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利用钛白废酸从电热法黄磷电尘中提取镓和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黄磷电尘浸出镓和磷的过程中反应温度、硫酸浓度、二价铁离子浓度、液固比对镓和磷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磷酸根离子浓度、反应温度对镓和二价铁离子沉淀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镓和磷的浸出率随反应温度、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二价铁离子对镓和磷浸出率的影响不明显; 液固比对镓浸出过程影响显著, 对磷浸出过程影响不明显; 电尘中的磷比镓容易浸出。镓和二价铁离子的沉淀率随磷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磷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摩尔比大于1∶1后, 磷酸根离子浓度对沉淀率的影响不再变化; 温度对镓离子沉淀过程的影响较小, 对二价铁离子的沉淀过程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水热碱溶法从粉煤灰中浸出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碱溶法从焙烧处理后的粉煤灰中浸出镓, 研究了反应温度、钙硅比、碱液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镓浸出效果的影响。综合镓的浸出率以及反应成本等因素, 确立了浸出镓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80 ℃、钙硅比1∶1、碱液浓度200 g/L、液固比20∶1、反应时间3.0 h。在最优条件下, 粉煤灰中镓浸出率可达87.84%。  相似文献   

3.
对黄磷电尘灰中的镓进行了加压硫酸浸出的研究,重点考察了硫酸质量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优工艺条件下,镓的浸出率为97.14%,SiO2截留率为97.75%,氟的浸出率仅为2.73%,实现了镓的选择性浸出和酸浸液沉硅脱氟的综合效果,浸出矿浆过滤性能良好。镓的提取效果与硅胶的形成情况密切相关,高温条件有利于酸浸液中可溶性硅转化成晶态SiO2及维持高的镓浸出率。  相似文献   

4.
对黄磷电尘灰中的镓进行了加压硫酸浸出研究,重点考察了硫酸质量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优工艺条件下,镓的浸出率为97.14%,SiO_2截留率为97.75%,氟的浸出率仅为2.73%,实现了镓的选择性浸出和酸浸液沉硅脱氟的综合效果,浸出矿浆过滤性能良好。镓的提取效果与硅胶的形成情况密切相关,高温条件有利于酸浸液中可溶性硅转化成晶态SiO_2及维持高的镓浸出率。  相似文献   

5.
热酸浸出锌浸渣中镓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锌浸渣热酸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分析了浸出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并用于指导回收稀有金属镓和锗。实验结果表明,锌浸渣中镓和锗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初始质量浓度为188 g/L,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3 h,液固比为5∶1,搅拌速度为300 r/min,该条件下多组综合实验的酸浸出液中Ga和Ge的浸出率均高于86%和62%。锌浸渣中金属镓锗的浸出过程在动力学上属于"未反应核减缩"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反应温度、始酸浓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6.
镓是一种重要的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领域,主要从其他金属(铝、锌等)生产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回收。黄磷电尘灰作为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回收镓的潜在资源。本研究采用水洗—酸浸两步法回收电尘灰中的镓,首先通过水洗去除电尘灰中KH2PO4等水溶性物质,以其达到富集镓的目的,其次,通过探究水洗后电尘灰酸浸过程中硫酸浓度、液固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镓浸出率的影响,确定回收镓的最优工艺参数,推导出酸浸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洗最优条件下,电尘灰的失重率为26.40%,镓的损失率仅为4.65%,镓富集了约1.3倍;在硫酸浓度3 mol/L、液固比8:1、温度80 ℃、时间120 min的酸浸最优条件下,镓的浸出率可达95.28%;水洗后电尘灰的酸浸过程可以用收缩性未反应核模型描述,服从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47.54 kJ/mol。  相似文献   

7.
蛇纹石酸浸取处理的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涛  彭同江  刘琨 《矿产综合利用》2006,(1):21-23,34,49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蛇纹石酸浸取处理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液固比等四个因子对蛇纹石中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权重依次减小;其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硫酸浓度40%,液固比8。  相似文献   

8.
锌冶炼铜烟灰中铟氧化浸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锌冶炼过程中的铜烟灰为原料,研究了硫酸浸出含铟铜烟灰过程中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氧化剂高锰酸钾用量等因素对铟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浓度300 g/L、液固比6 mL/g、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5 h、高锰酸钾添加量0.3%时,铜烟灰中铟浸出率为65.73%。  相似文献   

