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Ti-25Nb-3Zr-2Sn-3Mo合金(TLM钛合金)进行水热处理,温度为100~200℃。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TLM钛合金经140~200℃水热处理后,表面形成了由氧化钛和氧化铌纳米颗粒(尺寸80~100 nm)组成的、含有较多羟基的薄膜。140℃以上水热处理TLM试样的亲水性和表面能升高,表面能以极化分量为主。在无钙Hank’s平衡盐液中的动电位极化实验表明,水热处理TLM试样的耐蚀性高于抛光试样。水热处理有利于改善TLM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医用钛合金及其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新型医用钛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分析了医用钛合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阐述了表面改性对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生物活性的作用。指出应当重视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稳定性问题。认为通过研究开发综合性能更优的新型医用钛合金,寻求更为理想的表面改性工艺以及运用复合涂层制备技术,有望逐步解决钛合金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21,(5)
以第三代钛合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真空熔炼法、粉末冶金法、增材制造法、凝胶注模法等制备工艺,以及冷轧、时效、激光喷丸等处理工艺;综述了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微量元素添加法、冷轧和时效等处理工艺对各种铸态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6.
生物医用近β钛合金TLM表面官能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型近β钛合金Ti-3Zr-2Sn-3Mo-15Nb(TLM)表面用溶胶-凝胶法镀上一层TiO2薄膜,在500~1000℃热处理后,将薄膜分别用过硫酸钾溶液、双氧水/硫酸混合溶液、双氧水/盐酸混合溶液3种溶液处理以在薄膜表面引入活性OH.研究了3种不同溶液的处理效果以及处理时间对薄膜表面引入OH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3种溶液处理后均能在薄膜表面引入OH.双氧水和硫酸溶液及双氧水和盐酸溶液处理3 h后OH-密度就可达到峰值,而过硫酸钾溶液处理5 h后OH-浓度才能达到峰值,过硫酸钾溶液处理效果最好,其余两种溶液处理效果基本相同.薄膜表面引入OH-后,对蒸馏水的接触角降低,亲水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介绍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性能优势及应用现状。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必备的四个基本性能,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耐腐蚀和耐磨性和骨结合性。钛合金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耐腐蚀、生物相容性优异等特点成为医用金属材料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6)
传统医用钛合金的设计标准主要为强度与弹性模量。随着外科植入物在临床的不断应用,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需要考虑合金元素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等生物安全性指标,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可拆卸或长期植入的理念。对比分析了国际上对医用钛合金的传统设计方法及准则,重点介绍了新一代外科植入用钛合金应该具备的最新设计要素和最新应用进展,提出了医用钛合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Ti6Al7Nb合金作为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其相关性能,使其满足更多的医用需求,对其表面进行性能优化成为了生物工程领域内的热门研究方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改善生物医用Ti6Al7Nb合金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氧化法、电泳沉积法、离子注入法等表面改性技术在涂层性能、工艺流程及环保等各方面的优缺点,并就提高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力、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改进方法,最后对现行表面改性技术的工艺参数优化、多功能梯度涂层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钛合金的摩擦系数大,耐磨性差,因而在滑动等摩擦发生的构件和机械部位的使用上存在问题。为此,进行了许多以钛合金为对象的表面改性研究。其中在较高温度进行的氯化、渗碳以及氧化等热处理方法,由于其表面硬化层与钛合金基体是一体的,结合性好,较多地得到应用。但热处理有时会导致疲劳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