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了计算6跨的6层及24层结构的12种不同限制屈曲支撑布置方式的框架在地震下的响应,考查不同竖向支撑形式对不同高度框架的抗震影响。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高层钢结构限制屈曲支撑的布置形式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于建筑钢结构,耗能支撑的布置形式多种多样,而合理的支撑布置方式会提高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建立了平面钢框架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支撑布置方式不同的6层、12层和24层的钢框架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得出了耗能支撑的不同布置位置和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支撑布置方式对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怡  王元清  石永久 《钢结构》2005,20(5):41-44,21
框架支撑体系作为多高层钢结构的一种结构形式被广泛采用。竖向支撑的布置方式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建立典型的多、高层框架模型(6层和18层),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的抗震性能分析(模态分析、谱分析、时程分析,循环荷载分析),对比分析了动力荷载作用下,不同的支撑布置对结构的内力、变形以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并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支撑布置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2017,(2):66-71
针对一栋20层钢结构住宅,对其中心支撑和防屈曲支撑的组合支撑布置方案进行研究。引入中心支撑替换率的概念,设计了5种不同中心支撑替换率的结构布置方案,运用Perform 3D非线性分析软件,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和时程分析方法对5种设计替换率方案进行了抗震性能对比,考虑结构抗震性能与经济性因素,得出了混合支撑钢框架中防屈曲支撑的最优替换率。结果表明:综合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变化曲线及等效支撑用量变化曲线,以该结构为基础,支撑的替换率控制在35%,能够在不影响结构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结构造价。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对防屈曲支撑单构件的研究相对较多且较为成熟,而对于加入防屈曲支撑而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工作性能、耗能能力、协同工作性能等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本文就一工程实例,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纯钢框架、普通支撑框架和防屈曲支撑框架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加以对比,研究了防屈曲支撑框架与其它形式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防屈曲支撑框架的耗能性能是纯框架的1.3倍,是普通支撑框架的1.17倍,底层防屈曲支撑的滞回性能明显优于顶层的支撑.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宜优先采用底部布置防屈曲支撑,顶部1-2层采用普通支撑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屈曲约束支撑在古北财富中心高层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北财富中心主楼结构方案综合考虑结构抗震性能、建筑的功能、设备的布置及经济性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柱网为9.2m×9.2m,9.2m×(14-17.8)m,结构特点为大柱距、核芯区偏心布置。支撑布置的范围由于受到建筑立面和设备的限制,只能集中在楼梯和电梯间周围。工程选择普通支撑框架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两种结构方案,从抗震性能、建筑功能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最后就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在工程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7.
评估了不同支撑系统改造的抗弯钢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3种结构形式:中心支撑框架、防屈曲支撑框架和巨型支撑框架。设计了一横向刚度不足的9层钢框架,满足规范对高地震灾害区域结构的侧移要求。用中心支撑、防屈曲支撑和巨型支撑改造框架,进行非弹性时程分析,评估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以局部变形(杆件转角)和整体变形(层间及屋顶侧移)为参数,比较改造框架非弹性性能的不同。结果表明:巨型支撑框架是最有效率的支撑系统,其最大层间侧移比抗弯框架低70%,比中心支撑框架低50%。侧移的减小量与地震特性有关,尤其是频率。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仅稍优于巨型支撑框架,但其总质量更大。巨型支撑框架的杆件和节点用钢量比中心支撑框架低20%,既降低了费用又体现了抗震优势。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2011,(5):72-73
评估了采用不同支撑系统改造的抗弯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共采用3种结构形式:中心支撑框架、防屈曲支撑框架、巨型支撑框架。设计了一横向刚度不足的9层钢框架,满足规范对高地震灾害区域结构的侧移要求。用中心支撑、防屈曲支撑和巨型支撑改造框架。进行非弹性时程分析,评估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以局部变形(杆件转角)和整体变形(层间及屋顶侧移)为参数,比较改造框架非弹性性能的不同。结果表明:巨型支撑框架是最有效率的支撑系统,其最大层间侧移比抗弯框架低70%,比中心支撑框架低50%。侧移的减小量与地震特性有关,尤其是频率。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仅稍优于巨型支撑框架,但其总质量更大。巨型支撑框架的杆件和节点用钢量比同心支撑框架低20%,既可降低费用又具有抗震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OpenSees和SAP 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1幢12层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静力弹塑性(Pushover)和低周往复加载分析,研究了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破坏形式以及支撑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探讨了OpenSees中构件单元类型和单元尺寸对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的影响以及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破坏时,支撑先发生屈曲,且随着支撑构件的屈曲,钢框架承载能力下降,底层支撑受力最大;采用不同类型的非线性纤维单元和不同的单元尺寸对Pushover曲线都有一定的影响;钢框架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国伟  陈鹏  吴徽  吴继丰 《建筑结构》2016,(5):34-39,85
