松  陈燕  宋宗朋 《表面技术》2018,47(4):183-189
目的提高钛合金空间弯管内表面的研磨效率。方法使用磁粒研磨法,使磨粒随研磨抛光装置旋转并在机械手驱动下沿弯管中心轴线做往复运动,完成对弯管内表面的研磨。选取了影响磁粒研磨工艺的聚磁装置进行分析,并将影响研磨的主要工艺参数(磁极转速、磁性磨粒粒径、轴向进给速度)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法进行设计后开展研磨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得到了最佳研磨参数,并验证了优化后工艺参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粗糙度测量仪对研磨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知,当磁极转速为550 r/min、磁性磨粒粒径为200μm、轴向进给速度为1 mm/s时,与夹角为60°的聚磁装置配合使用效果最佳。当加工时间达到30 min时,空间弯管内表面粗糙度降至0.12μm,且与以往未使用最佳条件加工至相同状态下耗时40 min相比,减少了25%的时间,且其表面的灰色锈斑、加工纹理和划痕被很好地去除,表面变得更加均匀、细密、光亮。结论通过响应面法试验分析以及对聚磁装置形状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研磨抛光装置对空间弯管内表面的加工效率,节省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4.
刘顺  韩冰  陈燕  许召宽 《表面技术》2018,47(6):265-270
目的探究超声磁粒复合研磨对石英玻璃管内表面管研磨的可能性,分析有无辅助磁极及不同粒径的研磨粒子对内表面的影响。方法在石英玻璃管内表面添加辅助磁极并辅助超声磁粒复合研磨装置,加快磨粒的翻滚,提高抛光质量和效率。结果采用超声磁粒复合研磨装置,选用150、250、350μm三种粒径的研磨粒子分别进行研磨实验,研磨40 min后,150μm的研磨粒子表面粗糙度值从原始4.4μm下降到1.2μm,250μm的研磨粒子表面粗糙度值下降到0.2μm,350μm的研磨粒子表面粗糙度值下降到0.6μm。对比传统磁粒研磨装置与超声磁粒复合研磨装置,保持研磨粒子粒径为250μm,经40 min研磨,在传统磁粒研磨装置上未添加辅助磁极,石英玻璃管内表面粗糙度值从原始4.4μm下降到2.8μm;在传统磁粒研磨装置上添加辅助磁极,粗糙度值从原始4.4μm下降到1.1μm;在超声磁粒复合研磨装置上添加辅助磁极,粗糙度值从原始4.4μm下降到0.2μm。结论在石英玻璃管内表面添加辅助磁极后,表面粗糙度值得到下降。采用超声磁粒研磨装置使石英玻璃管内表面粗糙度值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且选用粒径为250μm的研磨粒子最佳。加工后,工件内表面的加工均匀性显著提升,原始缺陷和原始波峰基本去除。  相似文献   

5.
朱子俊  韩冰  陈燕  李奎 《表面技术》2021,50(9):352-360
目的 探究磁粒研磨中复合磁极磁回路对工件表面质量及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解决传统平面磨粒受磁力较小而远离加工区域,从而使表面质量较低的问题.方法 对提出的磁极复合磁路法进行研磨机理分析,并通过磨粒在加工中的受力分析,进而分析影响因素.使用等效磁路法,对3种磁路所形成加工区域的磁感应强度进行计算,进而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3种磁路的磁场梯度模拟仿真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影响因素的作用,为试验打下理论基础.最后使用表面粗糙度仪及超景深3D显微镜,对采用不同磁回路研磨前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及表面质量进行测量与记录.结果 复合磁极磁路中的磁感应强度大于传统研磨加工,具有明显、对称的磁场梯度效果.与传统式研磨相对比,表面粗糙度值从0.10μm降至0.06μm,在表面粗糙度改善率上提升40%,工件表面研磨质量较好.结论 复合磁极式磁粒研磨工艺对工件表面的划痕、凹坑、斑点等达到了良好的去除效果,使工件表面平整并具有镜面效果,较传统研磨明显具有质量好、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去除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型的零件表面缺陷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并寻求最佳的加工参数。从理论上解析电解辅助磁粒研磨的加工机理,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加工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设计Box-Behnken试验方案,先对材料为Ti6Al4V的钛合金工件表面进行电解钝化,后进行机械磁粒研磨,根据试验结果建立表面粗糙度的二次响应回归方程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最后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主轴转速、磨料粒径、电解温度和电解电压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佳的加工参数,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对磁粒研磨和电解辅助磁粒研磨的加工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92.14%,经过优化后的电解辅助磁粒研磨最佳加工参数如下:电解液为浓度16%的硝酸钠溶液,电解温度28℃,电解电压12 V,磨料粒径180μm,主轴转速1 100 r/min,使用磁粒研磨加工60 min后,工件表面粗糙度由原始的Ra 10.7μm降为Ra 0.52μm,使用电解辅助磁粒研磨加工60 min后,工件表面粗糙度由原始的Ra10.7μm降为Ra 0.354μm。使用电解辅助磁粒研磨可以有效去除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型零件型腔内表面的缺陷,并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可以有效优化加工参数,使用电解辅助磁粒研磨加工比单一磁粒研磨加工的加工效果好,加工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程淼  陈松  徐进文  张霄烽  陈燕  韩冰 《表面技术》2021,50(11):372-382
