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用孔径为0.2μm的陶瓷膜过滤骨架镍催化剂悬浮液,研究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膜污染主要是骨架镍催化剂在膜表面上形成的滤饼层,当操作压力循环变化时滤饼层表现出不可逆性。工业上用过的污染膜和滤饼层的组分分析表明,污染物主要是骨架镍催化剂。应用结果也表明了膜污染原因是骨架镍催化剂在膜表面形成了不可逆性滤饼层。 相似文献
4.
5.
动态膜微滤含污泥水及膜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陶瓷管为载体,对高岭土动态膜微滤含污泥水性能及膜污染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考察了错流速度、跨膜压差及污泥浓度对滤出液通量及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错流速度和增大跨膜压差均使滤液通量增加,但错流速度超过2.0 m/s易引起动态膜脱落;污泥浓度增加,则滤液通量明显降低;过滤进行约30 min后,出水浊度基本为0;60 min后,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 动态膜层及其截留的污染物阻力占总过滤阻力的90%以上. 对膜面特征污染物成分分析表明,P, Ca为膜面主要污染元素,分别占23.77%和20.60%(w);对陶瓷膜孔中不可逆污染物的化学洗脱液分析表明,膜中总有机碳近4370 mg/m2,Ca, Mg是主要无机污染元素,分别约1240和886 mg/m2. 先后用0.2 mol/L的NaOH水溶液和0.1 mol/L的HCl水溶液清洗膜中不可逆污染物,可使基膜通量恢复至新膜的85%. 相似文献
6.
7.
8.
9.
浸没式粉末活性炭-好氧膜生物反应器(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s,PAC-AMBRs)是一种利用PAC吸附性、微生物降解性和膜分离特性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本文重点分析了近20年来浸没式PAC-AMBRs系统直接投加PAC缓解膜污染机制的研究成果,探讨了PAC通过对污泥絮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综合影响缓解膜污染的机制,分析了PAC投加量和补充率对膜污染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PAC缓解膜污染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以PAC为载体形成的污泥絮体在膜表面形成结构疏松和抗压性强的滤饼层,不仅能有效降低滤饼层阻力(cake resistance,Rc),还可以作为自成型动态膜截留溶解性有机物和悬浮微生物等来减少此类污染物造成的膜污染。PAC通过吸附和/或表面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物的协同作用降低其造成的过滤阻力。定期排出和补充一定量的PAC可以提高缓解膜污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微滤,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与清洗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80
本文综述了在微滤和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影响因素,防止膜污染的措施的清洗方法的选择,指出料液粒子或溶质尺寸,膜结构以及膜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都和膜污染程度有关;通过膜孔径,膜材料,膜结构,组件结构,料液温度,流速和压力的控制可以减轻或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11.
12.
浸没式超滤膜过滤工艺处理珠江微污染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没式超滤膜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珠江水,运行参数为膜通量556L/m2·h、运行周期2h,采取气水反冲洗方式,在反洗时间为5min、反洗水量1.5m‰、反洗气量2m^3/h时,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9.5%以上,出水浊度在0.06~0.12NTU之间;对藻类的去除基本达到100%;对CODM。的去除率在47%左右,出水CODM。在2.6~45mg/L之间,去除效果一般;对氨氮的去除率只有10%左右,基本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电渗析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MBR产水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采用电絮凝和臭氧氧化2种预处理方式对MBR产水进行预处理,考察2种预处理方式对离子交换膜污染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絮凝预处理后的废水COD和吸光度分别降低26.1%、 14.5%,经过臭氧氧化预处理后的废水COD和吸光度分别降低28.0%、 87.8%,电絮凝和臭氧氧化预处理使得膜电阻比没有经过预处理时分别下降了7.74%和52.87%,臭氧氧化预处理对电渗析过程中膜污染现象的预防效果优于电絮凝技术;采用pH值为11的NaOH溶液可以有效地恢复离子交换膜的性能,清洗后的膜电阻和脱盐效率均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4.
管式膜十字流微滤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管式膜器中过滤悬浮液从膜管外壁向内壁渗透过滤的过程。以流体力学分析为基础 ,利用力平衡原理和多孔介质渗透定律 ,分析了该结构的过滤特性和滤饼形成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5.
电凝聚-膜滤组合工艺除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部队勤务特点,以除氟为对象,设计并运行了电凝聚一膜滤组合工艺除氟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越大,出水F~-质量浓度越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出水F~-质量浓度、电极组电阻和出水pH逐渐增大,跨膜压力达到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逐渐缩短.当原水F~-质量浓度为5 mg·L~(-1),HRT为10min,电流密度为51.02 A·m~(-2)时,电凝聚-膜滤组合工艺除氟出水F~-质量浓度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利用pH为12的NaOH溶液浸泡受污染的膜组件,膜的运行周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阻力系列模型分析了膜污染主要来自凹土在膜表面的沉积,通过Darcy定律过滤模型计算,确定过滤过程的阻力主要来自滤饼层阻力Rg,约占总阻力的85%。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物理、化学清洗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采用化学方法和反冲技术相结合的清洗方法,可使膜的纯水通量恢复至新膜的89 %以上,且多次的清洗效果稳定。考察了反冲压力、反冲时间和反冲周期等因素对陶瓷膜微滤凹土浆液强化过程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反冲操作条件:反冲压力0. 5 MPa、时间10 s、周期20 min。反冲技术在陶瓷膜微滤过程的膜污染控制和再生环节上起了重要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分体式工艺的中试装置,探究该工艺对西氿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氯乙烯(PVC)两种材质超滤膜的膜污染情况。PVDF膜和PVC膜两种不同材质的膜组合工艺对浊度去除率均超过95%,超滤膜可保证出水浊度要求。PVDF膜对尺寸不超过2μm的颗粒物去除效果要略优于PVC膜。初期PAC未转化为BPAC时,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主要靠活性炭吸附。当PAC转化为BPAC,BPAC-UF对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后期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BPAC-UF对CODMn去除率不高,稳定在25%左右。在膜污染控制方面,PVDF膜和PVC膜的跨膜压差增长趋势相似,但PVC膜的跨膜压差增速要略高于PVDF膜。经过强化物理反冲洗和化学反冲洗后,PVDF膜和PVC膜的产水性能均能恢复至较优状态,且PVDF膜恢复程度略优于PVC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