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研究从原料加工适宜性出发,探究不同品种(华硕、富士、嘎啦、金冠、澳洲青苹)和后熟度对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 NFC)苹果汁浑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后成熟对NFC苹果汁的浑浊稳定性影响显著。对比不同品种,发现华硕苹果汁最不稳定,浊度最低(4.21~5.95),分层沉淀严重,而其他品种苹果汁在后熟过程中浑浊稳定性呈现上升趋势,如金冠苹果汁浊度值从3.39上升到66.40,这可能与果汁沉淀敏感物质随后熟的变化有关。在后熟过程中,NFC苹果汁的不溶性淀粉和聚合敏感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例如澳洲青苹汁的不溶性淀粉含量由5.20 mg/L下降至无法检出,华硕苹果汁总酚含量由291.63 mg没食子酸/100mL降低至2.55 mg没食子酸/100mL。而随着后熟,NFC苹果汁的果胶含量显著升高(P<0.05),例如金冠苹果汁的果胶含量由0.66 mg/mL上升到7.34 mg/mL。这些沉淀敏感物质组分的变化,使得NFC苹果汁的浑浊稳定性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将为改善NFC苹果汁浑浊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摘     
苹果贮藏和加工对苹果汁澄清度、蛋白质和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苹果贮藏期的长短(9个月和3个月两种)和加工工艺对苹果汁澄清度,蛋白质和稳定性的影响:热不稳定蛋白质的组分;苹果汁的蛋白质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因贮藏期延长而降低。贮藏3个月的苹果加工的汁比贮藏9个月加工的汁澄清。贮藏3个月苹果加工的汁,其混浊程度与分子  相似文献   

3.
以生理成熟和完全成熟 2种成熟度的苹果为原料制取浊汁 ,对苹果汁的褐变情况、苹果汁PPO酶的热失活条件、浊汁理化性状以及悬浮稳定性进行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完全成熟的苹果更适宜用作制取浊汁的原料。文中还就苹果果肉细胞的微观形态、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以深入探究完全成熟的苹果更加适宜制取浊汁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浓缩苹粟汁行业发屉现状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的第一大国,苹果栽培面积约为225万公顷。我国苹果90%以上是鲜食品种,最主要的加工产品是浓缩苹果汁。2006年秋季苹果产量复苏,因此将压低苹果价格,而苹果成本通常占总生产成本的70%。2003年国内主要苹果汁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将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5.
苹果浊汁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而稳定性不佳一直是制约苹果浊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苹果浊汁云状颗粒体系的构成,云状颗粒物的聚集和失稳过程,以及影响云状颗粒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并对云状颗粒体系稳定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可为维持苹果浊汁云状稳定性,提高其贮藏品质,推动苹果浊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豆苹果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后磨浆提汁,再调配以苹果汁及辅料,经微细化、杀菌等处理可制成一种果汁型植物蛋白饮料。本试验着重对大豆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及酸性蛋白饮料的工艺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大豆苹果乳生产中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破碎时蒸汽热处理对浑浊苹果汁色泽及浑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破碎时 ,蒸汽热处理使果浆温度在 80s内达 92℃以上 ,不但改善了浑浊苹果汁色泽且可增强果汁的浑浊稳定性。果汁的颜色明显受果浆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影响。苹果浆温度达92℃和 95℃虽然VC 损失较多 ,但如果果汁的总酚损失较小 ,则有好的色泽稳定性。苹果破碎过程中发生的褐变主要为酶促褐变 ,但热处理温度高于 98℃ ,非酶褐变会变得显著。果汁的混浊稳定性受果汁中悬浮颗粒的大小、果汁的粘度影响。热处理增加了果胶的聚合度 ,促进果胶从果浆中的释放 ,从而增加了果汁的粘度。热还处理可减小果汁中悬浮颗浊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以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鳞茎为主要原料,辅以浓缩苹果汁、白砂糖、柠檬酸研制百合苹果复合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饮料的最佳配方:百合汁与浓缩苹果汁体积比9:1,混合汁用量60%,白砂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0.05%;稳定性试验表明,在该饮料中添加0.05%的羧甲基...  相似文献   

9.
苹果啤酒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苹果浓缩汁为主要原料,经稀释、调配、加入适量麦芽汁、酒花,酿酒酵母酒精发酵、冷却、过滤、灌装,酿造的干、半干型苹果啤酒.苹果啤酒中苹果汁含量达到70%以上.改变传统啤酒生产需耗用大量的啤麦、粮食问题.充分利用我国苹果资源,生产果香浓郁、清澈明亮、营养丰富、泡沫细腻、口味纯正、成本低廉、高质量的苹果啤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果实品种和后成熟度对苹果浊汁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基于多元数据分析手段,非靶向分析了富士、嘎啦、华硕、金冠、澳洲青苹等5个品种,在3个后熟度下制成的NFC苹果浊汁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醇类(2-甲基-1-丁醇、1-己醇等)、醛类(己醛、(E)-2-己烯醛等)和酯类(2-甲基乙酸丁酯等)为苹果浊汁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品种和后熟度对苹果汁的特征性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影响显著。澳洲青苹果汁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少且含量低,醛类是其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富士、嘎啦和金冠果汁则表现出相似的香气组分特征,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浓郁的香甜水果气味和青草味;华硕苹果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整体具有清淡的香味和生青味。另外,随着不断后熟,不同品种苹果浊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呈现不同趋势。澳洲青苹和富士苹果汁中的香气成分逐渐累积,分别有15和28种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嘎啦和金冠苹果汁香气物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二个后熟阶段风味最好;用采摘初期华硕苹果原料制成的苹果汁香气最浓郁,但随着不断后熟,挥发性香气含量显著降低。本研究开展的苹果汁风味特性研究,可为苹果浊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郭爽  刘璇  毕金峰  李斌  张彪  郭崇婷  曹风 《食品科学》2018,39(8):115-122
以来自7?个不同主产区的21?个主栽品种,共41?份苹果鲜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品种鲜榨浊汁的出汁率、浊度、果汁颜色、褐变度、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糖、有机酸、VC、矿物质、抗氧化性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不同产地的苹果浊汁,品质差异较大。总体来看,a*值、原始浊度、褐变度、可滴定酸、葡萄糖、蔗糖、苹果酸等指标的变幅均较大,分别为94.07%、70.41%、42.86%、35.26%、42.02%、42.40%、37.69%。对于不同品种的苹果浊汁,由于褐变度、总酚、抗氧化性等色泽品质指标以及糖、酸等营养品质指标间具有较大差异,其分布呈现分散状态。其中新红星品种的褐变度、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指标普遍居高,色泽品质差异最显著。富士品种大部分样品的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等指标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然而对于不同产地间的样品,其浊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加工品质指标具有较大差异,样品分布较为分散。河北省样品的出汁率、原始浊度、可滴定酸等指标普遍较低,加工品质较差。来自山东省不同品种苹果浊汁的样品以及来自不同产地富士苹果浊汁的样品间均具有较大差异,并且分别获得了77.8%和72.7%的判别准确率。以上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苹果原料制得的苹果浊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其品质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可为上游育种与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判别模型的建立实现品种与产地的识别与预测,可以指导企业对苹果原料进行制汁专用化筛选。  相似文献   