目的 解决弯管内表面磁粒研磨工艺中手动采点所产生的随机误差大、研磨间隙无法保证以及位姿不准确等问题.方法 结合工业机器人与工业相机,设计并实现了弯管廓形中线的快速获取及研磨位姿计算的工艺方法.首先,分析了弯管内表面磁粒研磨工艺的基本原理,根据研磨过程中单颗磨粒的受力状态以及对研磨区域的磁场模拟,得出影响研磨压力的主要工艺参数;其次,利用工业相机获取弯管图像,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得到弯管的廓形中线;最后,将中线上的坐标点进行坐标转换、拟合、离散,并结合磁粒研磨工艺特点,计算出研磨过程中机器人的运动位姿,同时与手动采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廓形识别法提取出的研磨轨迹较为平滑,用时少,能够保持稳定的研磨间隙且更贴近实际弯管中线.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具有180°转角的铜弯管进行研磨,经廓形识别方法研磨60 min后,表面粗糙度Ra由原始的0.854μm降至0.236μm,达到最佳.表面划痕细致且均匀,无过磨、深度划痕等缺陷,平均研磨速率比手动采点法提高了约35.8%,粗糙度的下降率提高了约3.8%.结论 在弯管内表面磁粒研磨过程中,廓形识别法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弯管廓形中线并计算机器人研磨位姿,在保持正确研磨位姿的同时,能够维持稳定的研磨间隙,可有效提高弯管内表面磁粒研磨效率及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磁粒研磨法抛光空间弯管内表面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球形辅助磁极体积过大时易与管件内表面发生互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在弯管内部投入柱形辅助磁极。用motion运动算例分析了两种辅助磁极的运动轨迹并用Ansoft Maxwell软件模拟分析了加工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柱形磁极可以避免轨迹干涉问题,加工区域的研磨压力较大。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加工后管件表面纹理较浅且致密均匀,表面粗糙度值Ra可降至0.08μm以下,表面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张祥  马小刚  韩冰 《表面技术》2022,51(12):269-276
目的 解决大型导磁类零件内表面的精密研磨加工困难、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方法 采用旋转磁极方法对内表面进行磁粒研磨。工件由车床主轴驱动旋转,将磁极伸入工件内部,并在电机驱动旋转的同时,随着车床刀架往复进给,驱使磁极与工件内表面之间填充的磁性磨粒摩擦工件表面,完成对工件内表面的光整加工。利用ADAMS软件对有理数和无理数转速比下的研磨轨迹进行模拟,讨论不同转速比对研磨轨迹和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将影响研磨的主要工艺参数(工件转速、磁极转速、磁性磨粒粒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研磨试验分析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数据,验证优化后工艺参数的可靠性。结果 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可知,当工件转速为98 r/min、磁极转速为2 435 r/min、磁性磨粒粒径为190 μm、磁粒研磨加工时间为40 min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从原始Ra 3.32 μm降至Ra 0.198 μm,表面粗糙度改善率(ΔRa)为94.04%。工件表面划痕、加工纹理等表面缺陷得到了有效去除,加工后工件表面更加光亮、均匀,大幅提高了工件的使用寿命。结论 当磁极与工件的转速比为无理数时,其研磨效果最好,研磨轨迹的干涉效果更好,单位面积内的交错次数更多,交织出的网状结构网格更均匀、致密,未加工区域面积更小。采用响应面法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参数数学建模设计,拟合出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可提高大型导磁材料轴套类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尽管磁力研磨具有随形加工特性,但使用小磨头磁力研磨大扭曲度工件时,磨头在工件不同位置处的间隙差异,给磁力研磨加工带来了挑战。为了改善磁力研磨的加工表面质量,进一步减小工件间隙差异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以聚氨酯弹性体为磁极载体的弹性磁极磨头,对其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验证。在试验中使用黏结法制备的金刚石磁性磨料,比较不同加工间隙下聚氨酯弹性磁极磨头与普通磁极磨头的研磨加工性能,探索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磨料粒度对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聚氨酯弹性磁极磨头的加工性能优于普通磁极磨头的;使用聚氨酯弹性磁极磨头,在主轴转速为800 r/min,加工间隙为2.0 mm,进给速度为5 mm/min,磨料粒径范围为62~90μm时,磁力研磨加工效果最优,经过12 min的研磨加工,TC4钛合金的表面粗糙度Ra从最初的0.350μm降至0.039μm,表面粗糙度改善率达到89%。