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液晶显示器(LCD)采用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它与纯平显示器在性能上的差异(比如响应时间)造成LCD即使突破了价格门槛,也不能完全取代纯平显示器的地位。目前来看,LCD只能成为显示器市场的重要力量,想要取代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2.
你将很难找到比NEC 3英寸厚的MultiSync LCD200更薄更轻的桌面显示器了,该显示器具有12英寸的对角尺寸,其重量只有9磅8盎司。 该显示器采用了有源阵列液晶显示(LCD)技术,具有明亮和高对比度的平面显示屏幕。一般其它桌面LCD显示器都要求使用专用的图形适配器,而LCD200不同于这些显示器,它可以使用任意标准的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与网络》2002,(3):17-17
LCD显示器和传统CRT显示器有不少性能指标看上去名称相同或相似,但含义和重要性是有所不同的,因此选购LCD显示器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接口选择 各种平面显示器目前最大的差异在于所使用的接口,即模拟式或数字式。现今,为了搭配一般的视频界面卡,大多数LCD显示器均提供模拟式接口,有少数新型平面显示器则采用数字式接口,用户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技术不断的成熟,其售价也慢慢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很多朋友开始抛弃CRT转而选择LCD显示器。与传统的CRT显示器相比,LCD显示器虽然价格略高,但拥有诸多如无辐射、体积小巧、耗电量低、外观漂亮等优势。而大家选购LCD显示器时,是否注意了以下几点关键事项呢?  相似文献   

5.
随着LC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越来越快,长期以来困扰LCD显示器的拖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不能否认的是,无论LCD面板怎样提升响应时间,在显示动态画面时,仍然不能完全消除拖影现象,和CRT在显示效果上有一定的区别,这是由于传统的LCD面板本身的结构造成的先天缺陷,没有办法完全消除。但是,随着LCD显示器逐渐取代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拖影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显示器厂商也在针对拖影问题作出技术上的改进,以期将拖影现象对视觉的影响降低到最小。BenQ推出的AMAZ(疾彩引擎2代)技术就是针对LCD显示器研发的一种消除拖影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众硬件》2005,(10):157-158
不知不觉,曾经在心中那高贵的LCD显示器已走近了千家万户,对此,我们似乎还没回过神儿来。自LCD显示器正式进入消费级市场以来,由于自身技术的不完善和高昂的制造成本,让它始终处在价格的顶峰。记得当时有不少评论家对其何时能成为主流级消费产品表示过担忧,也因此,能拥有LCD显示器在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心目中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时至今日(似乎没过多长时间),技术日益成熟的LCD显示器凭借着较当年低很多的生产成本一举取代了陪伴了我们不知多少年的CRT显示器,成为大众消费者装机的首选。不过,发展之路并不是笔直的,于是你可在前方看到一些岔路,究竟该走哪条呢?这也许正是目前LCD显示器厂商考虑的问题。一条路叫做外观,一条叫做响应时间,一条叫做广角技术,还有一条叫做低耗能。每条路上的情况和风景各有不同,当然,决定权在你。本期讨论话题:一、你如何看当前的LCD显示器市场?二、当你需购买显示器时,是否会首选LCD?如果是,会选择多大尺寸、什么价位的?三、上述那些LCD显示器发展的方向,你更看重哪一点,为什么?四、说说你心目中完美的LCD显示器。  相似文献   

7.
有关LCD显示器在2009年发展的预测我们已经看过很多,16:9规格的主流化白光LED背光产品大量涌现、3D显示器的兴起……今天我们要谈的并不是它们,而是一个在今年还很难成为主流,但却是LCD显示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是触摸技术在LCD显示器上的恿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LCD显示器表现出了不可抵挡的发展势头,并一举占据了显示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一路走低的价格为其铺平了发展道路,而日新月异的技术几乎征服所有用户的眼光。当LCD显示器摆脱技术桎梏的束缚之后,其技术创新的方向便从满足基本的商业办公转向对用户生活品质的提升上来。于是像Philips 190G6和LG L193ST这样的多功能显示器陆续面世了,并将引领LCD显示器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LCD显示器很多用户选择LCD显示器看重的是它的健康环保,而此次作为Samsung首款采用MagicGreen技术的LCD显示器--720NWz8除了拥有出色的显示效果外,还集成有负离子发生器,具有清新空气的功能,超越了传统的TCO认证的健康环保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个人电脑》2007,13(7):131-131
近日飞利浦在北京召开“SMART技术-MASTER风范”第8代LCD显示器发布会。会上,飞利浦展示了最新的“SMART”独创技术,并推出15款LCD新品。来自飞利浦显示器事业部全球总部  相似文献   

