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河南某钢铁厂废水回用反渗透(RO)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通过对RO系统膜污染原因及污染物分析研究,结合膜污染物成分特点,采用"杀菌+酸洗+碱洗+酸洗"清洗方案,对该厂2号、5号R O系统进行了化学清洗,清洗后R O系统进水压力明显降低,产水量有较大提高,达到了预期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城市中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冷却塔补水。通过对MBR运行数据、出水水质以及化学清洗效果的分析表明,MBR可有效去除来水中的COD、氨氮和悬浮物。但MBR系统运行4 a后,系统出现膜比通量下降、化学清洗效率偏低等问题。膜丝能谱(EDS)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物是造成膜污堵的主导因素,膜丝表面形成了致密的凝胶污染层,膜孔堵塞、窄化现象明显。根据MBR污染物质,提出采用EDTA碱洗+HCl酸洗+Na Cl O碱洗的清洗方案,膜比通量恢复率较常规碱洗+酸洗提高约10%。但膜孔内吸附的杂质沉积时间较长,膜孔堵塞现象难以彻底恢复。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反渗透系统在投运后出现了系统产水量下降、系统压差上升的现象。通过现场检查分析及膜性能标准化计算后确定,导致反渗透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为有机物和铁污染。结合对反渗透系统膜污染物的分析,制定了清洗方案:0.5%NaOH+0.5%Na-EDTA碱洗,1.5%柠檬酸+1.5%EDTA酸洗。化学清洗后反渗透系统产水量上升了11%,反渗透进水压力降低了0.15 MPa,二段压差降低0.1 MPa。最后,提出了应对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如何降低膜污染、延缓膜清洗周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反渗透除盐水系统问题分析与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荆门石化反渗透除盐水系统存在的机械过滤器出水不合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改进过滤性能、改变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完善原水加热系统、采用连续杀菌消毒、调整反渗透膜清洗方案等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回用部分浓水.经运行实践表明:在解决膜污染问题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南某热电厂中水回用反渗透(RO)装置出现的产水量下降、进水压力升高、脱盐率降低等现象,对RO膜污染物成分及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膜污染物成分特点,采用"酸洗+碱洗+酸洗"清洗工艺对该电厂1号、2号RO系统进行了化学清洗。清洗后,RO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达到了预期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岩  王文凯  韩利 《水处理技术》2012,(Z1):115-117,134
针对某电厂反渗透系统在投运后出现的系统产水量下降、系统压差上升、系统脱盐率下降的现象,通过膜性能标准化计分析算后,认为导致反渗透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为有机物和铁污染。结合对反渗透系统膜污染物的分析,制定了清洗方案:质量分数分别为0.5%的NaOH和0.5%Na-EDTA碱洗,质量分数分别为1.5%的柠檬酸+1.5%的EDTA酸洗。化学清洗后反渗透系统产水量上升了9.2%,脱盐率上升了8.5%,反渗透进水压力降低了0.15 MPa,二段压差降低0.1 MPa。并提出了应对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如何降低膜污染,延缓膜清洗周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反渗透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纯水,运行中的膜必然受到污染。膜的污染也因各地水源水质不同,预处理工艺和效果不同而复杂化,膜的清洗成为应用中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对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及陕西金泰氯碱公司反渗透系统膜的污染进行了分析和50多次在线清洗试验研究,从清洗配方、工艺、监督和操作中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膜清洗技术。运行结果表明清洗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膜污染的产生、特征及化学清洗的方法 ;通过实例阐明在反渗透脱盐系统中 ,膜的污染已成为反渗透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最大障碍 ,需要有效实用的化学清洗技术以实现反渗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防治膜污染是确保反渗透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反渗透技术中,膜污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问题,膜污染指的是水处理过程中膜表面或膜孔道被杂质、污垢或生物物质覆盖或堵塞的现象。膜污染的发生会导致许多不利影响,包括处理能力降低、脱盐率下降、回收率降低以及段间压差升高等,因此反渗透膜污染以及清洗技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反渗透膜污染的类型进行分析,并从物理清洗、化学清洗以及清洗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论述。最后,对反渗透膜及清洗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有利于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清洗剂和操作条件。通过正确的清洗和维护,可以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PAC作为地表水预处理的混凝剂时,过量地使用混凝剂常常导致双膜系统的混凝剂污染。研究发现,当pH低于6.5,PAC投加量为15 mg/L时,铝离子水解不彻底,原水中残留的铝离子质量浓度可达到0.3 mg/L。而在超滤反渗透处理系统中,总体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2 h时常出现后絮凝现象。同时,铝盐絮体与反渗透阻垢剂发生交联反应,沉积到反渗透膜面,直接影响双膜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合理地控制混凝剂投加量、调节pH、控制系统HRT等可有效抑制混凝的后絮凝现象,防止超滤反渗透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某电厂反渗透膜投产运行5年后,出现脱盐率下降,膜元件产水量降低现象。