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柑橘皮果胶提取的最优工艺.方法:以干燥的柑橘皮为试验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溶液提取果胶;以果胶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4(2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纤维素酶的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以及溶液pH值对柑橘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纤维素酶溶液的浓度是影响柑橘皮果胶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纤维素酶溶液提取柑橘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溶液浓度为0.5%,浸提时间为45 min,浸提温度为45℃,溶液pH值为5.6,在此条件下,柑橘皮果胶的提取率可达到36.56%.结论:该提取工艺的果胶提取率高,可用于柑橘皮果胶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橘皮果胶生产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柑橘皮,进一步提高皮中果胶的提取效率,在Placket-Burman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对橘皮果胶复合酶提取工艺中的时间、温度和酶添加量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果胶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5.1h、温度41℃、复合酶添加量0.46%。在此条件下经实验验证,果胶得率理论值12.35%,验证实测值12.22%,相对误差1.05%;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得率。经检测,产品果胶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椪柑皮果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超声波功率187.5W、超声时间65.3min、复合酶用量(m半纤维素酶∶m纤维素酶=1∶1)5.6mg、pH4.82、温度41.8℃。在此条件下验证果胶得率为11.93%,说明优化工艺大大提高了果胶得率;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果胶得率;与单纯酶法相比,该工艺处理时间缩短了4~5h。  相似文献   

4.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酸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温度、浸提pH、料液比和浸提时间对柑橘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皮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2.0、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90min、浸提温度85℃,柑橘皮果胶的最大提取率为20.12%。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苦瓜中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对苦瓜汁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果胶复合酶(含有果胶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对苦瓜汁先进行酶解处理,再离心分离的提取工艺,明显地提高了苦瓜汁的透光率。结论:苦瓜汁酶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使用0.005%的GFM果汁用酶,在50℃条件下,酶解处理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西番莲果皮为原料,以酶解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浓度与液料比为单因素,分别研究了四种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淀粉酶)对西番莲果皮中果胶提取的影响,并确定将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木质素酶三者进行复配,然后以酶解p 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液料比为因子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优化复合酶酶解工艺,最后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了复合酶的添加量。实验优选得复合酶最适配比和最适酶解提取条件为:将纤维素酶0.8 g/100 g、半纤维素酶1.2 g/100 g、木质素酶0.2 g/100 g进行复配,液料比为6∶1 m L/g,p H为4,提取温度40℃,提取3.5 h,此时西番莲果皮的果胶提取得率可以达到2.63%±0.021%。  相似文献   

7.
柑橘皮渣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处理柑橘皮渣,筛选高效降解柑橘皮渣的菌株。本实验从堆肥中分离得到5 株菌株,测定其香精油耐受性,选取两株耐受性较好的菌株测定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力,并进行柑橘皮渣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L207和L702在65 ℃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属于耐高温菌株;对柑橘香精油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其最大耐受体积分数为25.0%;2 株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果胶酶活力分别是对照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520)的1.31、2.08 倍和12.68、7.30 倍。柑橘皮渣降解实验表明,菌株能快速高效分解纤维素和果胶。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表明菌株L207和L702均属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8.
低甲氧基果胶具有特殊的胶凝性和适用性,其凝胶化不需要添加糖类,广泛应用于低糖食品中,但天然低甲氧基果胶来源很少。本文以向日葵盘为原料,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复合酶法(复合酶:1.0%纤维素酶、1.0%半纤维素酶、0.5%木瓜蛋白酶)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干燥方式对向日葵盘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7、提取时间1.9h、提取温度60.5℃、p H=5.3,果胶得率为11.94±0.38%。研究发现复合酶法提取的向日葵盘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干燥方式对向日葵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的影响不大,但对分子量分布有一定影响,其分子量大小顺序为:Mw_(烘干)Mw_(冻干)Mw_(喷干)。  相似文献   

9.
柑橘皮中有效成分提取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柑橘皮为原料,用乙醇浸取经过预处理的柑橘皮,经石油醚萃取和乙醇精制得油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得出较佳工艺:在室温下,柑橘皮与浸取溶剂比为1:3,浸取时间为4h,油溶性色素的得率为1.21%,水溶性色素的得率为6.45%.并通过正交实验法对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进行探讨,选用HCl水解,得到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T=90℃, t=2.0h, pH=2.0,选用80%乙醇来沉淀果胶,果胶得率是20.3%.  相似文献   

