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石墨烯柔性散热体领域今年已取得两项重大进展。日前,该所系统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在炭化过程中的导热性能演变机制,并获得高性能热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此前他们还与清华大学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相关团队成功研制出高导热石墨烯/碳纤维柔性复合薄膜。将纳米石墨烯宏观组装形成薄膜材料,同时保持其纳米效应是石墨烯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山西煤化所与相关  相似文献   

2.
《浙江化工》2015,(1):15
1月1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德会副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纳米碳材料催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二维纳米碳材料(类石墨烯材料)的制备策略和合成方法,成功实现了均一的超薄石墨烯壳层(一般为1-3碳层)对3 d过渡金属纳米粒子的包裹和封装。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表明,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活性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在纳米碳空腔中的封装阻断了其与苛刻反应环境(如酸性、碱性和强氧化性等)的直接接触,有效地延缓和阻止了催化剂的失  相似文献   

3.
<正>光驱动器件可以把光能直接转化为机械形变,而无需通过齿轮等机械传送装置的转换,具有远程的、无接触、无损伤、易操控等特点,尤其是太阳光中几乎具有无穷无尽的光能,因此,光驱动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前景,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研究工作者的兴趣。光驱动器件研究的关键之一,是发展在光照下具有能量转化特性的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优异的光学、力学等特性,在光驱动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丹麦研究人员最近刚解决了以石墨烯为基础制造有效纳米电子器件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不破坏石墨烯电气性能的情况下,在上面"雕刻"纳米级小孔。这样可让石墨烯获得比以前此类结构所达到的数量级更高的电流。这一成果表明,未来电子学所需的量子传输特性在缩小到10nm尺寸的情况下继续存在。15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  相似文献   

5.
6.
<正>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课题组在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Cu Ni合金纳米晶研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在一步合成法中使用吗啉硼烷作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Cu Ni合金八面体和立方体,并在A3偶联反应中研究了Cu Ni合金晶面和组分与其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_(50)Ni_(50)立方体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晶面和组分的Cu Ni合金纳米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人员发现Cu_(50)Ni_(50)立方体的高活性源于表面能和催化活性位点的竞争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相似文献   

7.
<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是继传统煤烟型污染物(SOx、NOx及粉尘)后困扰我国环境治理的新问题。对VOCs排放开展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及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VOCs是各种工业过程、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燃烧、运输以及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由于其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且对人体及大气环境的危害较大,目前,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的脱除方法以减少VOCs的排放。催化燃烧及等离子体催化是很有前途的废气治理技术,特别是对于不饱和烷烃和苯系物等芳香烃具有极佳的处理能力。2种技术中,高催化活性、热稳定性的催化剂及与之相匹配的反应器设计是VOCs高效脱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炭素技术》2009,28(2)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日前在石墨烯的控制制备、结构表征与物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了化学剥离方法制备石墨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科学与技术研究组(张凯松研究团队)通过超声辅助溶剂剥离的方法大量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材料。所剥离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层具有纳米级别厚度(2.2 nm),层数在2~3层,并具有较强的电负性。研究进一步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将制备的纳米片层添加在油相,通过含间苯二胺单体的水相和含均苯三甲酰氯单体的油相之间的界面聚合反应成功制备了反渗透纳米复合膜。  相似文献   

10.
《炭素技术》2013,(5):14-14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方海平、樊春海研究员与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周如鸿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DOI:10.1038/nnano.2013.125)。  相似文献   

11.
<正>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日前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单体合成以及聚合物的化学修饰,利用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设计合成出一系列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接枝共聚物,为改变高分子材料性能开拓了更为  相似文献   

12.
《炭素技术》2013,(5):74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方海平、樊春海研究员与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周如鸿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DOI:10.1038/nnano.2013.125)。  相似文献   

13.
《粘接》2012,(4):83-83
国家质检总局的权威报告发布,耐高温特种涂料都是世界技术领先的高科技特种涂料,使用范围广泛,特种性和使用效果都非常好,直接或是间接的带来的其他产品或是工艺的技术升级,涂料也是环保节能无机水性涂料,不会对人体或是环境带来任何危害,国  相似文献   

14.
石墨烯主要被分成两种,既石墨烯粉体与石墨烯薄膜。现在研究的比较透彻的就是石墨烯粉体,在石墨烯粉体的制备与运用方面均得到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而针对石墨烯薄膜来讲,被研究最多的就是它的制备技术,目前对于石墨烯薄膜在各类行业中的运用都开展了入门研究,确定了其运用到各个行业中的可能性,同时预估了它在一些行业中运用的高价值,只是大部分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完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石墨烯的精细结构研究取得进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采用快重离子及高电荷态离子研究单层石墨烯辐照效应,通过对石墨烯与块体石墨辐照损伤的实验和理论分析,获得石墨烯与块体石墨辐照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首次得到两者辐照损伤差异的成因。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材料,集众多神奇特性于一身。其热导率是室温下纯金刚石的3倍;存  相似文献   

16.
《浙江化工》2015,(4):38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件频发、油田回注水处理以及机械、化工等行业中含油废水的处理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如何实现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是工业界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油水微乳液的分离因为其乳化特性以及尺寸效应,是油水分离的难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围绕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及其油水分离应用开展了系列工作。通过原位改性以及聚合物软模板剥离技术控制相转化过程,分别调控PVDF膜表面具有微纳尺度结构以及亲水性聚合物网络在PVDF膜表面的均匀镶嵌,制备  相似文献   

17.
《塑料科技》2016,(4):94
正近日,青海盐湖所董亚萍研究员和李武研究员课题组在均三嗪二硫醇硅烷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均三嗪二硫醇硅烷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有机双功能分子,能够应用于催化、腐蚀、黏结和化学镀等领域。自2006发现至今,已经在黏结和化学镀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但是核心技术集中在日本,因此对该类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团队,使用远铸智能(INTAMSYS)的高性能材料3D打印机FUNMAT HT,对自主研发的碳纤维/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进行3D打印工艺的系统研究,取得重要科研进展。相关成果以《Flexur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Behavior of CF/PEEK in Orthogonal Building Orientation by FDM: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sm》为题,发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NUST MISIS专家与其他国家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开展一系列快重离子辐照石墨烯实验。结果显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石墨烯上制备可控直径的纳米孔。用大量高能碳、氧、碘、金、钽和氙离子辐照石墨烯结果显示,改变离子能量能够在石墨烯上制备直径1-4纳米的纳米孔。NUST MISIS客座教授、物理数学副博士阿尔卡季·克拉舍宁尼科夫解释称:现在的石墨烯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纳米塑料(包括PE、PP、PVC、PET、PBT、PA)的研制、性能,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