11.
LCD一度抢走了人们关注CRT显示器的视线。在LCD家族中TFT—LCD(薄膜式液晶显示器)又技压群芳,在LCD市场唱起了主角。但这一切并不标志TFT-LCD就无懈可击、尽善尽美,TFT-LCD未来的辉煌取决于新的创意和技术更新的跟近,只有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2.
现在LCD显示器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不少新装机的用户都选择了LCD显示器。不过,在使用LCD显示器中, 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当然这并不一定是LCD显示器的质量问题。这里,笔者就介绍一些LCD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吕华威 《个人电脑》2008,14(4):50-51
几年前索尼LCD电视开始采用广色域技术让普通家庭用户看到了前所未见的绚丽画面,着实让人期待着有朝一日我们的LCD显示器也能实现广色域效果。其实,在高端专业级LCD中,近年来实现广色域的产品并不鲜见,但是它们高得离谱的价格使得广色域对我们广大普通用户来说还是可见不可得。不过今年以来,广色域技术一下子成为了LCD显示器的新热点,新发布的广色域显示器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于市场之中。  相似文献   

14.
硬件新宠     
52英寸LCD显示器继不久之前三星电子发布了当时全球最大的46时LCD之后,LG.Philips LCD又于昨日发布了更大的52时LCD显示器,重新刷新了记录。该LCD的最佳分辨率为1920×1080,采用Super-IPS技术,视角达到空前的176度。这款LCD预计会在明年1月上市,量产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5.
刘泽申  王翔 《微型计算机》2006,(25):150-153
自2003年以来,LCD显示器便开始全面挑战传统的CRT显示器。要让LCD彻底统治市场,首先要求LCD的显示效果不逊于CRT。评价一款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一般有响应时间、分辨率.色彩表现力和对比度等参数。随着LCD技术的发展,LC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已经可以做到4ms甚至更低,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观感,而分辨率方面LCD也可以与CRT并驾齐驱。至于被人长期诟病的色彩表现力,EIZO推出的Coloredge系列显示器已经能够实现100%Adobe RG8色彩空间的表现力一。这已经大大超过了许多CRT显示器。之后,LCD当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对比度了。众多LCD厂商是如何不断提升LCD对比度的呢?  相似文献   

16.
冯华 《微电脑世界》2003,(11):26-27
“显亮”技术是Philips公司在显示器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在CRT显示器中已经历练多年,2003年5月22日,Philips公司再次发布了其全新的“数字显亮”技术,并推出了第一款采用此技术的LCD显示器——Philips 150P4,再次将显亮技术引入到了LCD显示器领域,让我们看到了Philips将显亮技术进行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LCD显示器酷酷薄薄的样子,你一定很惊讶怎么又笨又重的显示器可以变得这么薄、这精巧。 当然,LCD和传统CRT映像管显示器的原理大不相同。这里提供你一些LCD液晶显示器的小常识,让你对LCD有基本的了解,以后选购时多一些概念,让你清楚的认识LCD显示器。  相似文献   

18.
不可否认,LCD显示器目前已经成为了显示器市场中的最大热点。但针对于某些特殊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大屏幕显示领域,LCD显示器目前在技术及价格等方面仍存大一些不足,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正是基于CRT显示器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使得大屏应用成为了CRT显示器新的应用亮点。  相似文献   

19.
《电脑迷》2008,(17):28-29
近期LCD显示器掀起降价狂潮,各尺寸产品的价格都有大幅下调,显得性价比更高,尤其是一些大尺寸LCD,降价之后价格逼近主流用户的心理价位,不少消费者出手选购大屏液晶显示器,大屏LCD成为近期市场上的热门产品。本文对LCD采用的一些技术以及产品特性进行解析,让消费者在价格比较之余,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液晶显示器。  相似文献   

20.
Tom 《微电脑世界》2007,(9):20-20
你相信么,即将来临的新一代的显示技术诸如OLED等,会令我们的显示世界变得更薄、更轻、更节能,让我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感受。曾几何时,LCD显示器凭借轻薄的外形和低功耗将CRT显示器打得一败涂地,而如今,LCD技术同样面临挑战。新一代超级薄、节能的显示技术正在走向市场,不断挑战电池续航时间的极限。或许有一天它们真的会取代笨重、耗能的LCD显示器,站到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