10.
柚皮果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柚皮干粉为原料提取果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柚皮果胶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在提取温度100℃,pH2.0,时间60min,料液比1∶50(g/mL)的条件下柚皮果胶的得率最高,为27.06%,纯度达84.3%,酯化度为73.75%,所得果胶为淡黄色。常温下pH为4.86,属于酸性高酯果胶。柚皮果胶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pH增大,溶解度有下降的趋势;柚皮果胶的热稳定性优于商品果胶,但随着时间增加迅速降低,15min后趋于稳定;柚皮果胶粘度与果胶浓度和蔗糖浓度的正相关,随pH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柚皮果胶理化性质与商品柑橘果胶相似,柚皮果胶的粘度和乳化性能优于商品柑橘果胶。实验结果表明柚皮果胶是一种优质的果胶。  相似文献   

11.
柿皮果胶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柿皮中的果胶,探讨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柿皮果胶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5℃、加酶量3.0mg/g、提取液pH4.0、料液比1:35、提取时间2h,测得果胶的提取率为8.87%。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柿皮果胶的提取和测定。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酶法提取苹果渣中的果胶及产品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苹果渣中高效提取果胶,采用复合酶法对苹果渣中果胶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首先筛选出果胶得率较高的3种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酸性蛋白酶;其次确定了3种酶的复配方案为纤维素酶7%、木聚糖酶9%、酸性蛋白酶5%;并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获得了最佳的复合酶酶解条件:pH值4.1,温度54℃,时间1.3 h,固液质量体积比比1 g∶16 mL。在此最佳条件下,苹果渣粗果胶得率为40.66%。与传统的酸提法粗果胶得率26.84%相比,提高了51.49%。最后测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果胶的产品性质,结果表明: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为57.39%;果胶酯化度为89.41%,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17 630、16 670与8 170范围内,可作为制备一系列低酯果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菠萝皮中果胶的提取,采用了纤维素酶处理菠萝皮的酸解液,对此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温度为55℃,酶解pH为pH 4.2,纤维素酶的适宜用量为15.5 U/ml,酶解时间为140min。在此条件下,酶解液中果胶含量达到7.4g/L,比菠萝皮酸解液的果胶含量提高了40.7%。  相似文献   

14.
以柑橘皮为原料,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研究响应面优化双酶法提取川陈皮素的最佳工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柑橘皮中川陈皮素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探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配比例、复合酶添加量、水浴温度、酶解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对川陈皮素得率的影响,并设计响应面分析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影响川陈皮素得率的强弱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水浴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响应面优化后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配比例1.5∶1、复合酶添加量5%、乙醇体积分数70%、水浴温度61℃、酶解时间2 h、料液比1∶15,所得川陈皮素得率为265.1μg/g。与响应面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2.3%,说明优化后得到的提取参数准确可靠,是一种适合于柑橘皮中川陈皮素提取的快速、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玲  叶博  金英男 《食品科技》2008,33(6):150-152
以柑橘皮为原料,研究果胶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提取方法、水料比、提取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产量的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研磨的预处理方法,酸法提取水料比为15:1,提取的pH值为2.0,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30 min,结果为20 g柑橘皮可产果胶(干基)2.36 g.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及α-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提取姜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以姜粉为原料,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最佳的酶配比和提取条件,即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及α-淀粉酶用量分别为1.5%、1%、2%、2.5%,料液比1∶25(g/mL)、pH5.2、温度55℃、时间60 min时,姜多糖提取率最高,达22.18%,纯度为58.26%。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果胶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沉法对其果胶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响应面分析法等设计系统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pH值等影响果胶得率的因素,对果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和显著性分析,从而确定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19.7:1、提取温度87.5、提取时间84min、pH1.51。在最优条件下提取果胶的得率为7.294%,与预期值(7.316%)相差不大,因而优化的组合可用于指导产业化制备果胶。  相似文献   

18.
叶华  马力  王侃  王翔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7):159-160
研究了柑橘皮中的果胶酯酶的生物学特性。用盐析法从新鲜柑橘皮中提取果胶酯酶粗酶液,用pH-stat法测定果胶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该柑橘皮中的果胶酯酶的最适温度在50℃左右,且对热稳定性好,其最适pH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柑橘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石灰水法提取柑橘皮黄酮的工艺条件,同时对石灰水提取法、NaOH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的黄酮得率以及黄酮提取液中的果胶含量进行比较。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稀释4倍的饱和石灰水为提取剂,液料比为30 mL/g、90℃水浴2 h,黄酮得率最高为(5.15±0.03)mg/g。不同提取法的比较结果表明:石灰水法的黄酮得率与NaOH法相当,高于乙醇法;石灰水法的黄酮提取液中果胶略高于乙醇法,但远低于NaOH法。石灰水法不仅能有效地提取柑橘皮黄酮,也可以降低对杂质果胶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0.
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提取灵芝多糖,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比例为:纤维素酶3.5%、半纤维素酶4.0%、木瓜蛋白酶3.0%;最佳酶解提取条件为:酶解处理pH值、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70、50℃和81 min,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的提取率为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