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混凝沉淀-超滤、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和混凝沉淀-升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超滤三种工艺处理饮用水的净水效果及对膜污染影响情况。结果表明,3种工艺的浊度和颗粒数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且不受原水水质影响,都能去除水中大多数的微生物和浮游动物,说明超滤膜组合工艺能有效的保证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超滤膜本身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相对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选用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和混凝沉淀-升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超滤工艺对COD_(Mn)、UV_(254)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2%、18.2%、28.6%和40.8%、63.7%、59.2%,且这两种工艺的过滤阻力也远小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的过滤阻力。  相似文献   

2.
孙永超  解利昕  高婷婷  周晓凯 《化工进展》2016,35(11):3658-3662
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到0.3NTU左右。当超滤处理海水时,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其产水浊度和SDI15都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直接超滤时,CODMn去除效果较差,超滤结合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时,CODMn去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预处理方法对超滤膜膜比通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超滤进行处理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较快,经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后,膜比通量衰减有所减缓,进一步经砂滤或纤维过滤后,膜比通量的衰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采用混凝-沉淀/纤维过滤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最低。  相似文献   

3.
实验中的浓盐水来自低温多效蒸馏法产生的浓水,浓海水的含盐量约40 000 mg/L,水中含有大量杂质及消泡剂,对RO的透水通量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提高RO的透水量及延长清洗周期,在RO前加PVDF材质的超滤装置作为预处理以去除对RO膜产生影响的物质。实验通过小流量、正常运行、连续运行等步骤逐步验证了PVDF的超滤膜装置作为RO预处理。原水浊度在5 NTU以上,产水浊度都能够保持在0.1 NTU左右;消泡剂为大分子有机物聚合物,对浊度影响很大,采用PVDF膜过滤后,可以完全去除,不会对后续反渗透膜产生污堵。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超滤为核心,流程为颗粒活性炭-纳米金属簇-超滤-紫外线的集成净水工艺对原水中浊度、CODMn、氨氮的去除,进行了不同原水浊度下超滤的膜污染成因分析和化学清洗试验。结果表明,集成工艺出水浊度稳定在1 NTU以下,对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29.86%和50.95%。出水水质达到了现行GB 5749-2006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较高浊度的进水对超滤膜不会造成不可逆的膜污染,但在持续较高浊度进水条件下膜阻力会快速提高并最终造成膜污染。对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浊度进行更有效的预处理能减缓膜污染的进程,膜污染发生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化学清洗能有效的恢复膜通量。  相似文献   

5.
混凝法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胶体颗粒物,降低水的浊度,在城镇水厂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混凝法处理低温高浊度原水的影响。通过烧杯搅拌试验得出:当1%的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0.5 m L/L,生石灰的投加量为15 mg/L时,混凝沉淀处理效果最佳,沉淀后源水浊度降至1.44 NTU。  相似文献   

