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为了实现超声检测对缺陷的智能识别,引入小波包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该方法利用超声信号进行三层小波包分解,提取各频率成分能量为特征值。建立并训练了一种BP缺陷识别的神经网络,该网络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实验分析表明,小波包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引用能为缺陷类型提供有效的智能识别。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原油田在用压力容器在工作实践中超声波探伤结果,总结焊逢内部的主要缺陷类型,以及识别各种伪缺陷回波信号的方法,并提出不同埋藏缺陷所属特征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4.
5.
对缺陷的定位、定量与定性是超声波检测技术中的三大关键内容,对这三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目前相关方面对焊缝超声波检测中的定位与定量研究较多,而对缺陷的性质进行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试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焊缝超声波检测这一中心主题,通过对焊缝超声波检测定性的内容、方法以及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和阐述,以在一定程度上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焊缝超声波检测定性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声波检测原理,重点介绍利用改进的超声波探头对小径弯管进行探伤。利用超声波检测仪器对小径弯管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计算,改进了超声波探伤小径弯管的工艺,并通过实验对工艺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一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轴承球进行无损检测的装置和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不受球的材质影响,对球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不高.根据不同缺陷对应不同的缺陷波的特点,可以实现对有缺陷轴承球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了运用了当今最先进的高科技检测技术成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声波无损检测基本理论和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缺陷识别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金属材料检测的电脑超声波探伤仪的原理和特点,并简述了它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复杂几何结构(即R区)的声传播规律复杂,缺陷检测困难。为提高相控阵超声线性阵列探头的检测能力,以热压固化制备的T700/环氧树脂T形长桁为研究对象,从有限元建模与验证、水程优选与缺陷成像、面积型缺陷定量与覆盖范围三个方面研究了超声表面契合法(Surface adaptive ultrasonic,SAUL)检测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模拟和试验中分层缺陷均能有效识别,但试样两侧肋板表面和层间界面反射回波过强,成像噪声大,定量困难;对检测中水程进行优选后,两侧肋板反射回波基本消失,缺陷成像完整清晰,成像质量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R区面积型缺陷尺寸的定量方法及检测覆盖范围计算方法,实现了R区深度 1.5 mm、周向长度 4.5 mm分层缺陷的定量检测,深度定量误差6.7%,周向长度定量误差4.4%,满足工程需求。研究结果将为复合材料缺陷精准检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ime-of-flight diffraction,TOFD)对管道进行周向扫查检测时,直达纵波传播路径与管道表面不平行,需分别对直达纵波上下区域内缺陷进行识别和定位检测。特别地,管道结构导致TOFD近表面盲区增大,缺陷衍射波与直达纵波发生混叠。针对上述问题,理论分析极坐标系下的管道TOFD周向扫查图像中缺陷衍射波特征,借此确定缺陷与直达纵波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对盲区外缺陷进行定位检测,并结合自回归谱外推方法计算盲区内缺陷深度。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外壁半径100.0 mm,壁厚30.0 mm碳钢管道,在5 MHz中心频率和不同探头中心距(Probe center separation,PCS)的检测条件下,埋深4.0 mm的上表面开口槽与埋深16.0 mm的下表面开口槽均可检出,且定位误差不超过0.36 mm。缺陷衍射波特征与PCS直接相关,对管道进行周向扫查检测时应合理调整参数。 相似文献
16.
简要地探讨液化石油气贮罐母材中氢致分层类缺陷的超声波检测,对检测的几种超声波反射波形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确定缺陷边界和深度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借助于超声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数字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研制了一种用于超声检测机械手,该机械手由机械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等组成,通过PC机控制,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并实时获取坐标信息,有利于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分析,其结构简单,性能价格比高,不仅能够用于超声检测,而且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温度修正的超声波测距控制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超声波测距的基本原理,结合温度传感器对声速参数进行了修正。使得系统在不同环境下都能达到检测要求。系统具有存储、显示、传输数据功能,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并应用于机器人的检测系统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