12.
浑浊苹果汁加工过程中理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光远  王璋  许时婴 《食品科学》2005,26(10):71-75
苹果汁加工过程中,果汁的L值和b值降低,a值升高,但幅度均不大。HPLC等方法测定表明酚类在加工中由于氧化而减少,果汁中黄烷醇单体和原花青素、绿原酸、总酚和表儿茶素的保留率(与原料对比)分别为79.2%、83.8%、72.8%和71.1%。顶空固相微萃取(HP-SPME)法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的检测和分析表明苹果和果汁挥发性组分中最主要的化合物都是酯类和醇类,苹果加工成浑浊苹果汁,酯类由46.94%减少为30.26%,醇类和醛类分别由38.8%、6.7%增加为46.16%、9.8%。  相似文献   

13.
混浊苹果汁加工过程中的理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苹果汁加工过程中,果汁的L值和b值降低,a值升高,但幅度均不大。HPLC等方法测定表明,酚类在加工中由于氧化而减少,果汁中单宁、绿原酸、总酚和表儿茶素的保留率(与原料对比)分别为64.2%、68.3%、61.4%和66.9%。顶空固相微萃取(HP-SPME)法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的检测和分析表明,苹果和果汁挥发性组分中最主要的化合物都是酯类和醇类,苹果加工成混浊苹果汁,酯类和醇类分别由46.94%、38.80%减少为38.48%、23.91%,醛类由6.7%增加为32.89%。  相似文献   

14.
Free and bound patulin in cloudy apple ju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validation of an HPLC-UV method for patulin analysis, a time and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recovery of patulin was observed. Spiked cloudy apple juice was analysed on successive days, which resulted in recoveries on day 3 which were up to 20% lower than on day 1. This reduction was caused by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atulin and the solid parts of cloudy apple juice. Since these solid parts are richer in proteins compared to the liquid phase of cloudy apple juice, and the binding of patulin to proteins has been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patulin will most probably interact with the proteins in the solid parts. As a consequence, up to 20% of the present patulin is bound and not detected during HPLC-UV analysis, which can lead to an underestimation on toxicological level.  相似文献   

15.
赵光远  李娜 《食品科技》2007,32(1):147-150
对影响混浊苹果汁混浊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总体看来,混浊苹果中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多酚-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酚类的氧化聚合和原花青素的聚合都对悬浮颗粒的尺寸有影响。同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平板式超滤技术对苹果浊汁进行了过滤澄清和除菌。研究了巴式杀菌酶解或未酶解的苹果浊汁、未巴式杀菌未酶解的苹果浊汁、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超滤组件形式、操作参数对3种不同预处理料液的滤液质量的影响及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平板式超滤膜通量能满足工业需求且大于管式超滤膜,操作温度宜为50℃,当加水倍数0.09倍时,可使浓缩倍数达到20倍。苹果汁超滤液的透光率在97%以上、色值在50%以上、浊度指标小于0.3,pH值、总酸、糖度、氨基态氮等却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苹果汁超滤液质量指标和耐热细菌检查结果比较表明,平板式超滤可代替对苹果汁巴式杀菌及酶解。反渗透系统对苹果汁超滤液进行浓缩,浓缩倍数为2~2.3倍,糖截留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混浊苹果汁生产中的酶促褐变及其防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光远  张陪旗 《食品科学》2006,27(11):602-605
介绍了苹果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以及在混浊苹果汁生产中防止酶促褐变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Traditionally, ozone processing within the food industry has focused on solid foods by either gaseous treatment or washing with ozonized water. However, with the FDA's approval of ozone as a direct additive to food, the potential for liquid applications has emerg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ozone processing on microbial inactivation (E. coli ATCC 25922 and NCTC 12900) and quality parameters (color, phenolic content) of cloudy apple juice. Apple juice samples were ozon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20 ± 1.5 °C) with a generated ozone concentration of 0.048 mg O(3) at a constant flow rate of 0.12 L/min and treatment time of 0 to 10 min. E. coli inactivation kinetics in apple juice were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 Shoulder log-linear and the Weibull model. Ozone treatment of E. coli in apple juice demonstrate that a desired 5 log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in 5 min. Apple juice color (L*, a*, and b*) and total phenol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ozone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