9.
采用硫酸浸出含锂废渣中的锂,考察了温度、液固比、硫酸浓度和搅拌速率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比5∶1、硫酸浓度10%、搅拌速率400 r/min、反应温度70 ℃、反应120 min时,锂浸出率达到94.63%。通过正交实验和动力学推导,确认含锂废渣中硫酸浸出锂的动力学模型为收缩核模型,浸出表观活化能为10.39 kJ/mol,浸出过程中速度控制步骤是固膜扩散。  相似文献   

10.
以硫铁矿为还原剂,开展了软锰矿-硫铁矿协同还原浸出实验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两矿质量比、液固比、初始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300 r/min、液固比5、反应温度85 ℃、初始硫酸浓度100 g/L、硫铁矿与软锰矿两矿质量比20%、反应时间300 min时,锰浸出率达99.5%以上;浸出渣中主要物相为难溶物FeO(OH)、SiO2、ZnS、Si和FeS2等。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提铝渣的除铁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常压条件下,粉煤灰提铝渣的酸浸除铁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与硫酸和硝酸相比,盐酸除铁效果较好。并详细讨论了盐酸除铁过程中反应温度、盐酸浓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即在80℃、HCl浓度为6mol/L、液固比为6∶1、反应2h时除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蔗髓为还原剂, 在酸性条件下浸出高铁氧化锰矿, 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蔗髓用量、硫酸浓度、浸出温度、反应时间及液固比对锰浸出率和浸出液中残余有机物含量的影响。在蔗髓/锰矿质量比0.07 g/g、硫酸浓度6.44 mol/L、浸出温度90 ℃、反应时间3 h、液固比2.0 mL/g条件下, 锰浸出率73.73%, 浸出液COD含量530 mg/L。锰矿中未被浸出的锰, 按铁屑/锰矿质量比0.06 g/g添加铁屑, 继续进行还原反应, 总锰浸出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浸出试验工艺条件对制备低磷铁精矿品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磷赤褐铁矿进行了光谱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铁物相的测定,以及矿石赋存状态研究。根据赤褐铁矿的性质,本研究选择不同酸分别进行了硫酸、盐酸浸出试验。对最佳浸出酸进行了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等不同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H2SO4浓度以8.33%较为合适,浸出温度以60℃为宜,液固比以2.5∶1为宜,浸出时间以15min为宜。得到铁品位为58.96%,磷品位为0.222%,铁回收率为75.08%。  相似文献   

14.
刘杰  韩跃新  印万忠 《矿冶》2008,17(1):38-41
针对朝阳地区富钾页岩进行酸浸提钾的实验研究。在适宜的条件下对富钾页岩进行焙烧预处理,对焙烧产物进行酸浸提钾的条件实验,确定了适宜的酸浸提钾条件为:液固比为3,硫酸浓度为33.03%,浸出温度为80℃和浸出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钾的浸出率可达88.08%。通过XRD分析,初步确定了在酸浸过程中的主要物相变化规律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废旧锂电池正极片分选正极粉末和铝集流体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分离不彻底、分选时间长等问题,采用了淬火法进行分选,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搅拌速率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2 h、硫酸浓度0.2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搅拌(200 r/min)30 min条件下,铝集流体中镍、钴质量分数分别达0.91%和0.43%,铝直收率98.2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从石煤发电产出的炉渣中提取钒的浸出过程.结果表明,直接硫酸浸出最佳条件为炉渣50g,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6h,浸出液固比2:1,3mol/L的硫酸溶液,搅拌转速400r/min,磨矿时间90min.最佳条件下钒的浸出率达到86%.  相似文献   

17.
从铜镉渣中浸出铜锌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对广西来宾冶炼厂铜镉渣中的金属铜、镉、锌的浸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成本较低的空气和二氧化锰做氧化剂促进铜浸出,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比、MnO2的用量对铜、镉、锌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铜镉渣中的主要有价金属铜、镉、锌的最佳浸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通空气的条件下,控制浸出温度为60℃、硫酸浓度为15%、液固比为3mL/g、MnO2用量为铜镉渣的2%、浸出时间为3h,铜、镉的浸出率达到97%以上,同时锌的浸出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