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并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趋势和情况。  相似文献   

2.
马丽  张钰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51-351
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均影响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文章结合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现状,将中国古典园林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分析了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精髓,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更好地把握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本文将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进行对比,揭示了园林中融有诗文、诗文中融有园林,二者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相互渗透和借鉴的发展状态,对比中国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建构手法的共通性,从而为现代园林意境塑造增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在崇尚自然的同时,还有其独道之处,便是阐释文化中的深远意境。本篇试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中国古典园林之“境界”略加归纳、描述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姚佳纯 《湖南包装》2023,(1):193-196+199
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和历史的传承和创新。如何在现代风景园林空间设计中融入古典园林优秀传统是风景园林教育重要议题之一。在CBL(案例教学法)教学框架下,探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空间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以“与经典对话”的课程线索和主题,通过“解读经典”“解构经典”“重组经典”3个教学阶段,分析古典园林经典先例,引导学生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对于古典园林的传承,研究古典园林在现代风景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的确,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和它的左右近邻——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7.
“模山范水”、“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和行为充分支持现代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哈达 《中国科技博览》2014,(35):364-364
中国传统文化,大体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了解和研讨诸子百家也回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语境、历史背景,才有可能真正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说什么。在先秦时期——也就是从黄帝、尧、舜到夏商周,从夏商周再到春秋战国,在这一时期,人们特别推崇道路和规律,不讲什么道德规范之类的空洞教条。周文王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路和规律,而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道路,而不同的道路就有不同的规律,关键看我们自己的道路怎样走。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产品是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非物质文化产品包装设计中十分有必要。实现这一理念,可从三个方面来思考:非物质文化产品与包装平面要素的创新;非物质文化手工艺与包装材料、结构的创新;非物质文化产品包装的可回收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牟彪  陶婵  徐鑫 《湖南包装》2023,(6):51-54
“观物取象”与“立象尽意”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在文化自信的当下为现代室内设计创新提供了新视角。理清其涵义以及设计学衍生意义,并以侗族文化主题的餐饮空间为例指导设计实践,旨在为创新现代室内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追溯了重庆市鹅岭公园的历史渊源及历史变迁历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鹅岭公园总体布局以及主要植物种类及现状、典型的鹅岭公园植物空间类型,剖析不同地形中的植物空间的营造手法。最后,总结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特点以及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12.
13.
夜景照明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是城市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从常州市景观照明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文献查找及实地考察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常州地域文化特色,并提炼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照明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朱昕 《中国包装》2013,(4):26-28
旅游纪念品作为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是传播当地文化和体现价值的最直接的媒介。本文以当前旅游纪念品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内部联系,以游客亲自体验并参与当地经济和风土人情为突破点,提出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市场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发展迅速,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历史与文化和谐发展的需求。街区中的人文环境与集体记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破坏,原本丰富多样的文化与生活元素面临消逝的困境。文章以北海老街为例,将集体记忆作为切入点,分别从文化记忆、空间记忆以及生活记忆3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在地文化与地理特征的有效结合以及“市井生活”的场景再现等设计策略,以此促进老街街巷空间的景观特色发展,并实现历史文化街区集体记忆的有效延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文化承载空间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的新场域。以青岛地铁二号线的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为例,探讨轨道交通空间一体化设计助推人文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功能到美学,最终形成城市艺术地标的国际轨道交通空间设计,逐步转向全网文化规划的发展趋势。在AUD以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理论基础下,以青岛地铁二号线为例,落实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实践典范,为中国未来的轨道交通空间文化艺术规划及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及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形意体现出发,通过“文化意象”系列作品创作,探索典型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首饰中的运用实践,旨在提升首饰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博物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急需改变文博旅游文创设计开发相对滞后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与设计案例分析,梳理了当前民族地区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困境,提出了"民族文创"的开发路径与对策.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典型的民族博物馆案例,剖析了康巴文博文创的设计创新方式,助推民族文创紧跟新时代文旅产业...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艺术介入,设计本身就具有改造现实和福祉普惠的价值底色,何来“介入”一说?但设计进入空间却是一部惊异和奇崛的旅程:伴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演进,设计介入自然空间就是介入社会空间,这涵盖了所有的造物实践、商业模式和物理空间征服;设计要敢于介入精神空间,创造政治、观念、知识、逻辑、哲学、精神法则、价值观、抽象性规则、语义符号和认知概念,这是设计的终极使命;在去中心化的数字空间,设计表达蕴涵了极大的张力,具备反拨和改造社会空间的潜力。然而,基于自然、社会与精神空间的“三元一体”属性,设计的空间介入不是孤立介入,呈现多维而总体的态势。设计始终在寻觅空间,以一种确定性的能量塑形空间、治愈空间,并创造意义联结;空间的生产又丰富了设计的意涵、鼓励了设计的触角,启发了未来的设计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本文选择以兰州黄河南岸(老城区段)滨水绿地环境为研究对象,提出更完善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