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砂轮磨粒尺寸及形状对磨削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作为手段分析研究磨粒尺寸大小及形状对磨削加工过程和被磨削表面的影响,结果得出磨粒径大小影响到砂轮表层的磨粒中实际参加切削的磨粒数目,磨粒粒径越小,被加工表面粗糙度越小,由大大小小不同粒径磨粒的成的砂轮与单一粒径磨粒的砂轮相比,其被加工表面粗糙度要小得多,磨粒几何形状和磨粒表面微观粗糙度的被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氮化硅陶瓷回转曲面零件高效低损伤的加工要求,设计适用于回转面加工的在线电解修整(ELID)磨削实验装置,在数控坐标磨床上进行预修锐实验。基于平行电极电解池模型,建立预修锐时间与氧化膜成膜厚度的关系模型,分析占空比和极间间隙对成膜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预修锐时间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占空比>电解液流量>砂轮转速>脉冲频率。采用田口方法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占空比0.75,脉冲频率50kHz,砂轮转速9 000r/min,电解液流量1.0 L/min。 相似文献
4.
不同因素对阳极氧化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阳极表面双电层的组成和结构,说明了硫酸浓度、电解液中的Al^3+及其他阳离子、槽液的温度、电流密度、阳离子杂质等因素如何影响氧化膜的形成及质量,并描述了OH^-的放电以及氧在阳极表面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ELID超精密磨削砂轮表面氧化膜形成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在ELID超精密磨削中不同工艺条件下砂轮表面氧化膜的生长行为,以氧化膜厚度和氧化膜的生长速率作为表征氧化膜形成过程特性指标,对电压、占空比和砂轮转速等工艺参数对金属结合剂砂轮表面氧化膜形成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膜厚度随着砂轮预修整时间的增加而增长,生长率在起始阶段较快,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氧化膜厚度和生长率随着占空比和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达到稳态氧化膜生长率需要的时间在低占空比条件下比高占空比条件下更长.在1 000 r/min到4 000 r/min范围内,砂轮转速对氧化膜的生长特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在磷酸及草酸溶液中加入添加剂的方法制备了铝多孔氧化膜,借助扫描电镜分析了多孔氧化膜的微观结构,讨论了不同组成电解质溶液对铝多孔氧化膜膜胞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磷酸和草酸溶液中添加少量添加剂,可以在60-500V的氧化电压内获得多孔氧化膜。得到膜胞尺寸最大可达1.3μm;膜胞尺寸随着氧化电压的升高呈线性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铝阳极氧化槽中因循环方式不合理造成槽两端温度差异。这种温差对氧化膜厚度、封孔质量、耐蚀和耐磨性能产生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由于其低层间结合力和各向异性导致其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分层、毛刺、撕裂等加工缺陷和刀具耐用度低等问题。采用有序排布钎焊金刚石磨削刀具及"以磨代切"加工工艺能够有效减轻分层缺陷。为制备出适合CFRP磨边加工的钎焊金刚石刀具,本试验制备了不同磨粒排布间距与不同磨粒粒度尺寸的5种刀具,对比分析了刀具结构变化对CFRP磨边加工磨削力与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在相同磨粒排布间距和加工参数下,随着磨粒粒度尺寸变大,磨削力变化很小,加工表面质量变差;在相同磨粒粒度尺寸与加工参数下,随着磨粒排布间距减小,磨削力先增大后减小,加工表面质量变好。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保持刃口磨削过程的稳定性,寻求刃口磨削振动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而避免和抑制磨削振动;砂轮和砂轮轴的偏心是磨削过程中的主要振动源,通过对偏心而产生的附加动力的分析,列出振动方程,解出通解及振副表达式,对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磨削液压力及润滑方面找到减少磨粒磨损、磨削热和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方法基于实际情况,将砂轮突出的磨粒分布函数和工件在磨削之前存在的粗糙度函数等效为余弦函数,对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45号钢而产生的流体压力和膜厚进行了分析。结果考虑砂轮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时,压力波动集中在中心区域,磨削区最大压力和最大膜厚明显增大。在考虑热效应的情况下,当两表面波长相等、幅值同时增大时,最大膜厚及平均膜厚增大,而幅值相等、波长增大时,润滑情况没有改善;当砂轮表面幅值波长相等且变大时,最大膜厚及平均膜厚增大,由此也可以得出当砂轮表面幅值波长不变,工件表面如此变化时结果相同;当两表面幅值和波长不相等且都成倍增大时,最大膜厚及平均膜厚增大。结论膜厚增大利于润滑时,能降低磨削温度,减少磨削烧伤和热变形,降低工件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减少非工作磨粒的磨损,减少砂轮修正次数,延长砂轮寿命。但是膜厚不会无限增大,因为磨削区域并不封闭,在实际工程中可依据此理论来确定最优解,优化磨削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加工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整体叶轮叶片型面的精加工难题,进行了5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加工的机理研究.