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自制气液接触反应器,用反应-精馏耦合的方法合成羟乙基乙二胺,解决了目前环氧乙烷法合成羟乙基乙二胺过程中存在的副产物多、收率低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副反应的发生。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当环氧乙烷通气速度为一定值100mL/min时,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乙二胺含水量为25%;乙二胺进料速度为2.5mL/min;乙二胺进料温度为110℃;环氧乙烷导入温度为30℃。此反应条件下,羟乙基乙二胺的收率从传统工艺的50%提高到了94.73%,选择性为97.76%,乙二胺的单程转化率约为15%,节约了能耗,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Cu-Mg/Al_2O_3催化乙醇和乙二胺合成N-乙基乙二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器内,乙醇和乙二胺经分子间催化胺化反应合成了N-乙基乙二胺(NEED),考察了一系列铜系催化剂的活性,并筛选出催化性能较好的Cu-Mg/A 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表征了助剂Mg对Cu/A l2O3催化剂的改性作用;考察了助催化剂Mg含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进料量和乙二胺含量等对Cu-Mg/A 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Mg/A l2O3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200℃、3.0MPa、质量分数20%的乙二胺乙醇溶液、进料量1.0mL/m in的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71.56%,产物NEED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92.62%和69.86%;经过20 d的连续使用表明,Cu-Mg/A 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脂肪酸甲酯、乙二胺、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了N-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用单因素优化法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N-十二酰基乙二胺的优化反应条件为:n(月桂酸甲酯)∶n(甲醇钠)∶n(乙二胺)=1∶0.08∶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7h;N-十二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的优化反应条件为:n(N-十二酰基乙二胺)∶n(氯乙酸钠)=1∶2.5,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8h,pH=8~9,收率86.45%。研究表明,N-十二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螯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乙二胺、烯丙基氯和碱为原料,分二步合成了N,N,N′,N′-四烯丙基乙二胺(TAEDA).考察了乙二胺、烯丙基氯和碱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相转移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TAEDA收率的影响.合成TAEDA较佳工艺条件为:第一步,n(乙二胺):n(烯丙基氯):n(碱) = 1:2.2:2.1,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6 h.第二步,烯丙基氯和碱的用量与第一步相同,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9 h,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烯丙基氯质量的1.8%;反应后将所得水相和低沸点馏分返回参加下一轮反应,TAEDA收率由69.75%提高至79.29%.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乙二胺、烯丙基氯和碱为原料,分二步合成了N,N,N′,N′-四烯丙基乙二胺(TAEDA)。考察了乙二胺、烯丙基氯和碱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相转移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TAEDA收率的影响。合成TAEDA较佳工艺条件为:第一步,n(乙二胺):n(烯丙基氯):n(碱)=1:2.2: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第二步,烯丙基氯和碱的用量与第一步相同,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 h,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烯丙基氯质量的1.8%;反应后将所得水相和低沸点馏分返回参加下一轮反应,TAEDA收率由69.75%提高至79.29%。  相似文献   

6.
二氯乙烷连续催化氨化合成乙二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氯乙烷为原料、氯化亚铜和2,2-联吡啶为催化剂,连续制备乙二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了工艺条件,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压力4 MPa,氨烷比24.4,催化剂加入量0.48g,氨水质量分数60%,双催化剂质量比1∶1,反应停留时间7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乙二胺的收率为64.24%。与间歇工艺相比,连续催化氨化法制备乙二胺明显提高了收率,缩短了反应周期,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氯化氢、氨气在空气中的逸散引起的环境污染,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微波诱导催化合成四乙酰乙二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下,以乙二胺、乙酸、乙酸酐为原料,用不同催化剂(硫酸、磷酸、氯化铝),常压合成出了四乙酰乙二胺。对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催化剂种类进行了正交实验,数据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乙二胺):n(乙酸):n(乙酸酐)=l:2.5:4,第一步合成二乙酰乙二胺,微波功率680W、加热8min,用氯化铝为催化剂;第二步合成四乙酰乙二胺,微波功率580W,加热180min,用磷酸为催化剂。优化再现实验表明,DAED、TAED产率分别在96%、56.14%左右。与传统工艺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产率有所提高,产品色泽较好。  相似文献   

