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一步法工业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梯度升温,分步引发水溶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对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聚合反应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上,用正交优化等方法研究了w(DMDAAC)(简称A)、w(APS)(简称B,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w(Na4EDTA)(简称C,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和聚合反应引发温度(简称D)等因素对产物PDMDAAC特征黏度影响强弱的顺序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强弱排序为A>B>D>C。最佳工艺条件为:A为65.0%,B和C分别为0.35%和0.007%,聚合反应在引发温度D44℃下反应3 h后,再在聚合反应温度50℃下反应3 h,最后在成熟温度70℃下完成反应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DAAC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59 dL.g-1,单体转化率为95%;产物的最高特征黏度达到1.71 dL.g-1,单体转化率为94%。此外,对产物的结构、性质用1HNMR1、3CNMR和FTIR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所得的合成工艺方法是一种经济、清洁、易于工业化的PDMDAAC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絮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水溶液在过硫酸胺与亚硫酸氧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引发聚合.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及助剂作用下的聚合工艺条件,用印染废水验证聚合物的絮凝效果.数据表明:引发剂加入量以3 mg/L为佳;加入助剂能提高聚合产物分子量,添加量为0.35mg/L.聚合反应时间约6h;反应温度约60℃.聚合产物PDMDAAC在印染废水的絮凝实验中的最佳用量范围在35~45mg/L之间.  相似文献   

3.
以油页岩灰渣为原料采用碱融-水热合成法于不同条件下合成了沸石。利用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揭示了合成沸石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大小,并研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以m(氢氧化钠)∶m(油页岩灰渣)=2∶1、n(H_2O)∶n(Na_2O)=40、室温陈化6 h后晶化得到的沸石对铬(Ⅵ)的吸附效果最好。通过SEM及BET分析可以发现,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沸石颗粒表面更加疏松,出现了更多的孔道,因此有利于对铬(Ⅵ)的吸附,且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4.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采用国产原料,经合成、精制、游离基聚合的工艺路线,来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通过150t/a 装置的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水平,并具有工艺条件温和、收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可替代进口产品用于石油开采、造纸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静态杀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种受菌污染模拟水体,通过杀菌实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系列样品的静态杀菌性能,考察了加药量、作用时间、特征黏度[η]等因素对杀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聚合物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市售杀菌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的杀菌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微污染水,杀菌率先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加药量>4 mg/L后,杀菌率达到最大,基本保持不变。加药量为4 mg/L时,DM、1227、PDM系列样品的24 h杀菌率分别为29.76%、96.78%、97.93%~99.90%。加药量相同时,特征黏度越大,杀菌率越大。对于重污染水,杀菌率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加药量为14 mg/L时,DM、1227、PDM系列样品的24 h杀菌率分别为27.84%、99.98%、98.25%~99.86%。对于微污染水,PDM作用时间对杀菌率的影响规律与特征黏度有关,特征黏度越大,达到最大杀菌率的时间越短,杀菌率也越大。由此可见,PDM系列样品可作杀菌剂使用,对于微污染水,其杀菌性能优于1227。  相似文献   

6.
采用环氧氯丙烷、四乙烯五胺改性花生壳成功制备了氨基功能化吸附剂,并应用于水中Cr(Ⅵ)的吸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较好的吸附条件为:改性花生壳投加量1.5 g/L、吸附溶液初始p H为3.0、吸附时间1.5 h,对Cr(Ⅵ)的吸附率可达96.2%,明显高于未改性花生壳的72.7%。  相似文献   

7.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0,自引:8,他引:92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DMDAAC)是一种价格较低的阳离子型聚季铵盐电解质,有着广泛的用途。作者对DMDAAC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做了概述,指出了影响基聚合的因素以及提高其性能的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聚合物是一种价格较低的阳离子型聚季铵盐电解质,本文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该单体。  相似文献   

9.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胺、烯丙基氯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二甲基烯丙基胺(叔胺)和二甲胺盐酸盐。然后,分离出叔胺和二甲胺盐酸盐。叔胺在丙酮溶液中再和烯丙基氯反应得到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二甲胺盐酸盐用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得到二甲胺水溶液,可作原料套用。考察了仲胺烃基化和叔胺烃基化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加料方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最终得到了不含氯化钠的固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收率由文献中所报道的56 1%提高到70 2%。  相似文献   