采用专用清洗药剂对反渗透膜进行离线化学清洗后,脱盐率恢复至98%以上,单支膜元件产水量由0.5~0.8 m~3/h上升至1.2 m~3/h以上,恢复到初始设计值。通过总结反渗透膜离线化学清洗,对反渗透系统提出了优化运行建议,对如何降低膜污染,延缓膜清洗周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上海城镇污水处理厂AAO-MBR膜工艺长期运行中膜不可逆污染严重、离线化学清洗难以恢复理想通量的问题,对其清洗方式进行改进。在原清洗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草酸二次清洗,探究污染膜产水能力恢复情况,并通过中试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膜清洗方式改进后,离线清洗对膜污染物的去除更加彻底,清水通量可恢复至新膜的95.1%,较原清洗方式提高了27.2%。在相同通量下中试运行24 d后,膜运行压力比原清洗方式低18.2 kPa,膜污染速率明显减慢。研究通过改进MBR长期运行平板膜的污染物清洗方法,为今后MBR污水厂膜清洗提供参考,具有较好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PVDF膜由于其优良的化学性能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运行中如何控制膜污染和污染后如何清洗使得膜通量得以恢复已经成为运行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影响膜耐受污染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多种清洗剂清洗效果比较,介绍了膜污染控制措施和清洗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发挥PVDF膜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水处理中超滤膜的物理可逆污染可通过物理清洗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优化物理清洗运行模式以及运行参数对减轻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水处理中超滤膜物理污染机理、常用的物理清洗方法以及物理清洗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膜污染及其防治是影响膜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碟管式反渗透(DTRO)膜污染是在工程应用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及时的化学清洗可有效地恢复DTRO膜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对DTRO膜污染及其清洗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DTRO膜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形成的原因,以及清洗时机、清洗方法的选取,清洗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清洗世界》2021,37(6)
超滤装置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膜污染的问题,常规物理清洗难以恢复,通常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某电厂超滤化学清洗原采用酸洗+碱/氯洗,清洗效果差。通过研究超滤膜污染的原因,优化清洗药剂与操作条件,清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运行中反渗透膜系统的真实性能与系统基准性能的比较,判断出反渗透膜是否需要进行化学清洗,从而避免了清洗的盲目性;通过分析反渗透污染的原因,根据生产设备出现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清洗方案,着重介绍了其清洗液的配方和清洗步骤。  相似文献   

18.
郭剑浩  任斌  胡浩明  郭采君  李洋 《净水技术》2023,(S1):189-193+302
宁夏某化工厂矿井水膜处理单元保安过滤器在运行中出现了压差上升过快、滤芯更换频繁问题,严重影响后端反渗透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对污堵滤芯进行了碱洗,清洗效果较差。为确定污堵原因,对过滤器进水水质及滤芯上污染物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判断预处理工段投加的聚铝絮凝剂首先在滤芯上发生沉积,后续金属离子(Ca2+、Si2+等)、有机污染析出附着在絮凝剂层上形成混合污染物,最终造成滤芯彻底污堵。通过开展清洗试验制定了有效的清洗方案,清洗后上线的滤芯运行状况良好,为水处理工程中滤芯的污堵原因及清洗恢复研究提供了系统、可行的思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结合膜污染的阶段性发展理论和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小试多阶段膜污染特点的观察与分析,得出膜过程中污染具有"污染2阶段"的特点,在次临界通量状态下,运行初期膜面首先受到附着能力强、粘性高的小颗粒物质的污染,优势形成的是粘性凝胶层;一但粘性凝胶层形成,颗粒较大的物质即可较容易的黏附于其上,并逐渐加厚扩大形成泥饼层,导致运行压力的快速升高,从而进入"污染2阶段".针对高压力工况下会加剧膜深度污染的现象,提出"污染1阶段"在线维护性清洗策略,以控制"1阶段"粘性凝胶层的形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污染1阶段"膜污染理论的维护清洗可有效避免高压运行工况,降低膜深度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江爱朋  程文  姜周曙  林迎辉 《化工学报》2015,66(10):4092-4100
膜污染是导致反渗透海水淡化(seawater reverse osmosis,SWRO)系统操作成本增加和产水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系统运行操作成本,本文针对卷式SWRO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膜清洗与更换策略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反渗透和膜污染过程机理建立了膜污染情况下的SWRO系统性能模型;然后将生产过程中的总操作费用与膜清洗和更换规划联系起来,建立了以系统日均操作费用最低为目标、以膜清洗次数、膜清洗和更换时间等为寻优变量、以开放式方程模型为约束的优化命题,并通过联立求解等技术使得原本复杂的优化命题可快速方便地求解;在此基础上对SWRO系统进行了实例研究和分析。优化求解结果表明:(1)本优化策略可以大幅降低系统操作费用,并同时获得最佳膜清洗和更换时间以及膜清洗次数;(2)进料海水温度对最优膜清洗和更换策略影响很大,固定周期的膜更换策略并不合适。另外本优化方法还可得到不同条件下最优操作费用组成、以及最优目标下最优操作压力和操作流量曲线等信息,对优化SWRO系统运行和深入分析系统内部状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