为比较附加防屈曲支撑框架和附加摇摆防屈曲支撑框架加固既有RC框架结构后的抗震性能,通过PERFORM 3D软件对两种加固方案下的一幢美国加州20世纪70年代14层RC框架结构进行建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加固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了两种加固方案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防屈曲支撑框架层间剪力比以及结构底柱轴力的不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附加摇摆防屈曲支撑框架加固既有RC框架结构更为可行,研究为既有RC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车库结构布置选型与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晖 《山西建筑》2010,36(9):38-39
通过对地下车库三种跨度下五种常用楼盖构造体系的分析计算,给出了各种体系下层高、造价、材料用量、停车车位数量等经济技术指标并加以讨论,指出各种结构布置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应综合考虑,以选择最合理的结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剪力墙分布形式与布置数量对于框架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拟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24层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设置2种沿不同方向的地震波,作用于3种不同的剪力墙分布形式的结构上,并对其结构频率及层间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地震波的作用方向不同,相同的剪力墙布置形式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同一地震波作用下,采取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形式并适当增多剪力墙数量可以提高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程辉 《特种结构》2014,(3):26-31
重视传媒总部基地由东、西两栋塔楼组成,东塔楼因建筑平面呈L型布置,平面凸出尺寸超出规范规定,属超限高层建筑;西塔楼因演播室工艺要求,楼层存在楼板开大洞问题。结构设计采用了基于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同时,根据结构超限和平面不规则情况,设计采取了相应的详细计算及抗震加强措施,使结构最终既满足了抗震安全性要求,又满足了建筑功能要求。本文总结了其设计要点,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杜东升  王曙光  刘伟庆 《特种结构》2009,26(4):11-15,39
皇冠国际公寓楼建筑总高度72.90m,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对其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本文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组合隔震形式,由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组合隔震层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各项性能目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多遇地震下填充墙侧向刚度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通常采用纯框架模型:将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不考虑其抗侧力作用仅将墙体重量当作外荷载加到计算模型上,通过减小结构自振周期考虑填充墙对结构整体刚度增大作用。然而,多遇地震下填充墙具有一定的抗侧刚度,在其影响下纯框架计算模型是否合理有待商榷。针对该问题,建立考虑填充墙布置的RC框架结构计算模型,并进行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当填充墙均匀布置时,从框架部分承担水平地震作用力方面考虑纯框架模型是合理的,而从框架柱轴压力方面考虑又是不合理的;当填充墙不均匀布置时,结构抗震性能的各个指标均有很大的不同,纯框架模型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蒋理  江科文 《山西建筑》2010,36(11):85-86
介绍了工业厂房托梁拔柱的设计内容,包括柱子的加大截面加固法,托架的设计,柱间支撑及屋面支撑的布置,施工工序安排等,从而使得拔柱在不破坏屋顶围护结构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得以实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施工工作量,实践证明加固方案合理,经济,可为同类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泉州润柏大都会1#楼的超限抗震设计,包括结构体系布置、整体结构的弹性计算分析、侧向刚度的计算、底部加强区的竖向构件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计算、罕遇地震下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转换梁局部受力分析,重点介绍了针对本工程特点与难点所进行的补充计算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构调整和采取的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框格形式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加固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对1∶2比例的2肋梁3肋柱组合墙加固框架与2肋梁5肋柱组合墙加固框架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对比了试件在承载能力、刚度、耗能等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框格形式与其内部砌块布置方式均对组合墙加固框架的抗震性能起着重要作用;虽然5肋柱试件肋柱数量较多,但由于砌块布置不尽合理,其承载力提高程度不大,受力过程前段的刚度反而较砌块布置合理的3肋柱试件低;增加肋柱数量可以提高组合墙加固框架的抗震性能,但需要以合理砌块布置方式为前提才能更好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十年来居住小区发展所形成的较为突出的六个发展趋势作初步的分析和总结,这六个发展趋势为:小区空间结构的两级化,小区绿化趋向小分散大集中,小汽车进入家庭对小区规划的影响,南方炎热及多雨地区住宅底层架空处理,小区休闲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整体设计,小区组团布局方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