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阳凹陷白秋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岩性加构造油气藏,要求地震资料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频宽。通过对以往地震资料观测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勘探目标特点,建立了地球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从采集面元、主要目的层深浅变化特点、纵横向覆盖次数、减小"采集脚印"等多方面入手,认真进行观测系统的论证、优化设计,优选出抗噪强及能有效提高目的层分辨率和频宽的观测系统。通过2006年度白秋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实际应用,较大地提高了该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较好地完成了地质勘探任务。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球物理》2020,(1):16-21
针对火山岩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基于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照明分析、聚焦分辨率分析等技术,重新设计了某火山岩凹陷地区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案,在当前采集成本要求下,大幅度改善地震资料品质。与以往地震采集资料相比,新采集地震资料剖面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明显提升,达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外带勘探目的层埋藏很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要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浅层资料,勘探难度大。通过精细的分析论证,优选出合适的地震观测方法,并经详细的试验,确定了最佳观测系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最浅目标清晰成像,还节约了采集成本,取得了一系列地质成果。采集实践表明,小面元、小Xmin和高有效覆盖次数的多道、多线观测系统,是浅层三维地震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外带勘探目的层埋藏很浅 ,断裂发育 ,圈闭破碎 ,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要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浅层资料 ,勘探难度大。通过精细的分析论证 ,优选出合适的地震观测方法 ,并经详细的试验 ,确定了最佳观测系统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使最浅目标清晰成像 ,还节约了采集成本 ,取得了一系列地质成果。采集实践表明 ,小面元、小Xmin和高有效覆盖次数的多道、多线观测系统 ,是浅层三维地震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桩海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高精度地震勘探在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技术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 Hz提高到45 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 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JP2〗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Hz提高到45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江苏油田高邮金湖凹陷以往三维地震采集情况及效果分析,探讨下步在高邮凹陷南断阶、北斜坡、金湖凹陷安乐-桐城断裂构造带、闵南-杨村断裂带、石港断裂带等低信噪比地区以提高资料信噪比为主要采集方法,其他地区以提高资料分辨率为主要采集方法,并对隐藏油气藏、火成岩地区的地震采集方法、对策进行了分析,对高邮金湖下步三维地震采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泌阳凹陷南部断裂带,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地震勘探的困难区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往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地质研究的需要,难以解决该区带复杂的地质问题。通过改善激发条件提高单炮品质,应用正演模拟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的观测系统,使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分辨率明显提高,获得了完整的南部陡坡带资料,满足了构造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辽河拗陷深层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河拗陷以往采集的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较低,不能满足辽河油田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必须以获得良好的深层资料为目标,努力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辽河油田分公司选择辽河拗陷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北部地区为突破口,通过采用最佳岩性激发、有效弱信号保护、变观测系统、增加覆盖次数等一系列改进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列攻关试验,并采集了新的地震资料。可以明显地看出,新资料不仅具有丰富的浅层信息,其深层(3000m以下)及潜山内幕反射也很清晰,分辨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区二次三维地震采集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胜利油田早期的三维地震勘探(本文称一次三维)由于当时装备、技术水平的限制,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均较低,无法满足油田开发的要求,因此对一些有利区块利用当代最新的勘探技术及装备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田家、于家庄及东营城区二次三维采集项目的实施,认为基于具体勘探目标的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及科学论证是二次三维采集成败的关键,此外要十分注意表层结构和干扰波调查,力求选择最佳的激发参数和接收参数。上述3地区的二次三维采集资料表明,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比一次三维资料有了明显的提高,见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东部老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意义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全区基本覆盖了三维地震勘探,其中白庙地区的三维资料是1987年采集的。由于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地下小断层发育、岩性变化快、目的层埋藏深,虽经多次处理,仍不清楚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为此在2001年冬至2002年春重新在该区开展一次三维地震勘探。在采集方法上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在资料处理上采用高保真度处理,在地震资料解释中采用高精度综合层位标定、地震正演分析、相干体分析、可视化等先进解释技术,所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了明显提高,为岩性反演、属性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条件。本次在白庙地区开展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见效快、投资周期短,可望为老油区资源挖潜、产能建设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内边界大断裂的位置及断裂带的内幕结构,本文针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从静校正、速度分析、三维DMO和偏移等四项关键处理环节对原始地震数据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权衡各项处理要求和工作效率情况下,确定了每一排列片线数、满覆盖测线长度、面元尺度、纵横向覆盖次数及排列类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观测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厂油田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厂油田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对观测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正演模拟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震检联合组合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能否采用组合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本文从震检联合组合原理及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大庆地区的实际资料,说明在石油地震勘探中,采用较小的组合距进行震检联合组合能压制低频和高频干扰,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官1地区断块发育,勘探潜力较大。老资料分辨率较低,影响了进一步勘探开发。针对工区勘探存在的技术难点,使用小面元、高采样率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采用小炮排距、高覆盖次数的目标设计提高资料信噪比;根据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优选最佳观测系统;使用延迟叠加震源提高有效波的下传能量;通过多种方法联合调查、解释,量化工区不同井点的激发井深,保证资料采集质量。得到的新资料较老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满足了精细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阿北、顺北地区位于塔北坳陷区的西部,地表、地下结构复杂,是塔里木盆地典型的低信噪比地区。该区以往的地震剖面品质差,主要目的层埋藏深且岩性致密,各层之间速度接近,层间反射系数小,资料中深层信噪比低。为了清晰成像中深层内幕,对采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根据已知资料建立地质模型,从地震采集设计入手,采用MOFLS模型正演的方法分析以往地震勘探存在问题,然后确定观测系统,以经济可行的方法确定获取更多地下目的层有效反射波资料的最佳排列长度,同时运用野外采集“现场质量监控一体化”技术。新采集的资料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达到了采集攻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由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断裂系统发育以及目的层段沉积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地震施工难度较大,地震资料的品质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因此,开展了以提高复杂断块清晰成像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改善激发条件解决了研究区地表疏松砂砾层导致的单炮强低频干扰问题;其次,利用以往资料对炮密度与地层成像的信噪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优选了野外施工因素,解决了研究区核三段上、下亚段因沉积差异性导致的地震资料品质响应问题;最后,针对复杂断块群波场复杂引起的断层反射难以聚焦成像的问题,应用双聚焦成像等技术,对三维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方法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复杂断块的断层成像更加清晰,尤其是核三段下亚段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