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关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美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段倩怡 《上海包装》2023,(6):133-135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大众文化的趋势,还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从新媒体艺术与学科交叉、对创作者的要求、新媒体艺术与大众审美以及与大众的关系等角度出发,阐明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期对人们审美思维及体验变革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从广义上理解就是艺术的数字化。具体的说它应该是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融入艺术创作者理性思维和感性认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有别于传统媒介的艺术形式,极大地依托于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采用新的艺术技法和表达媒介,彰显人文关怀与艺术反思,表现出鲜明的生态文化特征和信息文化特征。(一)新媒体艺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新媒体艺术在国外的发展和传播实际上,在50—60年代的前卫艺术实验中也已出现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和最早的电子艺术作品。那么从这些新媒体艺术的源头艺术来看,他们都有这样~些特征:沟通与合作、强调艺术发生过程、重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互动。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孕育了新的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新媒体为传统艺术提供了数字化的呈现方式和多渠道的展示平台,带给人们全新的艺术体验。本文重点探讨传统艺术尤其是传统绘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融合与传播,以实际案例来剖析传统艺术形态的传播路径、传播方法以及对未来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罗丹  陈哲 《上海包装》2023,(7):169-171
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新媒体技术在应用到更多领域和行业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介绍了新媒体艺术语言的类型以及新媒体艺术语言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论述了新媒体艺术语言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和图标、超现实主义、动态表现主义、建构综合体验等语言应用。应用实践表明,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对新媒体艺术语言的应用,可构建出更具创新性的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雯 《包装与设计》2010,(2):106-108
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门类,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新媒体艺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这个时代最明显体现与科技结合的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介入公共艺术创作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当今城市文化发展和市民审美品味的需求。新媒体公共艺术作为新兴的学科课程,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模式方面都比较匮乏,开设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亟待加强。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和总结辨析,基于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化分析,提出以用户感知为研究对象,以交互体验为创作目的,培养"综合"媒介创新能力的模块化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金江波 《包装工程》2015,36(22):30-33
目的研究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以往艺术单纯"审美性"的美学特征。方法以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为切入点,主要围绕艺术作品本身与艺术观看者所发生的变化来讨论。结论新媒体艺术开创了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新面貌,也带给大众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和强大冲击。依托新媒体自身的诸多优势,新媒体艺术亦呈现出很多新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区分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标志。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受技术、社会与大众这三者的逻辑关系所影响,它们之间形成的审美经验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0.
陈哲 《包装工程》2020,41(20):280-283
目的 探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融合视角深入挖掘两者的相关性及具体的发展路径。方法 以新媒体艺术的产生为背景,探讨其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和巨大变化,借此引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作用及影响,接着以新媒体中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性、互动性、多维性特征为基点,分析新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分别从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逐一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新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结合方式。结论 新媒体依靠新的科技成果结合数字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所呈现的艺术设计效果达到了传统设计无法实现的艺术效果,既给受众带来了高品质的视觉、感官享受,又以此为支撑,有效带动了整个媒体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辉  沈姚姚 《包装工程》2019,40(10):78-82
目的通过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影像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方法针对新媒介对当代影像艺术产生的影响,包括真实与虚拟的完美再现、媒介交互对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新媒介对影像艺术的无界性推动等方面对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媒介性是当代影像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新媒介的介入提升了人们的视觉互动体验,革新了人们对视觉图像的认识。结论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段和创作方式,还拓宽了影像艺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对当代影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影像艺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了影像艺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它依靠新的科技成果结合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了高品质的独特的视觉、感官的享受。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一个合适的载体,将要表达的信息进行表现型设计后通过载体传达给眼睛。将新媒体和视觉传达设计紧密结合,是现代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必然选择,它将逐渐提高新媒体的艺术导向,实施精品、品牌化战略,带动整个媒体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鲁仕贵 《包装工程》2019,40(4):273-276
目的探究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优势及其在视觉传达中的语言形式与发展策略。方法从媒体形式的发展进程谈起,结合新媒体艺术的变异性、发散性、连结性等基本特征,分析其应用于视觉传达中的必要性,再结合网页设计与广告设计领域的新媒体艺术语言表达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其由单项传递信息向信息交互设计、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转变的趋势,并对广大设计师的相关设计提供思路。结论新媒体依靠新的科技成果结合数字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传统的艺术创作与表现形态的转变,提升了视觉传达艺术的实际价值,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审美需求的同时,带动了整个媒体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这是苏黎世最大的艺术设计学院.从规模上来看也是瑞士最大的。这里最大的专业是戏剧和音乐系.但同时工业设计、视觉传达和字体这三个领域又有着很好的学科传统。进入21世纪后.瑞士的设计艺术教育开始有了很大变化.这主要源于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也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如新媒体、互动设计、游戏设计和移动生活应用设计等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铁内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恒 《包装工程》2019,40(4):84-87
目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在地铁里的作用,使新媒体艺术呈现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传达各种文化信息,使观者更容易接受。方法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光线、声响、图片、影像等表现方式和特征,以及不同空间位置采用不同色彩、材质和设计,使新媒体艺术和地铁的空间相结合,使地铁空间形成相互统一、融合,既协调又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结论新媒体艺术能加强地铁里的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突显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风采和地域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新媒体艺术推广城市文化,对于正在建设和规划的地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文化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它的观念和形态的演变发展受科学技术影响,与传统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周洁 《包装工程》2013,34(2):28-32
以探寻传统图形在新媒体艺术中新的设计表达方式为目的,分析了传统图形元素在新媒体艺术中的3种存在状态,即数字化、动态化和装置化;论述了新媒体艺术中传统图形元素运用的3种方式,即再现式、混搭式和重构式,并且指出了传统图形元素重构式的具体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新媒体艺术中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将促进传统图形元素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新的设计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8.
张帆  郭延龙 《包装工程》2022,(S1):421-422
《新媒体艺术》是国内较早聚焦新媒体艺术的著作,该书第一版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发行,作为多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使用,受到较高的评价,并于2011年进行再版。该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字文化教学实验中心张燕翔副教授撰写,从新媒体艺术概念、电子视觉、平面视觉、数字视频、影像艺术、数字动画、三维艺术、声音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虚拟现实、科技与艺术的思考等维度,系统地阐述了新媒体艺术的知识体系。该书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新文科教学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思维能力,拓展艺术设计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分析地铁公共艺术的矛盾,探讨跨界设计的意义与价值,研究新媒体艺术的跨界协作模式和地铁公共艺术的新媒体转型方向。基于中国地铁公共艺术的生存状态和矛盾,在跨界设计的思维模式和视角下,结合案例,比较新媒体公共艺术和传统地铁公共艺术两者在构成要素、表现语言、审美态度、与地铁空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探索地铁公共艺术新媒体转型的优势和价值。总结发现在跨界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可以视为地铁公共艺术在当代转型的方向。在跨界协作的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凭借自身的艺术语言和对公共性的诠释,能够突破传统公共艺术的局限,为当代地铁公共艺术注入新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适应当代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塑造可被大众重新认知和感受的地铁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自制节目指的是在数字新媒体播放与应用的、和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存在区别的内容或者是服务的原创节目形态。新媒体自制节目的突出特征就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之上。也正是因为该特征,是的其传播艺术存在不同。文章主要从策划、创作制作、编排播出、营销推广、宣传引导者几个方面对新媒体自制节目的传播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