8.
常压下,测定了乙二胺-N-乙基乙二胺、乙二胺-乙二醇、N-乙基乙二胺-乙二醇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实验数据关联了Wilson模型参数。选取β-苯乙醇和乙二醇作为萃取剂,在萃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了物系的汽液平衡计算和实验验证。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乙二醇是乙二胺和N-乙基乙二胺萃取精馏的有效萃取剂,β-苯乙醇不是有效的萃取剂。采用乙二醇作为萃取剂时,N-乙基乙二胺与乙二胺的相对挥发度增大,原难挥发的组分N-乙基乙二胺转变为易挥发组分。  相似文献   

9.
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文娟  徐冬梅  张可达  丁春花 《石油化工》2003,32(12):1055-1057
研究了以乙二胺和硬脂酰氯为原料制备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反应,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给出了乙撑双硬脂酰胺的最佳合成条件:硬脂酰氯与乙二胺的摩尔比3 5/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h,最高收率94 24%。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2015,44(10):1224
以乙二胺、乙醇胺和CO2为原料,Ru/Al2O3为催化剂,水为溶剂一步法合成1-(2-氨乙基)-2-咪唑烷酮(AEI)。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O2压力、溶剂水用量和催化剂负载量等反应条件对乙二胺转化率和AEI收率的影响,分析了CO2在AEI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20℃、CO2压力8 MPa、反应时间10 h、负载1%(w)Ru/Al2O3催化剂和溶剂水7 m L条件下,AEI收率可达70.25%;增加CO2压力有利于提高乙二胺转化率和中间产物2-咪唑烷酮的生成,但CO2压力的增加增强了CO2与2-咪唑烷酮上氨基的作用,阻碍了氨基和乙醇胺上羟基脱水生成AEI,降低了AEI收率。  相似文献   

