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杰  郜雨佳 《包装工程》2019,40(22):219-225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版年画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承性。方法利用APP知识叙事型结构与用户娱乐互动体验结合,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模块功能的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用户自创造体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再设计,进行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结果结合凤翔木版年画信息传播和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对其知识内容和用户交互体验进行APP设计。结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综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兼顾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及当前数字化保护面临的问题。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提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全流程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应用,为佛山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在保护民族文化多样,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陕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木版年画,解决传统手工艺色彩复原难、图案组合创新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生成对抗网络与凤翔木版年画结合的方式,多维度推动其发展。方法 通过高清扫描、自适应阈值检测法、标准色值提取及数据增广等方式对其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与标准化采集存储,建立凤翔木版年画数据集,利用CycleGAN算法训练网络模型以完成迁移实验。结果 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仅完成了年画墨线稿的色彩复原,还完成了创新设计图案的快速着色。结论 在凤翔木版年画的史料复原与设计应用方面,通过现代设计方法与色彩风格迁移功能的结合,使其在适应现代发展趋势、完成活态传承任务的同时,为同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马文娟  王怡璇 《包装工程》2020,41(18):361-366
目的 提升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挖掘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及文化价值,促进凤翔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素材,寻找凤翔木版年画适合现代设计产业的切入点。借助凤翔木版年画的文化、工艺、素材,与现代网络游戏、视频动画、手机APP、创意童书、文创产品等新型传播方式相结合,衍生出更具有文化内核与商业竞争力的设计应用。结论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通过与现代设计产业结合形成新的设计模式和产品应用,使凤翔木版年画这种老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拓展出更加丰富的设计载体和传播途径,完成“活态传承和活力再现”。  相似文献   

5.
姬灿  李轶南 《包装工程》2021,42(18):388-395
目的 从场景理论出发,探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平阳木版年画数字文创设计新思路,旨在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从而传承与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方法 通过场景分析法,从满足用户需求和关联传统节日活动场景出发,提炼平阳木版年画的表现素材和审美特征,建构基于场景理论的平阳木版年画数字文创设计场景模型,提出平阳木版年画数字文创设计策略.借助平阳木版年画表现题材与场景技术,将搭建用户关系场景、激发传统节日场景联想、提升用户体验场景、年画故事场景与传播相结合,衍生出兼具吉祥寓意与时尚新颖度的现代数字文创产品.结论 通过引入场景理论新视角,在发展黏性用户、产品设计、精准销售、文化传播中尝试开拓平阳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梁平木版年画虚拟体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卫红  邢鹏飞  夏进军 《包装工程》2017,38(16):183-189
目的探索虚拟现实在CIH保护中的设计路径,推进梁平木版年画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进程。方法在全面研究梁平年画文化基础之上,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从CIH民俗文化的分析研究到体验设计的设计实践,进行梁平年画文化体验设计。结论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可靠验证。虚拟现实的沉浸感、交互性可以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使得CIH的数字化保护从数字化保存走向数字化保存与数字化体验相结合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朱仙镇年画艺术数字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丹  任璐 《包装工程》2017,38(6):62-65
目的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数字化推广进行研究。方法简要阐述新媒体语境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化技术与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保护和传播进行整合研究的必要性,探寻了推广实践方式。结论数字化新媒体的应用加快了传统木版年画现代化发展的脚步,提高了传统民间工艺品牌传承的受众影响力,有助于拓宽市场化推广渠道;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民间工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张博  李佳怡 《包装工程》2023,(S1):161-167+182
目的 构建梁平木版年画基因图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系统化的有效传承方式,更是在新时代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中进行创新性发展的源泉。方法 将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3大部分,采用分层分析提取基因特点的方法,绘制基因结构示图,将基因结构示图整合,构建出完整的梁平木版年画文化基因结构图谱模型。结果 可以清晰看到梁平木版年画具有特征性、规定性、变异性、发展性的文化基因特征,使梁平木版年画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稳定传承主体基因,适度变异附着基因,进一步发展混合基因。结论 创新融合发挥传统年画中文化基因的新魅力,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情怀和大众审美趣味消费的春节文化创意产品和年节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柴阳 《中国科技博览》2011,(29):531-532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已取得一系列成就,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没有系统地展开。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保护和传承体系是保护、开发、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法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现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提出自己自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和分析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研究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策略。方法运用设计学、传播学、营销学剖析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策略。结论通过品牌化传播策略,为忻州发展文化产业和传承、创新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持。忻州市政府要完善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邀请高校科研机构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搭建平台,统筹规划,提升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传播效应,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杜杰  杜斌 《包装工程》2019,40(6):107-110