10.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二甲氨、氯丙烯、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的合成工艺。通过比较一步法、两步法和滴加法三种工艺路线,最终采用滴加法,具体工艺为用低于20℃水冷却,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氯丙烯以交替滴加的方式加入到二甲氨溶液中,氯乙醇、氢氧化钠、二甲胺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然后控制季铵化反应温度为45℃,反应10h后,进行减压蒸馏,减压过滤提纯产品,得到收率在60%以上的产品。该工艺流程简单,条件温和,适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均聚、共聚产品对活性污泥进行絮凝脱水性能研究。与阳离子聚丙酰胺(PAM-C)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在用量为20-30mg/L时,HCA(均聚)对活性污泥有较好的絮凝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化工研究所高分子研究室于去年研制成功一种新的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相似文献   

13.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水处理剂,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污泥脱水处理中。参考BS EN 1408:2008 Chemicals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并针对国内PDADMAC产品的生产状况,确定了该产品的技术指标及要求,以期强化技术标准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晓蕾  刘程  张跃军 《精细化工》2007,24(6):604-607,616
对两种营养化的模拟水体,通过灭藻实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系列样品的静态灭藻性能,考察了加药量、作用时间、特征黏度等因素对灭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聚合物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市售灭藻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的灭藻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叶绿素a去除率先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药量后(中营养水4 mg/L,富营养水80 mg/L),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最大,不再变化。加药量相同时,特征黏度越大,叶绿素a去除率越大。DM、1227、PDM系列样品对中营养水的加药量为4 mg/L时,24 h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24.7%、34.8%、45.2%~62.7%;对富营养水的加药量为80 mg/L时,24h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37.9%、47.4%、51.1%~62.8%。PDM作用时间对叶绿素a去除率的影响规律与特征黏度有关,特征黏度越大,达到最大叶绿素a去除率的时间越短,去除率也越大。由此可见,PDM系列样品可作灭藻剂使用,其灭藻性能优于1227。  相似文献   

15.
赵晓蕾  张跃军 《精细化工》2011,28(9):833-838,842
该文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PDMDAAC杀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现状,尝试从应用领域、作用对象、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等方面,对PDMDAAC的杀生性能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简述了PDMDAAC杀生机理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对PDMDAAC的杀生性能认识不足,尚未真正涉及PDMDAAC的杀生机理。最后,对今后PDMDAAC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水体Cr(Ⅵ)污染,实现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通过水热H_3PO_4改性制备了花生壳基吸附剂,并将其用于水中Cr(Ⅵ)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453 K下,与质量分数为15%的H_3PO_4水热反应10 h制备的改性花生壳性能最优;当吸附剂投加量为2 g/L,pH=2.0,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水中Cr(Ⅵ)去除率可达86.83%。改性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7.
张北  刘斌  岳敏  许醒 《山东化工》2013,(4):20-24
采用三乙烯四胺对花生壳颗粒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以投加量、粒径、接触时间、Cr(Ⅵ)初始浓度、温度和溶液初始pH值为影响因素,通过静态实验,研究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得到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投加量1.0~1.6g/L,接触时间150min,初始浓度100mg/L,去除率可达99.36%,饱和吸附量达100.95mg/g。分析认为,主要的吸附机理可能是Cr2O27-与改性花生壳吸附点位上的功能基团之间的离子交换,伴随着静电吸附及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为吸附材料,采用搅拌吸附方法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效果,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改性沸石粒度(-0.25+0.15)mm、用量30g/L、溶液初始pH=6,在25℃搅拌吸附30min,水中Cr(Ⅳ)的吸附云除率达到91%以上。改性沸石对水中Cr(Ⅵ)的吸附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描述,每100g改性沸石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为26.53 mg。  相似文献   

19.
将粉煤灰与助熔剂混合进行高温焙烧制得热改性粉煤灰(TFA),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与原粉煤灰相比,TFA疏松多孔,比表面积显著提高。20℃下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废水p H为6.7、Cr(Ⅵ)质量浓度为10.00 mg/L、TFA加入量为4.0 g/L、吸附时间为90 min时,Cr(Ⅵ)去除率可达98.98%,吸附量为2.39 mg/g。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TFA对Cr(Ⅵ)的吸附过程;吸附实验数据与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得出的计算值吻合很好;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其聚合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 ( DMDAAC)是一种水溶性阳离子单体 ,其均聚物和共聚物 ,高效价廉 ,可广泛应用于油田、造纸、水处理、医药等领域 ,引起了化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综述了近五年来DMDAAC单体的合成、聚合方法以及均聚物和共聚物研究应用新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