试验结果验证了聚氨酯弹性层的弹性及仿形特性对TC4钛合金加工表面质量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内圆磁力研磨加工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量的假设条件,简化了磁力研磨加工区域中的磁场,利用拉普拉斯方程及必要的边界条件推导出在磁场中圆柱腔内、外磁感应强度的近似关系,并对不同壁厚的45钢圆柱管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内圆磁力研磨加工只适合加工薄壁磁性材料圆管工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在磁力研磨加工机理领域上研究的不足,论文在磁力研磨加工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磁场图的方法,对磁力研磨加工中磁性磨料所受的磁场力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结果表明磁场对磁性磨料的作用力大小与磁性磨料的粒度、磁性磨料的磁化率、加工区域的磁场强度、磁通集中情况以及磁场梯度有着重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磁悬浮转子动态特性是磁力轴承支承与转子动力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好坏不仅决定悬浮能否实现,而且还直接影响其动态性能和转子的回转精度。因此开展对磁悬浮支承技术的研究,为磁悬浮转子技术应用于工业提供技术储备和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提出了磁悬浮转子支承磁刚度、磁阻尼的概念,并推导出其计算公式;接着采用频域等效法系统地分析了频率、转子质量、传感器、滤波、功率放大器等环节对磁刚度、磁阻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磁场发生器产生旋转磁场实现磁力光整管道内表面的加工原理,运用Ansoft软件对直径139 mm×5 mm的0Cr18Ni8不锈钢管磁力光整加工进行了2D静态电磁场分析,得到了磁力线分布和磁通密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不锈钢管的壁厚,磁场发生器内径与管道外径之间的间隙,绕组通过的电流密度3个参数对管道内表面磁通密度的影响,得到了磁通密度随各参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Gd0.5Td0.5-xFex,Gd0.5Dy0.5-yFey(x=0.1,0.2,0.3,0.4;y=0.1,0.2,0.3,0.4)系列稀土合金在245~320K温区范围的磁熵变,发现这二种系列合金均具有较大的磁熵变值,适合作为中等磁场(1~2T)下的室温磁制冷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吴克跃 《物理测试》2007,25(6):43-0
 文章根据垂直方向磁场对光泵磁共振信号的影响,来测定地球磁场的垂直分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新型铁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FeCo)73.5Cu1Nb3(SiB)22.5铁基纳米晶合金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磁性能。与典型成分的Finemet合金相比,该合金铁损和矫顽力很低,有优良的综合软磁性能且磁场退火效果很好,这种更好的磁场退火效果来源于该合金有大的磁感生各向异性常数Ku。  相似文献   

18.
磁性流体行波泵内填充磁性流体后,外加磁场对磁性流体在泵腔内的分布产生影响,同时由于磁性流体内磁性颗粒的存在对外加磁场也会产生影响,采用迭代解耦计算法分析直线型磁性流体行波泵中磁场和力场的耦合问题。在行波磁场的作用下,磁性流体会产生流动的现象,随着磁性流体饱和磁化强度的不断提高,磁性流体的流速也不断提高;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强,磁性流体的流量增大。泵腔中心线处的压强差最大,两侧处的压强差最小;泵腔中心线处的速度变化率最大,两侧处的速度变化率最小;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泵腔中心线处的速度最快,向两侧处的速度逐渐降低,两侧处的速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在磁路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计算了体积、形状相同,但性能不同的NdFeB永磁材料所对应的气隙相同的磁路的场强分布,并比较了它们的场强大小,分析了影响场强的因素。表明在设计磁制冷永磁磁化场时,不必一味追求高磁能积材料,要综合考虑永磁材料的磁能积、矫顽力、剩磁等性能,从而为室温磁制冷机中磁化场的建立提供选材依据。  相似文献   

20.
Different Mo contents have been added into traditional Finemet alloy to form Fe73.5Cu1Nb3-x MoxSil3B9.5( x = 0 - 3) alloys. The change in DC and AC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Mo for Nb substimtl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adding Mo, although the DC relativ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and the coercive force increases slightly,the saturation flux density Bs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 core loss of the alloy can be decreased. The AC permeability of samples contained Mo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lloy without Mo content. Fe73.sCu1Nb1Mo2Si13B9.5 alloy has the highest saturation flux density Bs. Fe73.sCu1Nb2Mo1Si13B9.5 alloy has the best frequency dependence on the AC permeability and core lo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