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立军 《连铸》2013,32(3):12-14
阐述目前采用结晶器振动的连铸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铸坯的缺陷种类和其产生的原因。介绍新开发的非振动式结晶器的原理及其优越性,介绍了如何用非振动式结晶器生产高质量的圆坯、大圆坯及中空管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春泉  黄广镇 《连铸》1998,(2):34-37
现场实践发现铸坯角部纵裂产生于结晶器,其主要原因是钢管磨损超标,足辊未对中、结晶器振动不平稳且其冷却水速达不到要求,坯壳与结晶器壁间气隙不均匀,使相邻坯壳厚度不一,在角部产生应力集中,形成角部开裂。采取措施后,纵裂废品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连铸结晶器振动下弯月面处温度波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连铸结晶器弯月面处传热模拟实验,测量了在结晶器振动情况下弯月面处的温度,发现该处的温度随着结晶器的振动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结晶器振动频率越大,振动幅值,结晶器冷却强度以及结晶器与铸坏间的接触压力越小,因结晶器振动而产生的弯月面温度波动亦越小,据此认为,连铸弯月面温度波动是导致铸坯表面缺陷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温度波动”现象,分析了包括高频小振幅振动,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热顶结晶器等诸多技术改善坯表面质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中初始凝固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任忠鸣  董华锋 《金属学报》1999,35(8):851-855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传热凝固特点,测定了金属Sn在连铸中的温度场,初始凝固点和坯壳厚度,得到了电磁场影响它们的基本规律。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高频电磁场对金属的传热凝固的以下影响;(1)对结晶器的感应加热;(2)对金属的加热;(3)电磁力推斥液力金属,减少金属与结晶器壁接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6,(11):2376-2383
基于钢凝固两相区溶质微观偏析模型和连铸结晶器内坯壳凝固生长二维瞬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定量化描述结晶器内坯壳凝固生长的裂纹敏感性预测模型---CSC(Cracking Susceptibility Coefficient)模型。通过分析结晶器内包晶钢坯壳凝固宏观热/力学行为和坯壳裂纹敏感系数分布,探究了板坯结晶器内包晶钢坯壳凝固生长过程中裂纹敏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典型包晶钢板坯连铸工况下,坯壳偏离角区域易产生"热点",引发坯壳凝固前沿脆性温度区宽度扩大,结晶器窄面线性单锥度极易破坏坯壳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包晶钢板坯表面裂纹和皮下裂纹主要产生于坯壳凝固初期,坯壳角部皮下裂纹则在结晶器内大部分区域均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ANSYS软件对薄板坯连铸机漏斗型结晶器内钢液的凝固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拉坯过程中坯壳的热应力状况,并引入了成裂指数的概念.研究表明,当拉速为4.0 m/min,过热度在14℃时,铸坯越接近结晶器出口时,裂纹越易产生于坯壳宽面中心位置;过热度对薄板坯在结晶器内热应力场的分布影响不大;在钢液凝固初期,适当提高拉速有利于减少角部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气膜对6063铝合金连铸坯中心裂纹及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6063铝合金连铸过程中使用气膜润滑技术,研究了气膜对液穴形状及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膜可以有效改变液穴形状,使铸坯凝固过程中不可补缩区缩小,内应力和应变降低,消除了中心裂纹产生的诱因;气膜降低了结晶器的一次冷却强度,缩短了结晶器有效冷却长度,消除了冷隔及偏析瘤;同时,液体金属在气体的约束力下与结晶器内壁"软接触",减小了与结晶器间的摩擦,因此铸锭表面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气隙阻碍铸坯与结晶器之间进行热传递,影响连铸生产效率和铸坯质量,对水平连铸结晶器内气隙产生的原因、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同时分析了影响气隙产生和分布的四个因素:金属液静压力、坯壳厚度(铸坯收缩)、结晶器冷却情况和铸坯自重。  相似文献   

9.
连铸结晶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效连铸过程中,结晶器的传热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小方坯结晶器的传热特点,利用六面体八节点单元,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有限元传热数学模型,并用FORTRAN开发了相应的程序,对小方坯结晶器在浇注过程中的温度进行了模拟,获得结晶器温度场分布及变化情况;同时建立结晶器相应的三维应力模型,利用小方坯结晶器温度场的计算结果,模拟了不同结晶器铜板厚度的应力和铜板的变形。结果表明,结晶器壁越薄,变形越严重,应力越大;多锥度结晶器更适合结晶器的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两段式方坯结晶器内电磁场分布及弯月面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4个不同材质和连接方式的软接触电磁连铸用两段式方坯结晶器内的磁场分布规律,并采用Sn作为钢液的模拟工质测量了结晶器内的弯月面高度.研究表明:①当线圈顶部高于连接面35 mm,内部金属液面高于连接面20mm时,结晶器内磁场分布较均匀,相对应的弯月面也较高;②相同材料两段式结晶器采用焊接法比机械连接法效果好;(③结晶器壁产生的感应电流是影响结晶器内部磁场的重要因素;④两段式结晶器上部材料应选择电导率和磁化率都较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