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和勇 《石油知识》2009,(5):12-14
红岗油田在30多年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井网调整、均衡注水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多年的注水稳产高效开发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注采井网基本完善.进一步调整井网增产的潜力不大。现主要依靠强化注水和提高产液量来实现稳产.生产成本逐年增大.随着可采储量增加幅度逐年变小.储采比下降,剩余可采储量高度分散.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表面活性剂浓度、含盐量、碱、醇等对相态影响研究发现,低浓度三元复体系在合适的pH值和含盐量下,与模拟油或原油都可以形成三相,而且与模拟油形成的表面活性剂富集中间相的表面活性剂浓度非常高。这样的三元体系与原油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和中间乳化相,但这种中间混合层不透明,为乳白色,可以稳定很长时间,通过分析发现中间混合层粒径大部分在100nm以内。粒度分析和冷冻蚀刻透射电镜技术表明,中间混合层为胶束、微乳液、乳状液等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共存的结构,其中微乳液结构占主要地位,这些认识对我们了解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葡北低渗透油田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葡北油田开展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时,应用大庆长垣北部油田三元复合驱配方不能满足葡北的油藏条件。对此应用复合碱改善了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使用牺牲剂降低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损失达40%以上,筛选出适合葡北油田的三元复合驱配方。天然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采收率比水驱提高18%以上。此复合驱技术对今后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展复合驱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后三元复合驱油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卢祥国  王风兰  包亚臣 《油田化学》2000,17(2):159-163,180
本文针对大庆油田仍残留有大量原油的聚合物驱后油藏,采用室内岩心驱油方法,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3种方法进行了实验评价。实验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后采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交联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交联三元复合体体系)及交联聚合物体系(胶态分散凝胶,CDG)段塞加三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其中交联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最好。已有经济上可行的交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方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文祥  卢文忠 《油田化学》1998,15(4):354-357
通过在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上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油实验研究,探讨了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找到了几种较佳的注入方式,可在化学剂用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原油采收率提高2%左右;增加化学剂用量时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胜利油田孤岛试验区原油为油相,根据原油与驱油体系之间的相态扫描和界面张力变化情况,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出最佳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能提主采取率26.2%(OOIP)。  相似文献   

8.
河南双河高温油田三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75-85℃的高温条件下,针对河南双河油田油水特点筛选出了界面张力性能优异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体系配方,并对该配方的热稳定性、岩心驱油效果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杏五区中块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叶五区中块油层的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配方研究,确定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为1.2%NaOH+0.3%ORS+1.4%胶板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干佐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9,16(4):341-344,392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相似文献   

12.
三元复合驱油各组分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实验测定了ASP驱油液各组分在大庆油田矿场试验区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和油藏岩心内的动态滞留量,考察了3种有机牺牲剂减少吸附量的效能,实验温度45℃,油砂由岩心制得,其岩石和粘土矿物组成已测,当溶液含12g/L碱(NaOH或Na2CO3),1200mg/L HPAM时,表面活性剂ORS41(Witco)和B(Stepan)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经过最大值,出现最大值时的平衡浓度分别为3.1和2.1mmol/L,预吸附牺牲剂生物表面活性剂RH(1.5g/L),石油羧酸钠(5g/L),木质素磺酸钠(10g/L)不改变吸附等温线的形状,但使表面活性剂吸附最大值降低60%-30%,ASP驱油液中,两种碱和HPAM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碱耗达到平衡需要20-30小时,NaOH的碱耗约为Na2CO3的2倍,HPAM的最大吸附量为0.4mg/g油砂,在不使用牺牲剂时,表面活性剂,碱(NaOH),HPAM在岩心内的滞留量分别为0.081,0.210,0.057mg/g岩心(注入0.6PV ASP驱油液,再水驱到4PV),流出液中初见HPAM,NaOH和表面活性剂时的注入量分别为0.2,0.23,0.3PV,相对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注入量分别为0.9,0.9,1.0PV,各组分在岩心内的相对滞留量大小依次为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3种牺牲剂降低组分滞留的效果,在作为前置段塞时较混入主段塞中注入时略好。  相似文献   

