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对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的研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美学理论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介绍了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木材肌理及结构建构方面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木结构,如果联想到的都是宫殿庙宇?那你就落伍了!在北美,平均每年建造的150万幢房屋中,约有95%的低层住宅采用现代轻型木结构体系,还有许多低层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则采用了重型木结构建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木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不仅无异于钢筋混凝土的牢固耐久,安全防火,并且更加抗震节能,低碳舒适。不同于我国几近停滞的传统木结构工艺,西方的现代木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莹  高龙  谢嘉彤 《山西建筑》2015,(6):191-192
对重型和轻型两种木结构类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代木结构常用的木材种类,并对现代木结构应用于园林建筑可能存在的耐火性、防腐性、设计标准统一性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8)
木结构建筑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在整个社会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型的建筑出现,木建筑越来越少;随着人类居住环境变化,绿色低碳提上日程,木结构在体现出了充分的优势,本文从木结构的特点出发,研究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分析木结构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良特性,对现代木结构发展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型木结构是一种近年来开始在欧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的木结构装配式建造体系,相较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具有多种优势。通过介绍重型木结构的定义与由来,分析重型木结构的优势,解读其在国内的发展,结合三个重型木结构项目实践,全面系统地普及其结构特点与建筑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现代木结构技术在我国乡镇民居建设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解析了现代木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比较了现代木结构与传统木结构的异同,提出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乡镇人居环境的改善及建筑风貌的提升。以此为基础,通过一次项目实践的梳理,分析了现代木结构技术介入乡镇民居建设的设计流程,以及建筑方案设计、构件设计、专业协同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即模数化、精确化、一体化。以期为当下建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乡镇民居提供多一种思路,促进中国乡镇建设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同时木材又是可再生和循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因此越来越多的木结构被应用于现代居住和公共建筑物中。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型木结构抗火性能及其抗火设计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火灾下木材的温度、力学和炭化特性,并介绍了国外关于木材炭化率的计算公式;根据炭化率计算公式及其火灾下木材力学性能介绍了火灾下受拉和受弯重型木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最后介绍的重型木结构抗火设计方法,可供实际重型木结构工程抗火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春  李长春 《建筑施工》2021,43(5):856-859
针对传统古木建筑结构元素设计和大木结构施工做法,采用胶合木结构对传统木结构进行了改进.主要应用现代结构设计手法,合理设计胶合木结构元素,并将胶合木优异的结构性能和可塑性与现代钢结构技术充分融合.实践证明:在现代木结构中应用胶合木可直接替代传统大木结构,能在确保木结构性能和装饰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传统大木结构对原木的依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且能实现传统大木结构无法实现的大跨度施工,为胶合木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木结构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采用砖木材料及木构架承重体系。现代木结构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却方兴未艾。该文对现代木结构发展与我国传统建筑传承进行协同分析,阐述了可持续的木材原料是木作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传统建筑与现代木结构技术融合是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方向,现代木结构与传统建筑协同发展是木作工匠技术传承的保障,并就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蓝健  杜东风 《建筑技艺》2021,27(3):100-101
从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文化传承、装配式木结构的结构体系、装配式木结构的防火设计、BIM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介绍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体育馆的设计思路,从木结构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现代木结构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擂鼓中心红枫敬老院现代木结构工程,指出该项目以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为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环境学指标、能满足现代人对于住房安全和健康需求;采用加拿大先进的现代木结构技术及生态建筑技术,并结合当地羌族传统木结构特色,依据高标准和人性化的原则,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制造而成,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建筑,也是国内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12.
何敏娟  何桂荣  梁峰  李征 《建筑结构》2019,49(19):83-90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中国林木曾一度因过度采伐而资源紧缺,国家不得不限制木材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致于木结构建筑基本停滞20余年。近几十年,现代木结构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和低碳建筑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很多国家鼓励使用,形成了以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木混合结构为代表的多种结构形式。近年我国也愈来愈重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现代木结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阐述了近20年中国木结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期业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木结构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回顾现代木结构技术在中国的进展,包括现代木结构的应用、木结构建筑标准编制的情况等;对中国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中国木结构发展的前景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价值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原则 ,措施方法及其意义等方面阐述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木结构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木结构工程总量迅猛增加,然而木结构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极度短缺,严重制约了木结构的发展。文章基于中国木结构教学现状和社会对木结构技术人才的需求,对当前木结构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合作教学、教学手段、专业竞赛及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适应现代木结构发展需要的木结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6,(11)
木结构建筑不仅满足了风格灵活、布局合理、建筑体量适宜等要求,且精湛的工匠技艺以及传承后世的工匠精神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针对木结构的独特风格,探讨了结构本身特点以及对古建筑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建立新型木结构特色建筑体系,以推动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发起的"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推广行动暨‘梦家园’杯丹东港木结构竞赛活动",历时5个月,经过层层筛选,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揭晓。单户式木结构住宅奖、多户式木结构住宅奖、木结构建筑室内优秀设计奖、木结构公用建筑奖等10个奖项花落各家。为进一步推广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的木结构建筑理念,促进木结构建筑设计与工程品质的进步和创新,本刊特甄选三个获奖项目刊登。  相似文献   

18.
传统木结构建筑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并在建筑史上留下绚烂画卷.现代木结构建筑除了独栋住宅之外,还可以应用在多层住宅和商场、学校、办公搂等各种商业和公共建筑、包括景观建筑、休闲建筑等. 木结构建筑具有绿色环保、保温节能、结构安全、抗震、防火安全、耐久舒适、节约成本等优点,可以为中国巨大的建筑市场需求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木材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现代木结构技术的发展,木结构建筑在全球也日益普及.木结构往往在地震中表现良好,这也是多地震地带如日本、台湾、北美、澳洲等地青睐木结构的一大原因.汶川大地震后,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卑诗省政府援建了四栋抗震木结构建筑,分别是都江堰向峨小学、绵阳特殊教育学校、北川红枫敬老院以及成都青白江华严小学.木结构为这些灾区居民提供了崭新的温馨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  相似文献   

19.
孙永良 《建筑技术》2020,51(3):272-274
由于木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契合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故近年来体量较小、形式多样、造型独特的现代木结构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推崇。但木材本身较弱的刚度特性及木结构节点的刚度不足,致使现代全木结构体系特别是梁柱式木结构体系往往抗侧性能不足,难以承受诸如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侧向荷载。对此,合理地将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应用于现代木结构建筑起局部加强作用或作为结构核心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结构》2020,(8):8-8
中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传统木结构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至明清达巅峰,这些木结构建筑历经战争、自然灾害但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木结构建造技术水平。21世纪起,中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的木结构材料的利用,近10年来,随着木结构建筑节能环保、"天生工业化"优势的凸显,木结构设计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木结构建筑科研进展和相关规范体系的完善,国家鼓励木结构工程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保障木材供应的人工林开发,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发展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