在分析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加工中的电极反应和数控展成电解加工成形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提出了临界展成速度的概念,得到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加工去除余量的规律.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问题,最后加工出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整体叶轮.加工效率比手工修磨、抛光提高1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对铝箔分别在300℃、400℃和500℃进行0.5h、1h和2h真空退火.测定了铝箔的氧化膜厚度和比电容,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退火铝箔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在400℃退火的铝箔氧化膜最薄,300℃退火的居中,500℃退火的最厚.在300℃退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铝箔的氧化膜厚度减小;而在400℃和500℃退火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去除焊接管件焊缝处的氧化皮,改善焊缝处的应力状态。方法 采用振动辅助磁针磁力研磨法去除导磁材质管件经焊接处理后焊缝表面的氧化皮,利用超景深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皮的去除情况;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焊缝表面氧化皮的成分进行分析,根据氧化皮及管件材料主要元素的占比情况,分析检测焊缝表面氧化皮是否被完全去除。结果 焊缝表面氧化皮经振动辅助磁针磁力研磨后被完全去除。通过对比振动辅助磁针磁力研磨前后的表面形貌发现,表面颜色由黑变光亮,氧化皮得到有效去除。通过EDS成分分析可知,氧化皮的主要成分为C元素,质量分数为88.62%;管切面显示基体的主要成分为Fe元素,质量分数为67.09%。通过振动辅助磁力研磨法去除氧化皮后,管表面的元素组成与研磨前相比C元素降低了85.52%,Fe元素增加了63.06%。表面残余应力由原始的+17.5 MPa变为?186.0 MPa。经研磨后,氧化皮基本被完全去除。结论 焊缝表面成分的检测结果证实,从表面形貌分析中得到氧化皮被完全去除的结论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振动辅助磁针磁力研磨对完全去除焊缝表面的氧化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从减摩降力、导屑促排、储液换热的角度出发,探索结构化砂轮在降低磨削力及磨削温度、抑制工件表面热损伤、提高工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等方面的有效方法。以砂轮表面/基体结构的几何形状、三维尺寸及排布方式等因素对磨削性能的影响为主线,对结构化砂轮设计、制备的基本原理与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总结,重点揭示了结构表征参数-砂轮磨削性能-工件表面质量的内在关联,深入剖析了结构化砂轮在磨削中的优越性,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推进超硬磨料结构化砂轮的设计及制备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铝阳极氧化膜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LY11硬铝合金硫酸法阳极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讨论了电解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H2SO4浓度增大,易得到较厚的多孔型氧化膜;而稀H2SO4(10%体积比)电解液,可获得致密、无孔洞的相对较薄的氧化膜,其耐蚀性、电绝缘性和表面硬度均明显改善。工艺操作参量中,保持较低的电解液温度、合适的阳极电流密度及氧化时间,有利于膜层综合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子束溅射和退火工艺,在K9玻璃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钒薄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及组成进行了研究。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均匀致密,晶粒尺寸达纳米量级,平均约50nm。由XPS分析可知,薄膜中钒的价态为+4价和+5价,薄膜由VO2和V2O5组成。自行研制了一套实时测量、动态显示测量结果的电阻—温度关系测试系统。应用该测试系统测量了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发现所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具有显著的电阻突变特性,其低温段的激活能为0.3106eV,25℃时的电阻温度系数为-0.0406K-1 。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束溅射和退火工艺,在K9玻璃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钒薄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及组成进行了研究.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均匀致密,晶粒尺寸达纳米量级,平均约50nm.由XPS分析可知,薄膜中钒的价态为+4价和+5价,薄膜由VO2和V2O5组成.自行研制了一套实时测量、动态显示测量结果的电阻-温度关系测试系统.应用该测试系统测量了薄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发现所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具有显著的电阻突变特性,其低温段的激活能为0.3106eV,25℃时的电阻温度系数为-0.0406K-1. 相似文献
20.
铝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MJ-Ⅰ型平面磨耗试验机,研究了合金成分,阳极氧化工艺条件、常温封孔对铝氧化膜耐磨性的影响,指出了阳极氧化温度、氧化是时间响氧化膜的耐磨性;而合金成分、常温封孔、电流密度、硫酸浓度和铝离子浓度对氧化膜的耐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