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中试规模的倒置AAO/MBR组合工艺,开展通过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以提高系统脱氮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可强化反硝化菌对污水中慢速可降解有机碳源和内碳源的利用,可提高组合工艺的整体脱氮效率。当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从1.5 h增加到3.7 h,组合工艺出水TN可降低至9.25±2.13 mg/L;同时,系统COD_(Cr)和TP去除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3.12±3.29%和93.96±1.14%。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东江某水源水为试验水质,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装置的运行维护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比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与BAF-生物强化过滤的中试工艺。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方面,两种工艺分别为95.8%和91.7%;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方面,分别为97.5%和92.5%;CODMn去除率方面,分别为61.0%和62.2%。两种工艺在运行维护方面,各有优劣。但采用BAF-生物强化过滤工艺工程投资减少20%以上,运行费用降低60%以上,更适于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试和中试实验,探索了电渗析技术在树脂脱附液资源化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电渗析能较好地分离树脂脱附液中的盐分和有机物,能够将盐浓缩到15%左右进行回用,回用盐的再生效果和新鲜再生剂接近;同时淡化液中盐质量分数降到0.5%以下,降低了脱附液后续处理难度。小试装置运行能耗费用约为20.89元/t,中试装置运行成本为20元/t。采用电渗析中试装置,预计处理每吨脱附液可节约运行成本11.5元。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该工艺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减少占地面积,该装置有结构紧凑、运行操作简便的优点.经过中原油田近1 a的试运行调试和监测,结果表明,该装置处理效果不断提高,至稳定运行时,COD的去除率为91%、BOD5的去除率为92%、NH3-N的去除率为96%、SS的去除率为91%.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级生物强化的好氧工艺处理高盐难降解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水,考察了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在高盐环境下处理低浓度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一级好氧阶段投加嗜盐单胞菌能够将生化系统COD去除率由20%~26%提高到40%~60%。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氨氮的去除能力与投加的嗜盐单胞菌及白腐菌无关。二级好氧阶段投加白腐菌能够继续提升COD去除率10%~40%,而投加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可使出水COD去除率继续提升40%~60%,两菌可相互协同强化生化处理效果,并使其出水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采用投加白腐菌和嗜盐单胞菌的生物强化技术可有效提升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水中难降解COD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利用新型多元微电解联合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在制药废水pH=3.5时,随着微电解处理停留时间的延长,其COD去除率不断上升,最高可达60%。催化氧化过程中使用双氧水为氧化剂,最佳添加量和反应pH分别为0.2%、3.0。为保证微电解稳定高效,进行了两级微电解+催化氧化处理制药废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微电解耦合催化氧化处理制药废水中试COD去除效果稳定,微电解停留3 h时,最高去除率可达68.5%。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试的Orbal氧化沟模型处理城市污水,在低碳氮比、碳源不足的水质条件下,通过外加碳源、增加内回流措施,研究其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效果,探讨其工艺运行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投加碳源、增加内回流均能够显著提高氧化沟的脱氮效率,碳源投加量越大,总氮的去除率越高;投加碳源、增加内回流比为100%时能够提高系统对总磷的去除能力,但提高空间不大。碳源投加在中沟比投加在外沟节省用量,也保证了处理效果。内回流比为100%,中沟投加60 mg/L的乙酸钠后,出水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的平均值分别为4.01、12.20、0.34、34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一级A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三级组合生物滤池强化脱氮效果,考察了第二级好氧滤柱回流比对工艺前置反硝化的影响,第三级滤池外加碳氮比对后置反硝化强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0.5 m~3/h,水温为18℃左右,第二级好氧滤柱气水比为3:1时,在回流比为100%时,前置反硝化脱氮能达最佳效果,TN去除率为54.07%,出水TN浓度平均值为19.94 mg/L,不同回流比下,COD、NH_4~+-N均有较高去除率。为进行强化脱氮,在第三级缺氧滤柱前投加碳源,碳氮比为7:1时,第三级对TN去除率为40.7%,出水TN平均值为11.84 mg/L。三级组合生物滤池结合前置和后置反硝化工艺对T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稳定运行后,系统对TN平均去除率达到72.96%。  相似文献   

9.
单国平  吕淼 《净水技术》2013,32(1):38-43,51
在药剂优化小试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密度沉淀池中试装置对高氨氮和高有机物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高密度沉淀池的出水浊度能长期稳定在0.8NTU以下,砂滤池出水浊度能长期维持在0.2NTU以下;粉炭回流工况下沉淀池对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9.3%提高至36.9%,结合后续砂滤池可使COD№总去除率达到45.4%;沉淀池出水氨氮去除率由57.2%提高至69.8%,结合后续砂滤池总去除率达76.6%。在高密度沉淀池中采用粉炭回流技术,强化了其对浊度物质、氨氮和有机物等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试探讨了在水温分别为10、12、18、23℃下3级组合生物滤池的脱氮效果,并确定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进水体积流量为1.54 m3/h时,温度对系统TN去除效果的影响远大于对于系统COD去除效果的影响,水温由常温降低至10℃左右时,系统TN去除率降低了近15%,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由12.06 mg/L升高至17.28mg/L;低温条件下第2级好氧滤柱气水体积比为4:1,回流体积比为100%时,反硝化脱氮能达最佳效果;通过在第3级缺氧柱前投加碳源进行强化脱氮,优化的COD/ρ(TN)为5:1,第3级对TN去除率为33.52%,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为11.48 mg/L,能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张力  张善发  周琪 《净水技术》2010,29(3):18-21
针对上海合流污水溢流水污染的问题,探讨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处理溢流污水的可行性,中试装置总体积18.45 m~3。试验针对三种污水进行了研究,包括旱天污水、中小强度降雨的合流污水、暴雨合流污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处理雨天合流污水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s,CSOs)。对COD和TP的去除率在50%~80%,对SS的去除率高达70%~90%。中试装置的启动时间在15 min左右,可以满足处理雨天溢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技术对E-A/O工艺处理某液晶面板厂区尾水进行优化,考察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和生物强化手段均可使工艺对废水中COD的去除能力得到提升,去除率可达60%,出水COD可降低至18.0 mg/L,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标准。2种强化方式对氮指标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NH_4~+-N、NO_3~--N和TN去除率保持稳定,NH_4~+-N去除率约为50%,NO_3~--N和TN去除率约为70%。生物强化处理与物化手段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而且易操作、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13.