11.
以乙二胺作为有机碱,NaOH作为无机碱,利用乳化实验和黏度测量实验,对两种碱与稠油的乳化行为及两种碱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二胺的加入基本不增加溶液矿化度,其质量分数的增加不会促使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且在NaCl质量分数不大于1.2%时,0.2%~1.0%的乙二胺可将稠油乳化成较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而NaOH的加入会增加溶液的矿化度,即使溶液中不加NaCl,0.6%以上的NaOH会促使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且不同NaCl质量分数下1%的NaOH溶液都会把稠油乳化成油包水乳状液。溶液中NaOH的加入会大大降低聚合物的黏度,当NaOH质量分数为1%时,聚合物的黏度会降低一半多;而乙二胺的加入基本不增加溶液矿化度,不仅不会降低聚合物黏度,反而可以使聚合物的黏度有所上升。由此可知,乙二胺在原油开采及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相对NaOH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乙二胺的特点和用途,综述了二氯乙烷法和乙醇胺法合成乙二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氯乙烷法合成乙二胺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和生产技术现状;乙醇胺法中着重介绍了氨化还原工艺及缩合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活性中心、催化剂载体、助剂等对胺化反应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aLED3A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月桂醇、乙二胺、氯乙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经溴化、N-烷基化、羧甲基化、中和反应合成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乙二胺三乙酸钠(NaLED3A).讨论了N-十二烷基乙二胺羧甲基化反应中投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中间体产率的影响,考察了产物NaLED3A的表面活性、螯合性能、泡沫性能及其在油田污水中石油磺酸盐...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胺改性氯球为载体,在乙醇中与氯化钯反应和用KBH4还原,制备了乙二胺改性氯球负载Pd(0)配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温度、溶剂、碱等因素对碘代苯和丙烯酸的Heck芳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改性氯球负载Pd(0)配合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突出的重复使用性能;在Bu3N为缚酸剂、反应温度90℃、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的条件下,各取代碘代苯(富电子或缺电子基团)能与丙烯酸或丙烯酸乙酯在1.0~5.0h内完成Heck芳基化反应;在碘代苯与丙烯酸的反应中,催化剂重复使用17次时还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采用吡啶为碱源时,催化剂对Heck芳基化反应无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一系列的铜基和镍基催化剂,用于以N-β-羟丙基乙二胺为原料的2-甲基哌嗪的连续化合成反应,经筛选得到了Cu-Cr-Fe/γAl_2O_3催化剂[w(Cu)=20%,w(Cr)=1 0%,w(Fe)=5%]。在温度205℃、氢压为2.6 MPa的最佳反应条件下,N-β-羟丙基乙二胺的转化率达99%以上,2甲基哌嗪的选择性达95%以上;而且在80 h的寿命实验中,2-甲基哌嗪的收率保持在93%以上。采用XRD、XPS、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提出单质铜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且活性组分铬和铁的添加能够有效分散催化剂表面的铜,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 CO2驱封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开发效果,研发了一种将改性淀粉强凝胶和乙二胺联用的封窜技术。分别考察了改性淀粉凝胶体系(3%改性淀粉+3%丙烯酰胺+0.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5%引发剂过硫酸铵)、乙二胺体系(质量分数13%的乙二胺水溶液)及二者联用时在CO_2驱的不同裂缝性特低岩心的封堵效果,报道了改性淀粉强凝胶和乙二胺体系联用的应用效果。初始状态下,改性淀粉体系具有牛顿流体特征,可在大裂缝中均匀稳定推进,成胶后为强凝胶,黏度大于20×10~4mPa·s。乙二胺初始黏度与水接近,与CO_2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颗粒或淡黄色黏稠物。改性淀粉强凝胶可以较好地封堵开启的大裂缝,乙二胺体系可有效封堵闭合裂缝或基质窜流带。对于40目的填砂大裂缝,改性淀粉凝胶封堵前气体流量为10000 mL/min,封堵后降为760 mL/min,可提高采收率21.8%;对于闭合的微小裂缝,乙二胺封堵前的气窜速率为1950 mL/min,封堵后降为330 mL/min,可提高采收率18%。对气驱没有开发效果的裂缝性岩心,先注入淀粉体系封堵大尺度后再注入乙二胺封堵小裂缝或高渗层可提高采收率44%以上。矿场试验说明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气窜后,改性淀粉堵剂和乙二胺联用封堵窜流通道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乙二胺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它能够通过相关工艺来合成活性染料、环氧树脂固化剂、农药以及医药等。而乙二胺的衍生物也能够使用相关工艺来合成各种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杀菌剂以及织物软化剂等。本文主要对乙二胺衍生物的相关合成工艺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乙二胺丙基功能化的SBA-15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娟  马静萌  孙春凤  罗孟飞 《石油化工》2005,34(11):1086-1090
以聚乙二醇-聚丙三醇-聚乙二醇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强酸和水热条件下合成了SBA-15介孔分子筛,用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二胺对分子筛进行乙二胺丙基功能化。运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功能化前后的SBA-15介孔分子筛进行了表征。以苯甲醛与乙酰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缩合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功能化后的SBA-15介孔分子筛的碱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化后的SBA-15介孔分子筛对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同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和活性组分的负载量等条件对SBA-15介孔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都有影响。催化活性随着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存在一个最佳值。当达到最佳负载量即硅烷偶联剂与SBA-15介孔分子筛的质量比为5∶1时,以乙醇为溶剂在80℃下反应90m in,苯甲醛的转化率,最大达到29.2%。  相似文献   

19.
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催化剂,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和N,N-二甲基乙二胺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乙基二甲基胺(MAEDA)。最佳合成条件为:原料N,N-二甲基乙二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配比为1:2,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加入量为料液量的2%,在95~100℃间反应4 h,产物收率可达94%。产物经红外光谱、H NMR、C NMR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三乙胺、N,N-二甲基乙醇胺、3-甲氧基丙胺、吗啉、乙二胺作为评定对象,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气液平衡、腐蚀失重和电化学实验方法对上述胺类物质进行中和缓蚀性能评定。结果表明:5种有机胺中和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二胺>吗啉>3-甲氧基丙胺> N,N-二甲基乙醇胺>三乙胺;溶解性能由低到高的排序为:三乙胺<乙二胺<3-甲氧基丙胺<吗啉< N,N-二甲基乙醇胺;缓蚀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二胺>N,N-二甲基乙醇胺>三乙胺>3-甲氧基丙胺>吗啉。复配溶液N,N-二甲基乙醇胺与乙二胺浓度比为7:1时,缓蚀率达到9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