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华龙网 《重庆建筑》2014,(12):60-60
继国家批准成渝经济区规划后,去年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的全团建议。建议主要内容就是,进一步突出重庆成都城市群作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由国家牵头编制重庆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相对熵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2007~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上升速度更快,空间上呈现"成都-重庆"双中心格局。(2)整体处于颉颃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向濒临失调的过渡。成渝城市群应加强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两者高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光雄 《华中建筑》2014,(1):129-132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的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西部大开发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是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高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西部城市群的研究相对较少。成渝城市群作为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的城市群,既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群,又是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该文拟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和城市群潜力,并找出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成渝城市群概空间结构现状的分析,找出其空间结构存在的相应的问题,并以此提出成渝城市群整体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实现空间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规划,认真践行新型城镇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仇保兴 《规划师》2010,26(7):7-12
《浙中城市群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具有创新性、可操性和地域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正面临人类文明史上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浙中城市群规划》的编制需注重产业的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城乡协调的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和开放的可持续,并在交通、能源、水等专项规划及规划实施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城镇空间城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判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西部地区一直在城镇化的探索道路上徘徊,西部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存在地区的局限。本文就从自身学习角度出发,思考小城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关中城市群城镇化存在问题的研究,指出关中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应以产业化推动的县域城镇化为主,主要载体为小城市(含县城)和城镇。以咸阳市新型城镇化为例,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首先从动力机制和空间承载两个关键因素出发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概念框架.然后,论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西部地区城乡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城乡发展战略路径和统筹发展模式.最后,论文针对通辽市案例中的城镇化型地区、兼农兼业型地区、牧业型地区三类典型地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正值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成渝地区历版区域规划为线索,回溯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在区域治理中的演变历程。立足当前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分析了城市群层面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价值导向,提出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要以空间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价值导向,贯穿战略性和协调性两个技术路线,要做“有限规划”,更要做“有效规划”。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实例,从凝聚区域共识、关注重点地区、强化共同行动等重点内容,说明如何以空间格局、规划布局、事项项目、空间政策为具体抓手,实现区域规划可传导、可落地、有效用。文章最后指出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尚在起步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空间技术”内核,从管控型规划走向协调引导型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走向行动引导。  相似文献   

10.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形态和核心机制问题.在实践中也有利于不同层级的城市化单元走上一条资源配置合理、发展节奏平稳的包容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该规划在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了制度顶层设计,要求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等。人口制度方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在加快改革户籍制度的同时,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及管理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地分析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发展问题,应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适应性,更好地支撑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构建了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并使用 2014~2016 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内部差异较大,呈现出高首位空间特征,昆明市远高于其他州市;滇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总体上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应根据滇中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情况制定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主体,其 内部表现为各节点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分析其 在急性冲击与慢性压力下的韧性表现对区域安 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20年成渝 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经 济、信息和综合联系网络,从层级性、匹配性、 传输性、集聚性四方面评估其网络结构韧性,模 拟分析中断环境下网络结构的吸收能力和容错 能力。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格局“双 核”为引领,层级差异鲜明。拓扑结构绝对极化 与相对均衡化并存。网络层级性非均质化与立 体化特征显著;异配性强且同质抱团现象不显 著;传输效率偏高,可达性与扩散性较强;头部 城市强集聚与非核心城市单向联系。在中断环境下,吸收能力与容错能力表现为信息网络>经济网络>综合网络>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近日称,成渝经济区具有其独特优势,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下10年的西部大开发中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三大经济区之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涵盖四川的15个市和重庆的31个区县,预计2009年国家会颁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区域合作的趋势已不可抵挡。  相似文献   

15.
在概略性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城市和乡村、政府与市场、物质与人等中国社会运行的几组基本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城镇化模式的转变,而城乡规划也须相应进行四个方面的转型:在发展理念上,从经济增长转为价值增进,规划应加强与社会学的结合,自下而上地了解“人的需求”;在城乡关系上,从单向替代转为互补共生,规划应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价值,尊重乡村传统文化,汲取农耕文明的智慧;在政府边界上,从权力无边转为管控有界,规划的管控边界也应向公共系统收缩,并适应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趋势,平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在规划视角上,从宏观单一转为人性多元,规划不能再宏大叙事般地“鸟瞰”城市,而应从置身其中的“人”的视角多维度观察和理解城市,包括与生活模式紧密结合的生态视角、基于个体空间体验的生活视角、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微观视角、直面复杂城市的“非正规”视角、把握微观社会运行特征的新技术视角.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新型城镇化路径区别于东、中部地区。在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彰显等新型城镇化要求下,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应重点突出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就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保育生态文明、彰显文化特色、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城市群: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城镇密集地区,两市一省总的陆域面积为2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2%;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7261亿元,占全国的11%;2012年常住人口为10769万人,占全国的37.9%。其中城镇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7个。  相似文献   

18.
正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连同不久前我国提出的"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中国东盟合作下一个"钻石十年"现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玉祺 《城市建筑》2013,(24):37-3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天际线规划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建立天际线景观评价体系,实现公众参与和动态跟踪,完善天际线相关法律法规的策略。本文结合重庆市天际线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与内涵,介绍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体系规划发展的思路,并结合北流市镇村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提出了镇村体系的发展策略,有助于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