纳滤膜在染料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滤、纳滤集成技术,对高盐度、高色度、高COD的染料生产废水进行中试处理试验,分别考察了恒容脱盐、恒压浓缩、连续化处理等不同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纳滤膜对COD的去除率大于90%,对色度去除率基本为100%,对染料截留率大于97%,能有效截留废水中的染料和有机物,同时一价盐(NaCl)大部分能透过膜.因此,对染料废水进行脱盐,浓缩、回用及连续化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段凯波 《净水技术》2023,(5):77-83+115
针对传统普通强化脱氮AO工艺总氮(TN)去除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规模为5万m3/d的生物反应池开展试验。在保持总池容不变的条件下重新分配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池容,将其改进为“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结构的多级AO脱氮工艺。改造后实现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从4.44 h提高至7.45 h,好氧段从6.70 h降低至3.69 h,新增缺氧段底部采用曝气可调和推流搅拌技术。同时采用基于DO浓度布设液态碳源投加点技术,进一步提高碳源利用率。实践结果表明,2021年多级AO工艺平均出水TN质量浓度为11.9 mg/L,平均TN去除率为61.5%,最高达77.8%,平均TN去除率比普通强化脱氮工艺下的47.6%提高了约29.2%,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能实现出水TN和氨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具有一定的节能降耗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EBHES~(TM)钢结构高密度沉淀池中试装置对苏州市田朗港河道河水进行处理,通过做不同进水量负荷试验、混凝剂投加量梯度试验及絮凝剂投加量梯度试验,探究该中试装置处理河道水的最优运行条件,即当进水量为60 m~3/h,纯FeCl_3投加量为30 mg/L,PAM投加量为0.5 mg/L时,此工况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出水SS、TP、COD_(cr)低至在5 mg/L、0.058 mg/L、11 mg/L,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2%、57%、67%,为EBHES~(TM)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河道水处理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流双污泥系统模拟污水处理中试试验,通过改变碳源投加量实现不同C/N比,探究连续流双污泥系统C/N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在不同进水C/N下,均能取得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随C/N比升高,反硝化作用增强,TN去除率相应升高,C/N比值为5、6时,平均去除率可达86%;C/N比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小;C/N比对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C/N比值为3时TP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为93%,随C/N比增高去除率逐渐下降,C/N比值为6时TP平均去除率仅为61%。可见,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对进水C/N比偏低的生活污水有着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投加碳源的方法来强化水解-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亚麻废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在不加碳源时,CODCr的去除率仅为80.96%,出水CODCr高达795 mg/L.但当投加微生物易吸收利用的碳源之后,CODCr的去除率均>90.1%,尤其是从两处向系统投加碳源时,CODCr去除率>93%.所补充的碳源不仅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同时也提高了微生物的协同代谢能力,最终提高了系统对CODCr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同步培驯法启动好氧生物絮凝吸附工艺中试装置。试验结果表明,驯化稳定后取得良好的絮凝效果,对CODCr,溶解性CODCr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0%,40%和80%左右;CODCr和SS去除率受CODCr污泥负荷变化影响不大,去除率保持在75%左右,溶解性CODCr去除率随着溶解性CODCr污泥负荷增加而降低;本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絮凝池内污泥负荷在2~20kg[CODCr]/(kg[MLSS]·d)之间变化时,CODCr去除率保持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体化生物活性炭中试装置,探究4.0 mm和1.5 mm的柱状炭对污染物去除性能,择优选择作为装置目标炭进行人工挂膜。挂膜成功后,探究不同气水比条件下,装置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活性炭均有较高的COD去除率,且4.0 mm柱状活性炭运行稳定,无跑炭现象,利于生物膜的形成,为此次实验的目标炭。启动挂膜阶段,装置污染物去除率呈现先降低后逐步升高,最后趋于稳定;气水体积比2:1条件下,装置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COD、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5%、10.7%。NH4^+-N去除率均不高,可能与硝化细菌生长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粒径荔枝核、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复合获得多孔固体碳源,对复合碳源的微观形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在人工配制的工厂化循环养殖废水中考察了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释碳速率及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扫描电镜显示粒径250μm复合碳源的外表面致密,孔隙较少,而含粒径150μm和粒径75μm荔枝核的复合碳源外表面孔隙较多,内部孔隙发达。脱氮过程中,粒径75μm复合碳源的硝酸盐去除率在第3天可达到100%,无亚硝酸盐积累。粒径150μm复合碳源NO_3~--N去除率逐渐上升至94.71%,NO_2~--N质量浓度则逐渐降低至0.74 mg/L。粒径250μm复合碳源脱氮效果较差,NO_3~--N去除率为30%。粒径75μm和粒径150μm复合碳源孔隙发达,碳源释碳能力强,短时间内硝酸盐去除率高,可作为海水养殖废水反硝化脱氮的固体碳源填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