13.
三元复合驱油液各组分在矿场试验中的滞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庆油田已完成的4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包括试验区油藏目的油层地质概况(给出了粘土矿物组成),井位图和井网结构,地层水和配液水基本矿化组成,三元复合驱替液组分组成,段塞结构及大小,注入概况,全区(以及个别典型井)采收率提高值以及驱油液及组分在油层内的滞留,这4个矿物试验是:中区西部先导性试验;杏五中块先导性试验,小井距试验区加牺牲剂RH的先导性试验;杏二区扩大性试验,在4个试验区各选1口典型井,中部西区加选中心井,共5口井,连续测定矿场试验期间这5口井采出液中碱NaOH,聚合物HPAM,表面活性剂ORS41或B(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RH)的浓度,给出相对浓度(实测浓度与注入浓度之比),随注入PV效的变化曲线,主要关联粘土矿物含量以及驱油液组成,段塞大小,讨论了各组分的滞留,曲线峰值及峰位等,结论如下:(1)在3个组分中表面活性剂ORS41(和B)在油层中滞留量最大,油层粘土含量越高,滞留量越大;(2)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与磺酸盐ORS41复配,可以减少ORS41在油层的滞留量,减少三元复合驱配方中ORS41的用量;(3)3种组分在采出液中出现的顺序,先是碱或聚合物,二者相对浓度峰位接近,表面活性剂的产出滞后。  相似文献   

14.
复合驱油体系与孤东油田馆5^2^+^3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绪龙  薛怀艳 《油田化学》1993,10(3):234-237
本文报导了用于孤东油田馆5~(2+3)层复合驱油试验的ASP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研究结果。在ASP复合驱油体系中,碱A和表面活性剂S在降低界面张力上有协同效应,聚合物P的影响很小。在单一A和A+S体系中最佳碱浓度为0.2%和1.5%(Na_2CO_3)。1.5%Na_2CO_3+0.4%OP-10体系有最佳界面特性。  相似文献   

15.
用于无酸值低活性原油油藏的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庄  刘加林 《油田化学》1997,14(4):352-356
针对原油酸值为零的辽河油田曙光4714区块原油,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简称ASP)复合驱油的研究。从14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了两种与NaOH+Na2CO3混合碱和聚合物复配的ASP体系,可使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降至10-4mN/m;还研究了该配方体系与原油的乳化性能、长期稳定性,并作出了活性图;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人造岩心上ASP体系可提高采收率20.6%,在人工充填天然油砂岩心上可提高采收率26.8%,采出液十几分钟后乳化现象消失,油/水彻底分离,界面清晰。本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酸值低活性原油,ASP复合驱也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干佐  林元 《油田化学》1994,11(1):61-65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2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盐)可使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或胜利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值。  相似文献   

17.
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粘度对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45℃,原油粘度9mPa.s),用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平均渗透率Ka=0.83μm^2,变异系数0.59)和均质(Ka=1.2μm^2)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测定采收率提高幅度,在三元复合驱实验中,主段塞0.3PV,相同粘度的聚合物保护段塞0.2PV,在聚合物驱实验中聚合物段塞0.57PV,后续注水均为5PV,当驱替液粘度与被驱替原油粘度之比由1,2阶梯式增加到7时,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提高值均不断增大,但对应于每一粘度比增加阶梯的采收率增幅却减小,在粘度比超某一范围后采收率增幅的减小变得十分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岩心上,驱油液与原油的粘度比宜取2-4,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20.6%-24.0%,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3.3%-16.8%,在均质岩心上该粘度比宜取2-3,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17.0-19.1%,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1.8%-13.1%,根据驱油机理讨论了产生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斌  高树棠 《油田化学》1996,13(3):277-283
以能与大庆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为例,介绍了三元复合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包括化学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筛选及浓度确定,驱油试验效果评价,油层流体的筛选以及油层岩石矿物组成的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