6.
王阳 《辽宁化工》2007,36(5):358-360
研究臭氧 混凝沉淀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的净水效果.采用静态试验,改变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等参数,分别对比了CODMn、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臭氧投加量为3 mg·L-1接触氧化时间为15 min时,沉淀后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4%、20.3%和20.1%.对于低温微污染水源水,臭氧 混凝沉淀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色度,使处理后水质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探讨4种不同预处理工艺与超滤膜技术组合工艺(工艺1:原水+预臭氧+超滤;工艺2: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超滤;工艺3: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对微生物的去除贡献。试验表明:四种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均达到99.5%以上,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工艺4出水的DOC、COD_(Mn)和UV_(254)含量分别为2.747、1.73 mg/L和0.013 cm~(-1),对DOC、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2.77%、58.81%和77.97%;工艺4出水的AOC含量为88.59μg乙酸碳/L,出水BDOC含量为0.189 mg/L,对BDOC去除率最大。综合评价4种工艺出水水质化学指标和生物稳定性指标,选择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混凝-沉淀-超滤-消毒组合工艺在南方某水厂的应用情况,从原水水质、工艺选择、产水水质、制水成本等方面讨论了超滤膜工艺的优缺点。运行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在进水浊度低于5 NTU,余氯质量浓度低于0.6 mg/L,p H值为7.2~8.0时,其出水浊度低于0.1 NTU,细菌去除率高于99.99%,其它指标均不高于进水相应指标,出水水质满足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考察组合工艺连续稳定运行条件下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浊度、TOC、UV254和CODMn等常规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95%、90%、90%和85%;总硬度、总碱度、溶解性总固体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86%和91%,总脱盐率在95%以上;色氨酸、酪氨酸、SMPs、富里酸、类腐殖酸等荧光类有机物及消毒副产物前质消减率达到了88%和50%以上。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主要集中在纳滤单元,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和超滤单元对原水浊度和大分子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能为后续工艺减轻操作压力。定期对超滤、纳滤膜进行清洗可有效恢复工艺各项参数,延长膜工艺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李佳 《山西化工》2022,(3):273-274
采用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对低温低浊度水质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去除浊度效果均为1NTU时,气浮混凝工艺的助凝剂的使用量要比沉淀混凝工艺的少43%;在相同的助凝剂添加量下,气浮与沉淀工艺均可降低水中的高锰酸盐,气浮工艺的去除效果要好;对有机物(DOC)的去除,气浮混凝工艺要优于沉淀混凝工艺0.6%。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进行了城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对浊度、UV254、COD、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0%、21.2%、28.36%、31.5%,超滤膜分离系统的产水率为84.6%。超滤前加混凝沉淀预处理,可以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同时减轻了膜污染。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滤中试系统处理深圳某水库原水,对比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和混凝2种预处理工艺对超滤净水效果及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超滤工艺和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6%、34.8%、31.3%、24.9%和99.4%、35.0%、32.4%、29.5%。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对以CODMn、UV254、DOC表征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超滤工艺,而混凝/超滤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较小,并且出水浊度效果稍好。在原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凝/超滤工艺的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但对超滤膜进行化学清洗后,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膜表面仍有明显的污染物残留。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和超滤膜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协同净化性能,并对膜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IEX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去处效果,主要去除对象为分子质量低于3 k的腐殖质类有机物。MIEX+UF组合工艺对SUVA、CODMn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71.61%、60.34%和51.46%,出水浊度维持在0.1 NTU以下。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为陆生腐殖质类物质,组合工艺对其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膜污染分析表明,MIEX预处理虽然对UF进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率,但却不能有效减缓UF膜污染,运行过程中膜污染阻力仍然在膜过滤总阻力构成中占最大比例(46.75%)。因此,采取措施减缓膜污染是进一步提高该组合工艺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高浊度河水为实验用水进行常规混凝沉淀和磁加载混凝沉淀实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助凝剂以及磁粉投加量对浊度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在200 NTU以下时,磁加载混凝反应PAC、PAM和磁粉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0.2、75 mg/L,浊度去除率大于97%,出水浊度小于3 NTU,PAC的投加量与常规混凝相比减少50%以上;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ζ电位、观察絮体结构特征初步探究了磁粉影响混凝反应的机理,磁加载混凝形成的磁絮体结构紧密,有利于沉淀分离;在小试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设计5 m~3/h磁加载混凝沉淀中试装置并进行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加载混凝沉淀表面负荷为10 m~3/(m~2·h)、原水浊度在200~500 NTU时,出水浊度均小于3 NTU,去除率达到98%~99.4%,出水浊度达到GB 5749-2006。磁加载混凝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水质好的优点,适用于高浊度原水的应急饮用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讨70 m水深加压对蓝藻颗粒的细胞结构影响以及混凝沉淀处理效果,选取螺旋藻为研究对象,利用70 m水深对含螺旋藻水进行加压处理,并进行混凝沉淀;另将加压后的螺旋藻制成细胞切片进行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为11 mg/L时,70 m水深加压混凝沉淀后,螺旋藻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93.12%,浊度小于1.66 NTU,其混凝沉淀处理效果较之原水直接混凝沉淀、传统预氧化混凝沉淀的处理效果明显提升。70 m水深加压混凝沉淀处理含螺旋藻水后,水中的藻毒素、DOC均未增加,阐明该工艺处理含螺旋藻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浸没式PVC复合膜应用于浙江某自来水厂中的净水效能及其运行稳定性,并分析了超滤膜化学清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和混凝-超滤两种组合工艺,出水水质均有很大改善,出水浊度平均为0.020 NTU左右,超滤膜系统对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5%和39.1%,且出水细菌总数未检出,出水颗粒物总数平均10个/mL以下。混凝沉淀工艺作为超滤膜前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系统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超滤膜系统的化学清洗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7.
超滤膜处理含藻水,通量下降迅速,通过反冲洗难以恢复,这大大限制了超滤技术的应用范围.试验考察了超滤及PPC强化混凝和超滤联用两种工艺处理含藻水的运行状态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超滤及其组合工艺对浊度、藻类去除效果较好,系统出水中未检出藻类,浊度在0.2 NTU以下,PPC强化混凝.超滤工艺可提高超滤膜的通量及反冲洗效果并能改善出水水质,提高UV254捌和TOC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没式膜-粉末炭生物反应器(MABR)工艺处理模拟沉后水,考察该工艺对浊度、氮类、有机物、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对比聚氯乙烯(PVC)和聚偏氟乙烯(PVDC)中空纤维膜在此工艺中的净水效果和膜污染情况。结果表面,该工艺对浊度、氮类和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以将出水浊度控制在0.2 NTU以下;挂膜成功后,PVC膜对NH_4~+-N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COD_(Mn)、DOC、UV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8%、34.8%、47.0%。对比分析,发现2种超滤膜的过滤性能表现基本相当,但是PVDF超滤膜的污染情况比PVC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对南方某地区氨氮含量2.5~3.0 mg/L、浊度5~20 NTU微污染原水,以自制纳米Fe_2O_3改性砂(NMS)为固定填料的筛网,研究NMS筛网的生物预处理及其对混凝+沉淀+过滤的强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纳米改性砂(BNMS)筛网对氨氮的平均预处理率为42.5%,NMS表面生物量为40 nmo L/g。BNMS预处理对浊度的去除率为30%。预处理出水中,微生物群落总数比进水时的数量增加82%。NMS表面污泥中主要含有以下几种门类微生物: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等。与未设置BNMS预处理工艺的效果比较,微生物个数浓度增加,混凝、沉淀工艺的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0%,后续NMS滤柱自然生物挂膜时间由12 d缩短到8 d,氨氮去除率由28%上升到35%,水头损失增长速率减缓,过滤周期由48 h提至60 h。BNMS预处理联合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的出水中,颗粒粒径由原水时的200 nm降至50 nm,COD_(Mn)总去除率由65%上升至75%,亚硝态氮含量为0,总氨氮去除率由无预处理时的50%上升至92%。  相似文献   

20.
以印染废水处理站的二级出水为原水,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式(砂滤、微絮凝、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超滤膜性能及其去除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造成膜的不可逆污染,微絮凝可缓解膜污染,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膜污染在微絮凝基础上有所改善;不同预处理方式均能保证出水浊度小于0.1NTU;微絮凝直接过滤预处理工艺对CODCr去除率接近70%,微絮凝直接过滤处理方法能有效缓解膜污染,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是较有优势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