目的针对陕西凤翔木版年画颜色在光的作用下变灰、变暗、变淡、褪色等现象,把凤翔木版年画抽象、主观的色彩及色彩搭配进行量化的数据转化并分类保存。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将采集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颜色转化为精确的孟塞尔色卡相对应的L*a*b*色度值,进行主观比对;确定凤翔木版年画的专有色卡数据,分析凤翔木版年画的配色规律。结论建立了针对陕西凤翔木板年画的专有色卡,进行颜色数据整理及分析,总结出凤翔木版年画颜色配比量化的数据资料,从根本上解决了凤翔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颜色的记录、保存、复原以及实现颜色的二次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姜晓微 《包装工程》2020,41(12):227-235
目的研究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化设计与开发的路径。方法基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视角,分析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视觉化设计与开发西府社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践,论述借助现代设计语言视觉表达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尝试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修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与现代人认知思维的视觉传播表现的快速通道。结论通过视觉化设计开发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可以通过现代符号化形象、文创产品、交互界面三种路径进行视觉表达,这对保护与传承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有助于获得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4.
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具有关键意义,为此政府、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本身都应互相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吴雪松  王瑾 《包装工程》2018,39(20):191-195
目的 研究木版年画的数字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基于产品概念从产品使用和产品信息结构层,讨论了木版年画的认知方式以及它包含的信息内容,最后从数字图形语言、数字合成与呈现两方面,进行了木版年画数字化方法具体探讨。结论 木版年画具有产品的特点,包含具体的物、物的使用以及人们借助物所完成的事情,这些既构成了木版年画数字化内容,也成为认识木版年画背后思想或观念的途径,最后就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数字图形语言以及总的数字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旭 《包装工程》2015,36(10):20-23,48
目的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推动与帮助的作用。方法以交叉学科为手段,首先从数据库标准化建设、资源共享机制、产业化建设3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现状进行剖析;其次从非遗原生地、公共文化场馆、公共旅游场所、大众教育4种展示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展示媒介进行分析;最后以基于PC网络平台、智能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公共文化平台的数字化展示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进行分类研究。结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多媒介平台展示,实现唤起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17.
陕西风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四大产地之一,据《西凤世兴局》记载,凤翔的民间木版年画发端始于唐,盛于明、清,产地集中于凤翔以东的南肖李村.南肖李村先后有世兴画局、世忠画局、树德画局、兴盛画局等8家画局,昌盛一时.凤翔民间木版年画风格淳朴,气势张扬,制作工艺上采用手工印制,局部手工填染,或套金、套银.造型饱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凤翔木版年画题材内容多姿多彩,包括门画、美人图、风俗画、戏曲故事画、神码画五大类.研究陕西凤翔民间木版年画旨在了解它所蕴含的特殊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呼吁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人工智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设计,已成为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应用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人工智能可以更加精准地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内容,表达信息理念,更加形象化、细节化、视觉化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目的。方法从人工智能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四个方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的路径研究。结论以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数字创新设计为例,提出人工智能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细则,丰富了传统设计的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热情,带给观者更好的观赏体验,为中国数字文化遗产及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个人认为仅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限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传承才能使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从而达到真正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作用。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通过民间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承,但都远远满足不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要求。所以教育传承是目前最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
马进  张彤彤  钱晓松  胡洁 《包装工程》2023,44(8):1-14, 36
目的 对当下人工智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详细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论述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构建、分类检索、创新设计三方面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归纳并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设计的特点;总结并分析了智能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智能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技术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传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未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